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響馬和土地
快樂做響馬
一
帝國電視台突然播出“來到二龍山,快樂當響馬”的二龍山旅遊廣告。
這個廣告,在大宋引起了轟動,還從沒有人,把響馬土匪當成品牌宣傳,二龍山一夜之間,聲名大振。
策劃這個廣告的當然是濟州市政府,廣告詞卻來自魯達。
梁山開發區運作成功後,濟州市政府就把精力放到二龍山旅遊來了。
要把二龍山旅遊搞大,可怎麼搞大?關鍵在二龍山旅遊的定位。
山東旅遊,向來就圍繞“一山一水一聖人”,山是泰山,水是黃河,聖人自然是孔子。傳說一個山東進士到江南做官,江南才子們想為難這位山東進士,出聯“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山東進士從容對答“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於是山東威名大振。
可二龍山和這“山、水、聖人”哪個都沾不上邊,雖然有人說二龍山是泰山餘脈,可泰山餘脈太多了,據康熙大帝考證,連長白山都和泰山聯著呢。
旅遊的核心是定位,如何對二龍山旅遊定位,愁壞了濟州市政府。
楊誌誌在二龍山,早就開始琢磨如何開發二龍山旅遊資源。
這天,楊誌陪梁世傑到二龍山考察。
二人登上主峰,遠眺二龍山兩道山脈鬱鬱蔥蔥、蜿蜒起伏,仿佛兩條飛天神龍;白龍河、烏龍河兩條玉帶曲折盤旋,正似騰雲;雙龍潭恰似明珠,構成雙龍戲珠的絕妙圖畫。
清風徐來,鬆濤陣陣,萬山回響,莽莽蒼蒼。
梁世傑感慨良久:“如此絕妙江山,真堪入畫,可惜世人不識。”
楊誌道:“這二龍山雖乃山東名山,可論雄,不如泰山;論險,不如華山;論奇,不如黃山;論秀,不如峨眉。”
“山東向來以文化稱道,我們就不能在文化上下工夫嗎?”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是天下名山,東山是山東名山,二龍山隻在濟州有些名氣,論文化,也算不了什麼。”
梁世傑皺了皺眉頭,“你這麼說,我們如何來打旅遊品牌?”
楊誌笑笑說:“現在文化泛濫,我們不如反其道行之。”
“反其道行之?”
“對,我們就打沒文化的牌;這二龍山比雄奇、比文化和泰山、黃山沒法比,可我們有一樣東西,天下無雙。”
“什麼東西?”梁世傑眼睛亮了起來。
“響馬!”
“響馬?”
“正是響馬,”楊誌的手向二龍山北指,“梁市長,你看這一道道山脈,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崗、白沙塢、野雲渡、赤鬆林,前後銜接,拉拉扯扯,自古便是響馬土匪出沒之地。”
“這山東文化,半部是孔孟寫就的聖人文化;另外半部,則是彭越、樊崇、秦瓊、程咬金、黃巢寫成的響馬文化。這二龍山,曾是山東七十二路響馬彙聚之地,堪稱響馬文化祖庭。我們打這響馬文化的品牌,是得天獨厚、獨一無二。從二龍山開始,連帶這紫金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崗、白沙塢、野雲渡、赤鬆林,提升整個濟州乃至山東的旅遊品質。”
梁世傑生於濟州、長於濟州,現在又糟蹋濟州、禍害濟州,他當然熟悉濟州響馬的曆史,隻是從沒想過這也能宣傳推廣。
“這響馬,大張旗鼓宣傳,好嗎?”
“梁市長,現在是什麼時代?審醜的時代。BS大叔為什麼年年上春晚?長了一張鞋拔子臉唄;鳳姐為什麼那麼著名,敢把醜陋進行到底;連GMM都成名人了,您還怕什麼?”
“您看我們山東旅遊,多少年什麼孔孟啊、泰山啊,有幾個人喜歡?這離人民太遠,如果一說響馬,我保證全國人民都喜歡。”
梁世傑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突然問了一句:“小楊啊,你說,現在這響馬,都幹嘛去了?”
“這?市長,這個我可真沒想過。”
“小楊,我告訴你,現在這響馬,都開公司賺錢去了。你想,做響馬目的是什麼?賺錢啊;開公司目的是幹什麼?也是賺錢啊。”
“這響馬如果不搶劫,那就是想造反了;開公司如果不為賺錢,那也就可怕了。”
楊誌聽著有趣,嗬嗬笑著,“市長,您老真高,古時候出路太少,沒有出路就做強盜;現在出路多了,就開公司,特別搞什麼房地產,最容易賺大錢。不過這響馬除了開公司,怕也有不少混進我們政府裏麵了。”
梁世傑嗬嗬笑著,點點頭說:“你這小楊,在罵我,還是罵你自己?這響馬混進政府,我可不就是七十二路響馬總瓢把子,威風得緊啊。不過這做官,也要逐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還是太史公看得透啊。”
“你今兒個提醒我了,二龍山旅遊,就打這‘響馬’牌,你小子,當國土局長實在可惜了。”
“那您看我該幹什麼?”
“起碼該做個旅遊局長什麼的。”
“老市長真會開玩笑。”
“不開玩笑,你們國土局出人才啊,一個花榮,把梁山經濟開發區搞活了;你再把這二龍山旅遊開發好,我們濟州,整盤棋,就全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