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環境對言語交際的製約和影響(3 / 3)

①公眾場合。公眾場合是一個人數眾多、形色各異的場合。對發送者來說,如果不借助麥克風(而在很多情況下是沒有的),音量不足,就難以為接受者所接受;發送內容不當,就會在公眾中造成不良影響;發送方式不佳,就會引起公眾的反感。對接受者來說,發送者音量小,自己接受困難;周圍有人講話,自己接受也困難;自己對發送者不同的看法,由於顧及各種關係,又不便站出陳述、反駁。

②單獨場合。單獨場合是發送者與接受者單獨的交際,雙方都可以敞開思想發送或接受。在內容上,什麼都可以涉及;在形式上也不必拘泥,隻要彼此的交際能夠進行即可。但是,這種場合由於沒有第三者的見證作用,雙方不是親密無間的關係,彼此都會有所顧忌。特別是在政治氣氛險惡的時代,更是這樣。如文化大革命時期,常常有人將單獨場合的閑談“揭發”出來,置對方於困境或死地。即使政治氣氛良好,有些涉及彼此利害關係的內容,利用單獨場合的交談,也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如雙方達成的所謂君子協定之類,一旦情況有變,其中一方就可能矢口否認。

③正式場合。正式場合是為特定的目的而設置的、有一定條件和規範的場合。例如,商貿洽談及外事談判的會談處,舉行會議的會場,發表演講的禮堂,開業及慶典的現場,教師講課的課堂,等等。這類場合,無論是發送者還是接受者,都不能隨心所欲、馬虎從事;必須遵從該場合規定的要求,按特定的目的規範自己的行為。發送,除要注意慎重、準確、端莊、典雅、集中外,還得考慮音質、音量,並且要引人入勝,吸引聽眾。比如教師,一旦踏上講台,就要對自己的發送負責,絕不能對學生亂發送一通。教室、講台、學生,共同構成對教師發送的環境製約因素。而接受,則要求端正態度、專心致誌、注意傾聽、積極理解。比如學生,一旦坐進教室,上課開始,教師、桌椅,共同構成對學生接受的環境製約因素。

④非正式場合。非正式場合是事前沒有特別規定,也無條件限製的自由的場合。如納涼的樹下,購物的商場,散步的街頭,閑聊的茶館,看戲的劇院,跳舞的舞池,串門的家庭等等。這類場合,無論發送者還是接受者都顯得輕鬆自如,交談隨便。所涉內容多為寒暄應酬的生活瑣事,而且在這種場合說的,大多不用認真,哪裏說,哪裏丟,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像小道消息、飛語流言之類,也往往在這種場合滋生。若恰遇有心者,又往往由此產生爭執、口角,或者誘發搬弄是非的因素。

⑤肅穆場合。肅穆場合是一種嚴肅、安靜的場合。如追悼會會場、住院病人的病房、舉行升旗儀式的現場、展覽廳等等。置身這類場合的每一個交際者,都會無形中受到約束,不高聲、不打鬧、不嬉笑、不逗趣。心情或沉鬱,或嚴肅,或莊重。如果這時處於發送者地位,其發送的內容、形式都是十分穩沉、慎重的。如果這時處於接受者地位,一般都緘口不言;即使要言,所言也極為有限,而且隻不過應景式地順著發送者的趨向簡單表表態而已。

⑥愉悅場合。愉悅場合是交際者逢喜事時出現的熱鬧場合。如假日出遊、參加婚禮、出席晚會、慶祝生日、慶功表彰、晉升、中獎等等。置身於這類場合的交際者,心境是舒暢、愉快的,情緒興奮,意氣昂揚。作為發送者,往往暢所欲言,談笑風生。作為接受者,也樂於接受發送者的發送,順勢祝賀,彈冠相慶;即使發送有所出格,也不在乎。

2.實施對象

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發送者和接受者互為實施對象。由於對象的千差萬別,必然製約和影響彼此的交際,主要體現為:

①年齡。交際雙方處於同一個年齡段,彼此閱曆大體一致,進行日常交際,一般不會有什麼困難,交際也會顯得自然、隨和。如果雙方不是同一個年齡段,彼此閱曆有差距,交際中就會產生一種年齡障礙而受到製約。比如,一位60歲的老人與一位20歲的青年構成言語交際關係,老人就可能倚老賣老,自認為“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而在言語中顯出輕視青年的成分。而青年也可能初生牛犢不怕虎,自認為“你老邁過時,思想守舊”,而在言語中顯出對老人不尊重的成分。當然,不排除有忘年交的情況。但忘年交畢竟隻是在某種情趣、觀點上的一致而產生的,並不能涵蓋彼此之間在任何言語交際中的差異性。

②性別。性別不同也會製約和影響彼此言語交際的效果。因為有些話,隻能在同性間溝通交流,換了異性,就會產生一種性別障礙。比如,兩個小夥子在一起,可以為某事開啟心扉,開誠布公,有啥說啥,無所忌諱,甚至爭得麵紅耳赤,甚至帶些髒話、醜語,對方不會以為你是在侮辱他。但若換成一個小夥子與一個姑娘,而二人又並非戀人或夫妻關係,那麼彼此交談就會字斟句酌,文質彬彬;即便話不投機,也能各自克製,不會帶出髒話、醜語。萬一某一方不慎帶出髒話、醜語,對方會認為你太沒教養,侮辱人,非與你辯個分明不可。作為男性,更要克製自己。

③地位。言語交際中,雙方的地位不同對交際效果的製約和影響是很明顯的。比如一個家庭中,父親與兒子之間,父親會有意無意地居高臨下,主宰、支配兒子的言行,兒子往往不能隨意地與父親對等地溝通交流。地位不一定就是指其官職的高低,有的人官職並不高,甚至根本就沒有官職,他也可能在交際對象麵前顯得很有地位。比如人們常說的“財大氣粗”、“仗勢欺人”就是這樣。

④教養。教養是指人的文化品德修養。言語交際中,雙方教養不同,交際效果就會受到影響。電影《人生》中,知識青年高加林與不識字的農村姑娘巧珍相愛頗深,可後來高加林還是拋棄了巧珍。這除了他思想感情上的變化之外,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彼此教養的差別。巧珍大老遠地從鄉下趕進城裏與高加林相會,一見麵就是:“家裏的老母豬下了五個崽。”這令高加林皺眉不已,不願與之交談下去。相反,縣廣播站的女編輯黃亞萍同他在一起時,談的是理想、事業、誌趣,兩人越談越有勁,越談越投入,無怪高加林愛情的天平要向黃亞萍傾斜了。巧珍的父親在得知高加林拋棄了自己的女兒後,先是氣得不得了,後來還是想通了,認識到高加林“不是同咱一股道的人”,反過來安慰、勸導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