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老幹媽風味食品公司董事長陶華碧,她至今仍保持著每晚到員工家裏“擺龍門陣”的習慣,她至今仍然住在廠區裏的一套舊房裏。20多年來,她把一家路邊小吃店變成了如今的龍頭企業。
20世紀80年代,陶華碧住在貴陽油榨街,她每天都要把自己在家磨的米豆腐,用背簍背到龍洞堡叫賣,由於背簍太大,經常擠不上公交車……靠著勤勞,陶華碧後來在龍洞堡開起了一家小吃店。
經過幾年經營,陶華碧靠小吃店積累了一點資金,小吃店也升級成一間飯店。陶家的飯店因為飯菜味道好,價格便宜,深受龍洞堡附近學生的歡迎。由於給學生的飯菜分量特別足,陶華碧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老幹媽”。
陶華碧經營的飯店最吸引人的是飯前免費開胃碟——油辣椒拌豆豉。由於味道特別好,不少人專程到店裏品嚐,更有人用塑料袋將這道特色的小吃打包帶走。此後,油辣椒的名氣越來越大,生意也越來越好,靠手工製作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1996年,陶華碧創建了老幹媽風味食品廠,也就是今天貴陽南明老幹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
隨著老幹媽油辣椒係列產品暢銷各省市,全國各地的假冒、仿冒和打擦邊球者蜂擁而至,市場上出現了“老幹媽”成群的現象,企業的正當權益受到嚴重侵害,眾多“李鬼”中,來自湖南華越的“老幹媽”與貴陽老幹媽的商標之爭最為激烈。
由於對方在商標標誌上高度模仿貴陽老幹媽,商標圖案的色彩、圖形、文字幾乎相同,且在貴陽老幹媽注冊外觀專利後兩個月,也被授予了包裝外觀專利,貴陽老幹媽麵臨企業創建後最大的困境。
為了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1998年4月前,貴陽老幹媽先後4次向國家工商局申請注冊“老幹媽”商標,與湖南方進行激烈爭奪,最終在2001年3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定,湖南老幹媽停止在風味豆豉產品上使用“老幹媽”商品名稱;停止使用與貴陽老幹媽風味豆豉瓶貼近似的瓶貼;賠償貴陽老幹媽經濟損失40萬元。
“正是有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老幹媽這個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到今天的規模,所以,我一直都告訴我的員工,我們的企業必須誠信納稅。”陶華碧談到企業多年來的發展時,感慨良多,作為貴州乃至全國民營企業的“納稅明星”,她都表示誠信是企業的分內事,依法納稅正是對國家和社會的誠信。
老幹媽的發展壯大,不僅企業自身不斷取得飛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一批上遊產業的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老幹媽如今至少帶動了貴州20萬農民增收。
目前,老幹媽的日產量達120萬瓶,該公司每天要消耗幹辣椒30噸、菜油80噸、大豆40噸,以及花生、大蒜、花椒、生薑等大批農產品。
統計部門對老幹媽企業有一組統計數據:1997年,該公司所需幹辣椒、菜油、大豆3種主要原材料的采購量分別為170噸、1700噸、154噸,2005年的采購量為9490噸、27075噸、10200噸,其中幹椒及菜油的使用量占貴州當年幹椒、菜油總產量的1/7和1/3。截至2005年的8年間,企業累計采購資金達12.5億元,按貴州人均耕地麵積0.07公頃的水平,公司解決了126.36萬個農民的農產品銷路,人均收入超過1000元。
老幹媽公司的不斷壯大,也促進了貴州省辣椒加工業的發展。目前,貴州有大小辣椒調味品企業130多家,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產業鏈,不僅帶動了農戶種植辣椒、油菜等農作物的積極性和種植麵,還帶動了玻璃製品、紙箱、印刷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了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據悉,老幹媽油辣椒製品在全國同類產品中占有約70%的市場份額,行銷全球幾十個國家。按照企業的遠景規劃,將力爭在2010年達到50億元的銷售額,盡早打造“百億級”企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辣椒行業的領頭羊。(本案例來源於:《貴陽晚報》,作者:李劍)
