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5日晚9時,美國總統卡特在電視上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將於1979年1月1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卡特神采飛揚,聲若洪鍾。“卡特結束談話時,電視台的麥克風還開著,他不知道這一點,電視觀眾這時都聽到他自言自語地說:‘現在全國響起一片掌聲!’顯然他非常滿意他剛帶給大家作為聖誕假期禮物的‘好消息’。”
發送者是如此。作為接受者,台灣駐美“大使”沈劍虹也深深地被情緒所支配。他回憶說,他在鳳凰城看到電視後,沮喪不已,“新聞記者,包括駐華盛頓記者,查到我的下落後,電話就不斷打進我房間來,都要我發表聲明。我一概拒絕了”。他之所以“一概拒絕”,就在於其情緒十分低落,什麼也不想說,什麼也說不出。
2.意誌
意誌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言語交際活動中的發送者也好,接受者也好,其發送或接受也要受到意誌的支配。
意誌對行動的調節有兩個方麵:一是發動,二是抑製。發動表現為推動交際者去從事達到一定目標所必需的行動。如對發送者來說的克服困難、排除幹擾、頂住壓力也要發送自己所要發送的信息;對接受者來說的創造條件、積極適應、排除幹擾、頂住壓力也要接受自己所要聽解、反饋的信息。如1600年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堅持哥白尼太陽中心學說的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死刑。行刑前,紅衣主教再三問他是否反悔,收回“異端學說”。他毅然回答道:“不,我不反悔!哪怕像塞爾維特一樣被他們燒死。我認為勝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地為它奮鬥!”當行刑的火焰點燃,烈火、濃煙已將他緊緊包裹,在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他還這樣回答劊子手們:“火並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抑製表現為製止與預定目的相矛盾的願望和行動。如對發送者來說的本來應當發送、很想發送,或者本要發送某方麵的內容,但因條件不宜或情況變化,而強止內心的發送欲望;對接受者來說的本來不願接受,或者本來不打算作某種趨向的反饋,但因形勢所迫或情況變化,而強壓內心的意願,去接受或作出某種趨向的反饋。如三國時劉備放縱自己的情緒,起全國之兵東征吳國,以報義弟關羽被殺之仇。諸葛亮等一班重臣苦苦相勸,可劉備完全不能抑製,竟意氣用事地說:“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裏江山,何足為貴?”而吳主孫權卻善於抑製。麵對壓境的數十萬大軍,他一方麵上表向魏稱臣;一方麵向劉備請罪:歸還荊州、送回夫人、囚交殺害張飛的凶手,願與蜀國永結盟好,共圖滅魏。至此,劉備仍然不能抑製,一意孤行,遂有猇亭之慘敗,全軍覆沒,狼狽逃至白帝城一命嗚呼。
意誌調節的這兩方麵,在言語交際活動中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統一的。為了實現交際目的,發送者和接受者都既可以發動自己的意誌,又可以抑製自己的意誌。正是通過發動和抑製這兩種作用,意誌實現著對交際者言語交際活動的支配和調節。
3.氣質
氣質是交際者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這些心理特點以同樣的方式表現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的心理活動的動力上;而且不以交際活動的內容、目的和動機為轉移。因此,氣質對交際活動中的發送和接受,都有著製約和影響的力量。
從傳統的氣質表現上看,其製約和影響大體有如下情況:
①多血質。反應敏捷、靈活多變、活潑機巧、情緒興奮、極善言談、興趣廣泛、喜歡交往、外露明顯。
②膽汁質。反應迅速、缺少靈活、情緒激越、脾氣暴躁、易於衝動、不善抑製、有話必吐、心境多變。
③黏液質。反應舒緩、持重安詳、情緒穩定、言語不多、處事泰然、聲色不露、執著不移、內向明顯。
④抑鬱質。反應遲鈍、刻板木訥、情緒低落、沉默寡言、孤僻冷淡、興味索然、不喜交往、嚴重內向。
上述四種氣質,並無好壞之分,也不能就此判定交際者表達能力的高低;它僅僅是人們言語交際中的一種行為方式。說不定抑鬱質類型的人,平時沉默寡言,而一旦時逢良機,打開話匣,就會滔滔不絕。比如,愛因斯坦3歲還不會說話,6歲時被老師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雞,8歲時仍沉默寡言。可當其父母給他一個羅盤時,他竟從羅盤指針中連珠炮似的一口氣提出30個問題,使父母無法對答。
4.性格
性格是交際者在個體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方麵的個性心理特征。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發送者和接受者的行為表現,受著其性格的製約和影響。
性格的個別差異很大,也就是所謂個性。個性具有一定的意識傾向性,充分體現進入言語交際角色的個體的信念、理想、世界觀、情趣。這種傾向性越強,在交際活動中的行為反應就越穩定。所以,無論發送者還是接受者中的任何性格特征都不是麵臨交際現場時才臨時形成的。它是交際者自懂事起經過社會生活的不斷實踐、磨煉而造就的。任何一個交際者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較為穩固的特性,不會輕易改變。
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發送者的發送方式、技巧會因不同情況的需要而不同。但絕不能認為這是其性格的特征或其性格的改變。比如,一個性格曆來溫順、輕柔,談吐文雅的人,偶爾被某種外力刺激而勃然大怒,口出惡言,這隻能是其忍無可忍時的生理反應,而不是其性格暴躁的體現。魯迅筆下的阿Q,再三欺侮小尼姑,不能認為是阿Q性格的勇武、頑強;施耐庵筆下的潘金蓮,挑逗武鬆,不能認為是潘金蓮性格的熱情、開朗。
(二)客觀要素
1.交際場合
交際場合對發送者和接受者雙方都產生製約和影響。在國際上,各國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分歧而舉行的談判,就十分注意選擇談判的場合:要麼在各方領域對等地輪流進行,要麼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第三方進行。這就避免了單純在某一方進行時,可能產生的地理優勢,不致給對方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比如,中美建交前的20餘年,雙方的100多次大使級談判就是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的。
交際場合的製約和影響是多種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