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寬容為懷該爭的要爭,該讓的更要讓(2 / 3)

如果你的公司隻在乎員工的業績表現,無視於不當言行所造成的傷害,你該如何反應?

當人們在工作上遭到無理的辱罵時,往往遲疑上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才會想到要著手改善情況。你雖然在同事麵前被罵得一文不值,但是,大庭廣眾之下,畢竟不好表露出內心的難過和沮喪。或者,就算是你被暴躁的上司、同事或顧客責罵,你卻忙得無暇顧及私人的感受。

為了能夠重新做好心理防禦,有效地應付各種無理的咆哮,你必須在對方破口大罵的同時就有“厚臉皮”的準備。

當工作中有人對你咆哮不已的時候,若想要放鬆自己的心情並集中精神的話,你不妨在心裏重複默念:“且聽聽對方的意見,千萬不要生氣,讓對方生氣好了。”

如此一來,無論對方的言辭何等侮辱人,你都能保持心情的平靜而不會像對方一樣冒起無名火。

如果你能夠在碰到類似的狀況下嚐試這種做法,將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不但怒意全消,更能夠從對方的言辭當中過濾出寶貴的訊息。

為了保護你自己不受咆哮大王的傷害,不妨試著從對方的容貌上找出一處最滑稽的地方。當對方破口大罵的時候,你就在心裏想著對方最滑稽、最好笑的特征,千萬別讓對方知道你究竟在做什麼。

你可以直言:“閉嘴!我不喜歡你這種語氣和態度。”這種直截了當的方式,對於許多工作壓力大的人有相當的幫助。當事人無須在背後指指點點的,也無須一直心懷歉疚或回避對方。

這種直接簡單的表白等於是告訴對方,你是有自尊、有專業精神的人,絕不會讓他隨意踐踏你的人格。再者,當你以這種坦白但不具威脅的方式保護自己的時候,對方也就不能再把你視為可以欺負的受氣包了。

三、要學會吃虧

在玩轉辦公室兵法的過程中,想讓同事欠個人情給你,就要學會吃虧。

鄒華與趙鵬兩人在同一辦公室,一日,兩人均外出辦事,隔壁辦公室的人不小心將鄒華所用的杯子打破。第二天,鄒華懷疑是趙鵬所為,正巧,隔壁的那位同事又外出了,趙鵬趕忙向鄒華道歉,說自己不小心,並買了新杯子給鄒華。後來,隔壁的同事又買了新杯子給鄒華,並說明原委,鄒華十分愧悔,此後,將趙鵬視為摯友。

吃虧,不是什麼好事,但吃虧之後的後果,卻不一定是壞事。趙鵬的舉措使他獲得了鄒華的友情。並且,從另一個角度想,趙鵬的做法也值得。假如,打破杯子的隔壁同事根本沒當一回事,或者忘了,而鄒華確認是趙鵬打破的,趙鵬買了新的還他。久之,鄒華會忘了這件事。最怕的是,鄒華與趙鵬因誰打碎杯子的事吵起來。要知道在真相未明之前越辯越糟,也許會使二人反目。所以有人說“吃虧是福”,“禍兮福之所伏”。

陳囂與紀伯為鄰,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將隔開兩家的竹籬笆,向陳家移了一點,以便讓自己的院子寬一點,恰好被陳囂看到了。紀伯走後,陳囂將籬笆又往自己這邊移了一丈,使紀伯的院子更寬敞了。紀伯發現後,很是愧疚,不但還了侵占陳家的地,而且還把籬笆往自己這邊移了一丈。

陳囂的主動吃虧,讓紀伯感到內疚,他產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覺,這就欠下了陳囂的一個人情,即使他還了這個人情,但是每當他想起時,他還是會歉疚,還是會想方設法報答陳囂。

不管是吃大虧,還是吃小虧,對搞好辦公室關係有幫助,你要盡可能地吃下虧去,不能皺眉。尤其是大虧,有時更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沒有幾個人會不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發跡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善於做人、善於吃虧的經曆。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經營,也會做人,頗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常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人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業。他想,在中國,一貫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的。大商人呂不韋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名利雙收,所以,胡雪岩亦想走這條路子。

