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絕不開惡意之口(1 / 2)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實例,兩個人因某事不和,在情緒之下出口傷人,最後導致雙方打傷人或是殺死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在人與人的相處之間常常顯得舉足輕重。一個會說話的人很討人喜歡,在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大夥兒自然也願意幫忙。而一個不會說話的人會讓與之相處的人深感不悅,致人疏遠不說,在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隻會落下一個“因果有報”的評判結果。

一樣的說話內容在不同人的口中說出來會有不同的效果。對於那些我們喜歡的人說讓人喜歡的話自然不難,難就難在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人都如此,當你越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無論對方做什麼、說什麼,你腦海中刻板印象會促使你無法公正的看待他的行為,隻會一味地認為他的言行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惹人厭惡的。容易引起你開惡意之口,而惡意之言最是傷人,容易致人於不受歡迎,孤立的境地。

而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他能做的不是讓本就喜歡的人擁戴他,而是能夠讓不喜歡他的人也敬佩他。

巴菲特就很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從來不開惡意之口,當在采訪之中或是在投資中遭人質疑,被人刁難的時候,他常常以幽默帶過。

因2006年巴菲特宣布將自己巨額的財富捐給比爾?蓋茨所掌管的基金會,而2008年巴菲特被列為“福布斯”排行榜中的世界首富,所以在接受美國《財富周刊》的采訪中,記者問了他一個較為犀利的問題,“您把85%的資產捐給了比爾?蓋茨的基金會,世界第一首富將自己的大部分的財產捐給世界第二首富,這算不算一種嘲諷?”

眾所周知,巴菲特與比爾?蓋茨是莫逆之交,十分要好,這個問題的提出有明顯的挑釁意義,可是巴菲特並沒有對其斥責,而是笑笑說道:

“這聽起來的確非常有趣。可是我並不是這樣看,我把錢捐給比爾?蓋茨的基金會隻是因為比爾&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是全世界中最值得捐助的基金會,我也相信比爾?蓋茨會發揮這筆捐款的最大作用。再者,我在捐贈的時候已經和比爾?蓋茨達成了協議,我必須知道每年這筆捐款的投入區域。”

如此,巴菲特既沒有傷害到提問者,落入到問題本身的陷進,又很圓滿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類似的說話在巴菲特的采訪中數不勝數,他常常告誡年輕人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言行,千萬不要因為個人情緒說出傷人的話。

那麼,年輕人應該如何做才能在麵對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是一個故意刁難、挑釁人時絕不開惡意之口呢?總的來說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就是沉默。

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可偏偏很多時候我們又不得不與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這個時候,人都難免不被自己的情緒所控製。喜形於色的人習慣了對不喜歡的人都給予不好的臉色,不論是在人前還是背後都會對此人嗤之以鼻或是冷嘲熱諷。

實際上,這種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方麵,生活之中,你不喜歡的人並不代表別人不會喜歡。如若你隨意表現出對其不滿,有心人會記在心裏或將你的各種言行加述在他反麵的觀點之上,讓他人認為你是一個心胸狹窄、嫉惡如仇的人,造成你的人際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