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要想同上司搞好關係,就必須明確上司與自己的等級之分,千萬別擅自替上司做主,否則,即使對上司有益,他也會懷恨在心。
三、成為上司眼裏的英才
深通辦公室兵法的老手們都懂得一個道理:“有業績,更要人際。”
即在工作場合中,與上司建立良好關係並獲得賞識,工作起來會比較順,即使業績不好,也會受到上司關照。可有人偏認為與上司搞好關係是走旁門左道,隻有拿出好的業績才是真本事。這種觀念就大錯而特錯了。
曾經連續三年被評為“銷售業績之星”的何小姐近日接到了公司人事部門“不予續簽勞動合同”的通知,問及其中原因,她說:“在公司裏,與領導處好關係比做什麼工作都重要。”
用何小姐的話來說,唯一有資格對你的業績進行綜合評判的是你的頂頭上司,你的銷售額再高,如果與上司處於對峙狀態,上司也會從“團隊建設、是否安心本職”等其他方麵挑出毛病,讓你無法安心工作,最終導致銷售業績下滑。換句話說,如果你不屬於上司的嫡係人馬,又不會討好上司,即使像老黃牛一樣勤懇,你的業績評估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也許你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創意也絕對獨特,為什麼在別人眼中依舊是無足輕重?先不要因此抑鬱,生活往往是可以改變的,試著按以下的要點做,你會成為上司眼中不可缺少的重磅人才。
1.早到
別以為沒人注意到你的出勤情況,上司可全都是睜大眼睛在瞧著呢?如果能提早一點到辦公室,就顯得你很重視這份工作。
2.不要過於固執
工作時時在擴展,不要老是以“這不是我分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指派到你頭上時,不妨視之為考驗。
3.苦中求樂
不管你接受的工作多麼艱巨,鞠躬盡瘁也要做好,千萬別表現出你做不來或不知從何入手的樣子。
4.立刻動手
接到工作要立刻動手,迅速準確及時完成,反應敏捷給人的印象是金錢買不到的。
5.謹言
職務上的機密必須守口如瓶。
6.亦步亦趨跟主管
上司的時間比你的時間寶貴,不管他臨時指派了什麼工作給你,都比你手頭上的工作來得重要。
7.榮耀歸於上司
讓上司在人前人後永遠光鮮。
8.保持冷靜
麵對任何狀況都能處之泰然的人,一開始就取得了優勢。老板、客戶不僅欽佩那些麵對危機聲色不變的人,更欣賞能妥善解決問題的人。
9.別存在太多的希望
千萬別期盼所有的事情都會照你的計劃而行。相反,你得時時為可能產生的錯誤做準備。
10.決斷力要夠
遇事猶豫不決或過度依賴他人意見的人,是一輩子注定要被打入冷宮的。
四、時刻保全上司的麵子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臉麵代表了一個人的形象和自尊,所以正常人沒有不在乎自己麵子的。在辦公室中,良好的形象有利於一個人獲得成功。所以,作為辦公室工作人員更看重自己的麵子。
相對於下屬來講,上司一般比較穩重,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似乎不應該有大意失荊州的事情發生。但上司也是人,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也會碰見突發事件,所以,上司有時候丟醜,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們常見的上司丟醜,有以下幾種:
1.在重要的場合口誤;
2.被客戶不留情麵地批評;
3.被生意場上的對手圍攻;
4.誤入競爭對手設下的圈套,在突發事件麵前一時反應不過來;
當你跟上司一同麵對以上情況時,你一定要冷靜積極地處理,盡最大努力避免上司丟醜,從而保全他的麵子。如果你無動於衷,或者驚慌失措,眼睜睜看著上司顏麵不保,你也就別指望在公司裏有好的發展了。
當上司口誤的時候,你要及時跟上司傳遞信息,讓上司自我改正。衝上司使眼色,提醒上司他剛才發生嚴重口誤了。如果老板跟你心有靈犀,就會從你的眼神裏領會到你要表達的意思,馬上回味剛才說的話,找出錯在哪裏,然後及時改正。上司借機更正後,就會很感激你,自然想著你的好。
當上司被不敢得罪的大客戶批評時,你要做的就是趕快離開;如果還有不識相的同事愣在那兒,你要衝同事使眼色;如果他還反應不過來,你就找個理由把他支開。上司自然會很感激你的做法。
在突發事件麵前,如果你能挺身而出,避免了上司丟醜,甚至是免遭皮肉之苦,那上司自然對你感恩不盡。
桑克是一家酒店的服務員,一天中午他當班時,有幾個人消費完離開酒店不久後又返回來,說他們感到身體不適,懷疑飯菜有問題,要求賠償,而且非要見經理。吧台的值班人員讓他們拿出證據來,跟那幾個人爭執起來。眼看就要動起手來,經理從樓上下來,看見這邊情況就走過去,問怎麼回事。吧台人員看看經理,又看看那幾個凶神惡煞的顧客,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桑克冷冷地對經理說:“這件事與你無關,請走遠點。”
那幾個人接著嚷:“讓你們經理出來,不賠償就砸酒店。”
經理明白了,立即轉身走開。
桑克假裝去找經理,打電話報了警,因為他看出那幾個人是來敲詐的。後來警察介入把事情擺平了。
這件事,使桑克給經理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不久,就提拔桑克做了酒店的辦公室主任。
