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讀寫數據出錯
硬盤使用一段時間後,突然不能調用某些文件,屏幕顯示:
造成此類故障有兩個原因:一是硬盤片介質損壞或因用戶使用不當導致盤內信息丟失;二是由於硬盤的反複讀寫和刪除,文件連接混亂,分配的零碎空間太多。對於第二種故障,可用工具軟件進行文件碎片的歸並處理。
二、硬盤讀寫速度變慢的處理
硬盤讀寫速度變慢,大多數是由於軟故障引起的。
提高硬盤存取速度有三種方法:
1.修改硬盤間隔因子,使硬盤在較少的轉動圈數下讀取更多的扇區數據
硬盤間隔因子為硬盤在讀寫周期中按邏輯順序讀寫扇區之間的物理號間隔數,即正在讀寫扇區的物理號與緊接將要讀寫扇區的物理號之間的差值。
在對硬盤進行低級格式化時(在CMOS設置中執行),係統要求用戶回答間隔因子的值。由於硬盤扇區間隔因子,其值大都無原始資料可查。在進行低級格式化時,常有屏幕提示需填寫該值。這就需針對不同的計算機情況來填寫。選擇好的間隔因子值,可提高硬盤讀寫速度。
一般來說,計算機配有大容量,讀寫數據較快的硬盤,其間隔因子的值較小(選1—3之間),反之宜選大一些(3—5)之間。要選擇好硬盤的間隔因子,也許要反複試驗才能達到目的。
2.修正磁頭偏移量及柱麵偏移量.
合理設置磁頭偏移量及柱麵偏移量,可顯著地提高硬盤存取數據的速度。
設置磁頭偏移量及柱麵偏移量步驟如下:
(1)首先將硬盤上的數據用軟盤進行備份。然後用工具軟件對硬盤測試,記下測試結果數據傳輸率。
(2)運行DM軟件,鍵入DM/C/K/M,用DM軟件將硬盤重新分區。為了節省格式化操作的時間,分區時可將某一部分劃分成一小分區,作為測試用。
(3)用DM軟件將硬盤小分區作低級格式化,當係統提示要求輸入磁頭偏移量和柱麵偏移量時,可將柱麵偏移量按缺省值鍵入,磁頭偏移量設為有效果之間的任一數值,再作高級格式化退出係統。
(4)用軟盤引導係統,對硬盤進行測試,並記下其數據傳輸率。
(5)重複以上步驟,直到找到最大傳輸率為止,記下此時的磁頭偏移量為最佳值。同理,可找到最佳的柱麵偏移量。
然後用找到的柱麵偏移量和磁頭偏移量,用DM工具軟件對整個硬盤進行低級格式化、分區、高級格式化,並使之成為一個正常的係統引導盤。至此,硬盤便可以拷上數據文件使用了。
注意:用DM軟件對硬盤作了上述處理後,就不能再運行某些低級的硬盤校準程序。這些程序會使硬盤的偏移量重新校準為零,從而使硬盤的速度降低。
3.磁盤文件碎片的規整
硬盤中存放的數據文件經過一段時間頻繁的讀寫、拷貝和刪除等操作後,就會使文件在磁盤上的存放位置變得很混亂。這樣會使程序運行時,磁頭來回尋找文件。這會降低係統的運行速度,而且還會加重磁頭的磨損。
當你發現硬盤讀寫速度變慢,甚至出現讀寫故障時,應考慮對硬盤上的文件進行規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