2006年4月,江湖傳言黑格集團董事長趙玖被重慶市公安機關刑拘,重慶市公關經偵總隊正在全力調查此案。2006年4月27日,重慶市工商聯、總商會有高層人士向《新地產》雜誌記者證實了以上消息。
一個貌似強大的巨人,卻因為一次小小的事件,一下子就轟然倒地。這次事件,緣於位於重慶萬州城市核心的萬高國際商業地產項目(以下簡稱萬高國際),原定於2005年5月30日交工,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竣工日期。極度憤怒的萬高國際業主們從2005年年底開始,向黑格集團頻頻發難。
此事在重慶迅速引起連鎖反應。大江廣場南城新街項目、黑格金界項目的業主也於2006年三四月份,頻頻向黑格集團發難。趙玖學轟然垮台,重慶黑格麵臨生死攸關。
在這裏,我們先來看看趙玖學的發跡軌跡。
麵對趙玖學的被逮,各界評論不一,爭執不下。為了探究其人,《新地產》雜誌記者通過10多天的調查,基本上摸清了趙玖學的成長曆程。
趙玖學是重慶巴南區魚洞下河路人,1959年出生。趙玖學初中畢業就到了農村,按趙玖學的話說“照過相,當過工人”,而到了1984年,趙玖學25歲就被推到了改革開放的前台,擔任了重慶魚洞船舶蓄電池廠廠長。年輕的廠長自然給這個鄉鎮企業帶來了無盡的活力,該廠連續3年產值都是翻番的。
1992年小平南巡後,趙玖學準備上一個大項目,規劃100畝地,投資1200萬,上免維護蓄電池。但是這個有些超前的想法卻夭折了。失敗讓趙玖學意識到,鄉鎮企業並不是趙玖學幹事業的樂園。當時,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刺激著趙玖學的荷爾蒙——趙玖學下定決心,有朝一日,自己出來開發房地產。
2000年5月15日,趙玖學與重慶宏鵬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鵬物業)董事長殷魯簽訂轉股協議,趙玖學以200萬元從殷魯手中接手了40%的股權。趙玖學擔任宏鵬物業董事長。同年5月17日,宏鵬物業變更為重慶格登艾普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登艾普,黑格集團的前身)。從此,趙玖學踏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房地產行業。
據稱,位於重慶巴南區的大江廣場一期住宅項目是趙玖學運作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
2000年,黑格集團以聯合開發的形式從大江工業集團手中取得位於大江工業園區核心商業區的33畝地。按照協議,項目開發取得的利潤,黑格集團與大江工業集團按7:3進行分成。2001年,大江廣場一期對外發售後,幾個月時間就銷售一空。
在房地產行業掘到了第一桶金後,趙玖學的自信心開始極度膨脹,決定在房地產行業大幹一場。2001年4月2日,將格登艾普的注冊資金由500萬元增加至2000萬元,新增資本全部由趙玖學投入。
2001年4月20日,趙玖學將格登艾普變更為重慶黑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13日,趙遠航共花費300萬元,受讓了李弟勇、王平、田厚洪各自持有的黑格集團5%股權(價值100萬元)。知情人士稱,趙遠航為趙玖學的兒子。這樣,黑格集團全部股權歸屬於趙氏父子。
2004年5月10日,黑格集團又將注冊資金增加到5000萬元,趙玖學增加投資1800萬元,趙遠航增加投資1200萬元。趙氏父子在黑格集團中股比為7:3。
在局外人的眼中,黑格集團在迅速地發展壯大。單從注冊資資金來看,短短四年時間,黑格集團就擴大了10倍。黑格集團的當家人趙玖學自然也是風光無限。趙玖學還因為花費28.8萬元攻讀長江商學院EMBA班,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在房地產的炒作成功,也讓趙玖學頭上籠罩了眾多的榮譽光環。14年前獲得了重慶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重慶直轄以來,連續二屆當選重慶市政協委員,還當選了重慶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
黑格集團的衰亡,跟眾多的家族企業一樣,同樣死亡與家族企業領導者的盲目擴張。知道現在,許多人都還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日漸強大的黑格集團,能夠在一夜之間瞬間倒下去,趙玖學這顆希望之星為什麼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黑格集團到底是怎麼了?
