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教育精神的特征、類型(2 / 2)

根據影響範圍可以將教育精神分為:宏觀層麵和微觀層麵的教育精神。宏觀層麵的教育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如:美國教育精神“自由、平等、博愛”和“培養具有個性精神的平民和公民”;中華民族優良教育傳統中的“敬業、獻身、忠誠、負責、團結”的精神。微觀層麵的教育精神是處於教育戰線最前線的廣大教師或組織應具有的教育精神,如:重慶總結的“厚德博學、育人求真、負重自強、和諧合作”的團隊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兼收並蓄”的開放精神。

又如,宏觀層麵的教育精神,是指普遍意義上的教育精神,即所有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共同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質的精神,這包括創新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社會關懷精神、揚棄傳統的精神等等。而微觀層麵的教育精神,通常指某所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精神,與該校的建校宗旨、曆史過程、社會定位、師生素質、建設成就等密切相關,是指導該校建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如北京大學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求實創新、科學民主”的精神,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嚴謹求實、注重實幹”的精神等等。

根據教育精神的主客觀性可以分為客觀精神和主觀精神。客觀精神是人類精神創造的結晶和人類生活曆史的智慧凝結。主觀精神是作為個體的人對客觀精神的認識、理解而獲得。客觀精神隻有被個體內化成為主觀精神才有意義,並使其得到豐富。人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是精神的發展,以客觀精神為內容、為背景、為基礎,通過培育、引導,使人具有人的本質和精神,這就是塑造人,發展人。如:被人稱做“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客觀師範精神,被不同的人理解認識成為主觀師範精神是“德行高妙、誌節清白、經明行修”的人品和學品的榜樣意識和榜樣理念。

事實上,無論是集體的,還是個體的教育精神;無論是曆史的,還是現實的教育精神;無論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教育精神;無論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教育精神;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教育精神,盡管文化背景有差異,概括的方式有不同,各教育的基本精神都是相通的,都強調倡導自由、追求新知;都強調愛國,培養社會責任感,體現服務社會的思想;都折射出民族文化傳統和精神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