正文 第54章 聲譽建立難毀掉易(2 / 2)

一次,他遞交了美國國家衛生院和美國癌症學會的資金申請報告,以便於支助他的學術研究順利進行。在簡曆中他寫到自己在澳大利亞讀書時曾經獲得羅德斯獎學金,這項獎金是1902年時,一名叫做羅德斯的人於牛津大學畢業後,在南非經營鑽石礦業發了財,於是留下遺囑設立羅德斯獎學金,以資助有成就的學生進入牛津大學深造。它是最早的、也是最有聲望的國際獎學金,比爾?克林頓也曾自豪擁有這項名譽,其獲得者更是稱為“羅德斯學者”,號稱離開牛津後什麼工作都可以得到。

可在安尼爾?波蒂的簡曆中,針對這項獎金的獲得在各個履曆填寫中都顯不一,有的是1995年獲得,有的是1996年獲得,有的甚至沒有提到。

《癌症通訊》作為在美國癌症研究領域中非常有權威的雜誌,發現了其中的矛盾,並深入調查發現羅德斯獎金獲得者的名單並沒有安尼爾?波蒂的名字。對此,波蒂草草回應說自己獲得過羅德斯獎學金的提名。

當這則消息被公開,,杜克大學校方立即讓波蒂離職接受調查。美國癌症學會凍結了已授予波蒂的一大筆科研資助。隨後,波蒂在200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遭到質疑,由波蒂領導的三項臨床試驗也被停止了。這還沒完。在申請聯邦政府的科研資助的報告中提供虛假履曆屬於犯罪行為,波蒂有可能因此被起訴。

這並不是小題大做,對於真正有信用度的群體來說,如果一個人如果連履曆都敢捏造,還有什麼不敢捏造?

所以,一個美國名牌大學的副教授,在一生中獲得多項科研資助,其能力有目共睹,但就是因為他在填寫履曆的一時之中虛構了一個榮譽,也會讓他名聲敗壞。

可見,聲譽從獲得到建立到終生肯定是一個極其不易且漫長的過程。

年輕人在處世初期就得有“樹立聲譽”的意識,工作、生活之中小到一次比賽中的名次,大到在公共場合中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應該是真實地、真心地。在工作崗位更是應該恪盡職守,不為了偷懶而耍小聰明,做小動作,要知道,工作中的任何結果都可能成為他人評價你的依據。

再者,好的聲譽需要高尚的品德與公正、公平的行為作鋪墊。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養成客觀地、正確地看待周邊人與事的習慣。切勿做一些信口開河,毀壞自己聲譽的事情。

最後,在平日中,我們就得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經濟能力有限的時候可以多做義工,去幼兒園或是敬老院,當博物館的義務引導員或是自閉症孩子的朋友。經濟方麵充足的時候可以多參加慈善活動,用物質慰問、幫助那些山村裏的孩子。

總之,無論你以哪種形式,多少金錢去做類似的事情,都不會有人嫌棄你捐得太少,抱怨你出力太小。這隻是一個讓被幫助的人快樂,讓幫助的人感受到了更真實的生命意義而心情愉悅的過程。久而久之,它更是會變成你的一份自豪,一份榮耀,為你的聲譽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