2006年4月29日,《新地產》雜誌記者希望向黑格集團留守的一位副總裁殷宏偉了解情況,但是他以在開會為由,迅速掛斷電話。再打過去,就沒有人接聽。《新地產》雜誌記者又發短信說明了他的采訪意圖,沒有得到回應。
重慶市一位政府官員稱:“如果趙玖學不是到處上項目,四處投資,而是投資一個項目就把它做好,黑格集團就會發展得很健康。”
然而,黑格集團也難免染上一個家族企業的通病——在企業取得一個小的成功之後,企業的領導人頭腦發熱,開始盲目冒進。
在大江廣場一期工程之後,趙玖學一發不可收拾,在外到處投資。
2002年,黑格集團對外宣稱,投資1.5億元,開發集商貿、娛樂、餐飲、高檔社區為一體的大江廣場南城新街項目。該項目建築麵積7萬平方米。
2003年,趙玖學揮師萬州,拿下地處萬州城市核心之核心,被譽為萬州“城市客廳”的高筍塘商業中心廣場的一個地塊。他又對外宣稱,投資4.5億元建設35000平方米的萬高國際項目,將其打造成萬州的城市名片。
2004年,趙玖學取得重慶渝中區人防工程的20年租賃權。對外宣布,投資1.2億元,建設一個總建築麵積2.5萬平方米的藝術商業大街。另外,趙玖學還在南京等地拓展業務,在南京開發了明月港灣。
還有曾讓趙玖學引以為豪的是,黑格集團控股了重慶遠大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遠大公司),大規模進軍農業領域。控股遠大公司後,黑格集團將依托在南川建立的美國曼地亞紅豆杉種植基地,擬在今後數年內斥資近1億元建立紅豆杉快繁基地和藥物生產基地,開發當今世界上方興未艾的天然抗癌良藥紫杉醇。
2005年8月,黑格集團又收購了重慶三達德票務有限公司。
當然,趙玖學的盲目冒進也讓趙玖學終嚐苦果,可能這就是中國家族企業的一個不可改變的致命因素,當然,黑格集團的衰亡不僅僅是趙玖學的盲目冒進造成的,而且還有一些趙玖學個人的原因。確實,表麵上看起來,黑格集團在一路高歌猛進。然而,深知企業運作之道的人士都明曉盲目冒進的後果。然而,這位在長江商學院深造過的黑格集團當家人,可能是對自己太過自信。也可能是他是在當時情況下,不得已而走的一步險棋。
重慶市總商會一位人士稱,趙玖學實際上玩的拆東牆補西牆的把戲——首先投資一個項目,在取得預售資格後,就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收公眾資金。然後,又拿著這個錢,到其他地方再投資另外一個項目,再去吸納公眾資金。如此周而複始。
而這套把戲,實際上是接連幾次針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讓房地產企業貸款變得日益艱難,趙玖學不得已走的下策。
拆東牆補西牆,實際上為黑格集團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據萬高國際的一位譚姓業主稱,在趙玖學的誇大其詞的宣傳之下,他於2004年4月,花了20萬元買了一個8平方米的門麵。2005年7月,他與黑格簽訂了返租五年的返租協議,黑格承諾每年給其8%的回報。據稱,黑格集團還將萬高國際四至七層的大商場分割成許多小開間,同樣以高額返租為誘餌,對外出售開間的收益權。
據萬高國際業主代表稱,在高額返租的誘惑下,有1000多戶買了萬高國際的門麵房,總計金額可能上億元。
一位楊姓業主稱,黑格集團如果拿著這麼多錢,完全是可以把萬高國際建好。
然而,合同上承諾的2005年5月30日就竣工的萬高國際,卻遲遲不能投付使用。一些業主開始疑惑,於是不斷去找黑格集團。黑格集團采取拖延戰術。一開始黑格集團有高層人士答複業主,萬高國際於2005年7月竣工,後又推說要到2005年9月竣工,最後稱,在2005年12月24日一定可以全麵投付使用。
然而,最後截止日到了後,萬高國際隻有負一樓裝修好,一、二、三層裝修了一半,四至七層根本沒有裝修。業主們於是坐不住,不停地向黑格集團發難。為穩住人心,黑格集團開始不停地作秀,稱從廣州引進了摩登百貨入駐,並開始招聘人員進行培訓。
2006年4月9日,黑格集團還在重慶江北金源大飯店舉行了萬高·摩登百貨重慶招商說明會。來自廣州、重慶、成都、達州的各知名品牌供應商、代理商、分銷商400餘人參加了會議。然而,這一切努力,並沒有阻止黑格集團業主向其發難。
2006年3月3日,大江廣場南城新街項目的業主,在三個月沒有領到返租款後,也開始按捺不住,集體向黑格集團發難。
在重慶解放碑附近的黑格金界項目的業主們,在該項目暫停施工後,也多次找黑格集團要個說法,多次都沒有結果。因為擔心自己的投資損失,2006年4月27日,幾十名重慶黑格金界的投資者,聚在一起協商對策。