王有齡是杭州一介小官,想往上爬,又苦於沒有錢做敲門磚。胡與他亦稍有往來,隨著交往加深,兩人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目的,隻是殊途同歸。王有齡對胡說:“雪岩兄,我並非無門路,隻是手頭無錢,十謁朱門九不開。”胡雪岩說:“我願傾家蕩產,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齡說:“我富貴了,決不會忘記胡兄。”

胡雪岩變賣了家產,籌積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王去京師求官後,胡雪岩仍舊操其舊業,對別人的譏笑並不放在心上。

幾年後,王有齡身著巡撫的官服登門拜訪胡雪岩,問胡有何要求,胡說:“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不困難。”

王是個講交情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令軍需官到胡的店中購物,胡的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他與王的關係亦更加密切。

後來,太平軍占領杭州,王有齡自縊。失去了王的支持,胡雪岩並沒苦悶多久,他要找新的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撫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銀子,為左的湘軍辦糧食和軍火,贏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後來,隨著左宗棠權力的升高,胡雪岩亦是吉星高照,被左宗棠舉薦為二品官,成為大清朝唯一的“紅頂商人”。

除了本身的經商才智,胡的成功還靠他練達的社交能力,他善於製造機會和利用機會,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虧,令朋友信賴他的寬厚和真誠。他也深知,今天,他給朋友的一滴水,他日,朋友將以湧泉來相報,古人早就說過“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瑤琚”,胡就是以吃虧來交友,以吃虧來得利的。

吃虧的目的是讓辦公室裏的同事欠你的情,當你需要幫助時,就自然而然可以得到他們的支持,這時所獲得的收益遠比你昔日吃的虧要大得多。

四、虧要吃在明處

虧,不能亂吃。在辦公室中,有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容,為了息事寧人,去吃虧,吃暗虧,結果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就像三國時期的孫權那樣,為了討回荊州,假意讓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結果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孫權不僅賠了妹妹,又折了兵。荊州,還是在人家手中,這個虧吃得未免太不值得了。

虧,要吃在明處,至少,你該讓對方“瞎子吃湯圓——心裏有數”,你吃了虧,但要讓因此而受益的同事心知肚明。

春秋時,吳國有個賢士叫季禮,一次,他外出,路過徐國,順便看望老友徐君。徐君見他佩戴著精美的劍,就十分喜愛,但又不好開口,聰慧的季禮怎麼不知徐的心意呢?但想到需這劍出使佩戴,也就沒說明。等到季禮出使回來,想把劍送給徐君時,徐君已去世了。季禮異常悲傷,他解下劍,放在徐的墓前,他的隨從感到奇怪,就問:“徐君已死,你幹嗎白浪費一把劍呢?”季禮說:“徐君在世時十分喜愛此劍,我在心裏也想把它送給他。現在,他去世了,我一定要把劍給他。”這件事慢慢傳開去了,大家紛紛讚揚季禮有義有信,許多人不遠千裏,與之結交。

徐君人已死了,季禮完全可以不犧牲那把劍。況且,徐去世了,也不可能得到劍,這種看似一種愚笨的吃虧,實是一種大智若愚的做法,結果證實了這一點,季禮失去一把劍,卻得到許多賢能的朋友。

《菜根譚》上說:“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

意思是:別人有缺點或過失,要婉轉地為他掩飾或規勸他,假如去揭發傳揚,是證明自己的無知和缺德,用自己的短處來攻擊別人的短處。

所以,有時吃虧是要為同事文過飾非,既讓他覺得欠你個人情,又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下回注意。會做人,有人情味的人,樂得為同事遮掩一下,中國人就是喜歡這一套。

俄國公韓琦有兩隻玉杯,用舉世無雙的寶玉做成,他又用白金裝飾它們,看上去更加光豔。一次,韓琦宴請朋友,一位朋友不小心將兩隻杯子一齊打碎了。他看上去甚為恐慌,連連對韓作揖道歉。韓琦神態依舊,笑著對友人說:“所有的事物,或成或毀,都有他們自己的命運。你是失誤打了它們,並非故意,何必道歉呢?”

為別人文過飾非,實在是個搞好辦公室關係的好方法,會消除犯錯人的不安尷尬。誰都希望同事能在危急時候拉自己一把,一旦你拉了他一把,他對你就會更加盡心盡力,以求內心的平衡。所以,當同事在眾人或是你麵前犯錯,你一定要抱著吃虧的心理,幹脆給他個麵子,幫他一把,千萬別“暴而揚之”,出言尖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