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財也是一種投資”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巴菲特在投資中非常重視注資企業的無形資產,即聲譽。
聲譽是指個人或組織的聲望與名譽。具體來說就是公眾對個人或組織的認可程度,社會群體根據其言語、行為給予客觀的或優良或惡劣的評價。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有了好的聲譽,才能使其銷售的產品或是提供的服務在消費之中位於不敗之地。企業更是可以通過好的聲譽擴展消費群體,運用消費者對其產品或所提供服務的信任度來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好的經濟商譽是企業經營中,不斷施惠的禮物”,巴菲特如是說,“良好的聲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千萬不能以任何方式損害它。”
也因此,他不止一次在伯克希爾的會議上聲明,雇員讓公司的金錢受到損失擅可以諒解,但如果讓公司的聲譽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失,隻會有毫不留情的下場。
中美能源的CEO索科爾一直都是巴菲特的愛將,巴菲特經常在致股東的信中公開稱讚索科爾的才能,在外界看來,索科爾是最有希望繼任巴菲特的接班人。
2011年4月伯克希爾宣布將斥資90億美元收購路博潤,這個收購的提議者正是索科爾,可是,在收購中有人發現在2010年索科爾向巴菲特推薦收購路博潤之前,其已經私自購買了該公司96060隻股票。
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在美國法律上自然合法,可是很不符合巴菲特所認可的道德標準。之後索科爾提出辭職,巴菲特接受了。
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這一事件,並譴責索科爾的行為,同時,伯克希爾公司的聲譽甚至是巴菲特的聲譽都受到了影響。
巴菲特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凡是影響聲譽的人都將不被重視,即使是自己的愛將。而伯克希爾正是在巴菲特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聲譽,成為了伯克希爾可貴的無形資產。
而相對公司的個體而言,聲譽也顯得尤為重要。
在社會團體活動中,一個具有良好聲譽的人,一定是一個說話算話,為人處事方麵十分公正,品德偏於高尚的人。這類人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平日生活之中都能給予人真誠之感,與其相處的人都會在不自禁中交付最真實的自己,且心甘情願地幫助其獲得更好的發展平台。
而一個聲名狼藉的人即使他很有能力也無法讓他人安心交付,甚至他的家人也會認為他沒有“安全感”,就更不用說升職升遷了。
特別市現在步入信息經濟時代,銀行貸款、信用卡超前消費的金額都是根據個人的信用度來決定的。聲譽越高的人可貸款或超前消費的金額就會越高,而這對於手中現金過少,需要金錢創業、買房、買車的大多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聲譽這東西的獲得與失去總是成反比。正如巴菲特說過的一樣,一個人要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花20年的時間,而毀滅隻需要5分鍾。
美國杜克大學副教授、癌症研究者安尼爾?波蒂(Anil Potti)在美國的醫學界本頗有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