三地業主們在多次溝通後,大致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黑格集團在收取了巴南區大江廣場南城新街項目業主的錢後,把錢挪用來建設萬高國際,又挪用了萬高國際項目業主的投資款,建設重慶的黑格金界項目。另有說法是,黑格集團拿著這三個地方業主的投資款,又到處投資別的項目,而其他項目短期內見不到效益,隻能造成現有商業地產項目的施工停滯。又由於招商的不盡如人意,一些項目的銷售不暢,導致黑格集團資金鏈越扯越緊。據稱,趙玖學曾經期望從銀行貸款建設萬高國際,卻未能成功。最終資金鏈斷裂,黑格集團麵臨崩潰。(本案例來源於:《新地產》,作者:陶朱公)
在這裏,我們來看看日本索尼是怎樣沒落的。
66歲的出井伸之沒能保住“晚節”。這位索尼CEO名列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2003年度“IT業最差經理人”。原因是:索尼業績一落千丈,年度財報十年來首次出現了赤字。輿論感慨萬千,將此事稱為“由井深大開創57年的索尼神話的結束”。《金融時報》的評價是:“索尼的形象已被玷汙”。
技術是出井伸之的“軟肋”,但是沒人懷疑他的市場“嗅覺”。1998年10月的索尼技術節上,出井伸之在講話中斷定現行的硬件已經過時:“在網絡時代,硬件將失去其一貫的價值。電視屏幕是否明亮或有美麗的分辨率,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內容,誰創造了它,誰控製了發行內容的網絡。”在出井伸之的領導下,索尼把重點放在了對遊戲、娛樂市場的開拓上。
麻煩漸漸“浮出水麵”。在20世紀80~90年代,索尼憑借“特麗瓏技術”席卷整個顯像管電視機市場,但是現在當新的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開始進入市場時,索尼公司的同類產品卻因為沒有掌握麵板的核心技術而缺乏競爭力,甚至不得不購買對手的產品。在日本國內超薄電視市場份額中,與排名首位的夏普的53.7%相比,索尼隻占了15.6%。
不光是電視機,數碼相機、DVD錄像機……索尼一一丟掉了王者地位。在麵向普通消費者的AV設備中,索尼沒能擁有關鍵零部件,這對索尼來說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2003年4月,出井伸之宣布季度虧損10億美元,令投資者大為震驚,兩天內股價下跌近25%,引發東京股市暴跌。
技術上的落後,導致了以前一直走高端路線的索尼也被迫和對手展開了價格戰,結果就是嚴重影響了利潤。索尼2003年10月份發布的上半年度的財務報表利潤率僅1.5%,而對手鬆下公司的同期利潤率為5%。魚與熊掌不但不能兼顧,反而一一失去。
如果說研發存在必然的風險,更令投資者難以接受的是:索尼讓人“看不懂”了。
出井伸之希望“再造索尼”。“索尼賣的是個人體驗,我們存在的理由是創造人們的欲望,提供一種夢想。”他的結論是:“如果不發展出一個嶄新的業務模式,索尼將淪為網絡操作者零部件供貨商。新的索尼產品就應是娛樂、電子和情感的融合。”
學經濟學的出井伸之偏好抽象思維,總是從理論的角度夢想索尼。互聯網高潮給了他足夠的想象空間,思如泉湧。如果時尚的概念可以賣錢,索尼斷不至於虧損。
在出井伸之的頭腦中,最新發生的事情都是曆史的必然。2000年,他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把“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合並總結為“網絡革命”的最高階段。同年他提出要打造“索尼夢幻世界”;2001年度提出要將索尼轉型為“個人頻道網絡解決公司”;2002年,他又提出索尼將成為“傳媒和技術企業”。
在出井伸之的字典裏,哥倫比亞電影公司、PS(PlayStation)和網絡連接卡是三大關鍵詞: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負責內容,PS係列是核心家電,而網絡連接卡則負責接入。
看上去很美。可是沒人大把掏錢。出井伸之把索尼變成了危險的“.com”,在市場進程達不到預期、或者新概念被證偽的漫長階段,損失市場、利潤和股東的信心。索尼本身就是個巨無霸,不同於靠融來一億美元可以活三年的小網站。
在2003年,出井伸之寄予厚望的三大業務都缺乏良好的表現:哥倫比亞公司僅僅收支平衡;PS2隨著微軟公司XBOX的推出銷量開始下滑,利潤同比減少91.2%;網絡連接卡倒是賣了幾百萬張,總銷售額也不過28億日元,投入產出不成比例。
在人們所預言的寬帶時代來臨之際,被寄予厚望的業務模式又沒有結出豐厚的果實。這對於出井伸之超前的寬帶戰略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