丟盡麵子,是上司心中永遠的痛。如果你成為上司丟醜的見證者,而且本該通過你的努力就能保全上司的麵子,那上司對你的袖手旁觀一定刻骨銘心。隨著時間的消逝,上司可能淡忘了他丟醜的事情,但一看見你,可能就會勾起他痛苦的回憶,這時上司就可能把他丟醜的事全部怪罪到你頭上。在這樣的上司手下工作,你要想獲得加薪和晉升的機會,可謂難於上青天。
袁峰被公司炒了魷魚。很多人不理解,因為他的銷售業績一直不錯。他的一個好朋友問他,他才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有一次,袁峰陪同上司參加一個高新技術產品洽談會,在飯廳就餐的時候,有一個人陰沉著臉衝他們走過來。
袁峰認出他曾經是公司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在一次商戰中被打敗,而且敗得很慘,使其所在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他也因此被炒了魷魚。他從此對袁峰的上司懷恨在心,從對手變成了敵人。這次忽然在洽談會上遇見,他揚言讓袁峰的上司等著瞧。袁峰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上司,上司很緊張地說:“小心他。”
那個人走到上司對麵,倒了一杯葡萄酒端著,衝上司陰險地一笑,突然將葡萄酒向上司的臉潑去。上司沒來得及做出反應,被潑了個正著,紅色的葡萄酒順著臉向下淌,仿佛滿臉鮮血。上司摸起餐桌上的紙巾擦拭的時候,那個人已經瀟灑地走了。
袁峰當時愣在那兒了,他醒過神來的時候,上司已經轉身離開了餐桌。周圍的人都好奇地衝他們張望著,有的人還竊竊私語。
從此,上司就不再給袁峰好臉色看,袁峰明白,上司恨死他了。上司肯定是這樣想的:我已經提醒你了,你應該擋住那杯酒,或者在對方還沒潑出酒的時候,先把酒潑到對方臉上,至少也不能讓對方那麼瀟灑地離開,怎麼也該衝上去揍對方一頓。
事情既然已經過去了,袁峰想通過努力工作,為公司多創造效益來彌補對上司的歉意,但是上司根本不領情。在年底的裁員中,他理所當然地被裁掉了。
人事部在他的解聘通知書上寫的辭退理由是:“缺乏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
袁峰明白這是上司製造的借口,但也隻好走人,因為他明白,在這樣的上司手下幹,永無出頭之日。
在職場中,當你同上司在一起的時候,上司一旦處於丟醜的邊緣,你一定要積極應對,而不是做一個冷漠的看客。如果不能避免上司丟麵子,你應趕快躲開,而不是目擊上司受辱。如果有一絲可能保全上司的麵子,就要衝上去挽救,即使保全不了上司的麵子,上司也會理解你。如果你在危機麵前無動於衷,束手無策,甚至幸災樂禍地看上司的笑話,上司一定不會給你好果子吃。
五、與上司交談要小心
在辦公室中,如果你跟上司交談時率性而為,隻顧著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不管上司的感受,很容易就把上司得罪了。脾氣暴的上司當場就可能給你難堪,城府深的上司即使一時不表現出來,過後找個借口,就會讓你“生不如死”。
作為下屬,不要隨便打斷上司的講話。
無論在正式的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隨便打斷上司的講話,都會被好麵子的上司認為你不尊重他。中國官場有句話,官大半級壓死人。上司認為,他的身份地位高,在講話時就應該具有優越性,就不應該被下屬隨便打斷。你隨便打斷他,就是無視他的權威,就是不尊重他,就是不給他麵子。
初入辦公室的新人,往往容易犯這個錯誤。在學校裏時,“民主”的氣氛相對濃厚一些,熏陶得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踏入職場,身上“自由”的分子一時消除不幹淨,就忍不住衝動,好表現自己。當上司講錯話時,就挺身而出,打斷上司的講話,指出上司的錯誤,並洋洋自得地給予糾正。或者自己有更先進的觀點和更好的創意,就迫不及待地打斷上司,闡述自己的觀點。小心眼的上司被你這一攪和,自然心中大為不悅,過後給你小鞋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偉如履薄冰一般通過了一輪又一輪的考試,終於如願進了一家著名的IT公司。按照公司規定,新員工要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規章製度等。第一天,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親自來授課,點名時一疏忽,將一個人的姓名念錯了。這個人是李偉的同學,姓名比較生僻,經常被讀錯,也習以為常了,所以他含糊地應了一聲。總監正想繼續點名,李偉卻笑著說:“錯了,錯了!”總監愣住了。李偉糾正完畢,除了總監,在座的員工都忍不住笑了。
總監從此記住了李偉,當然是記恨李偉。分配時,別人都分到了比較重要的崗位上,李偉被總監“美言”了幾句,被分配幹公司的網絡維護。這樣無足輕重的崗位,幹一輩子也不會幹出什麼成績。李偉的專業跟軟件開發相吻合,他也是奔著這樣的崗位來的,就去找老板,聲明自己應聘的是軟件開發崗位,要求調換崗位。
老板的答複是:對公司來講,公司的每個崗位都是重要的。
李偉明白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這時他才隱隱感到自己把人力資源部總監得罪了,讓他抓住了把柄,都是人力資源部總監在背後搞的鬼。
與上司交談時,尤其在正式的場合談論工作上的問題,不要貿然提出與上司不同的意見。因為這容易被上司看成公然挑戰他的權威,更不要堅持己見,據理力爭。唱反調已經引起上司的不悅了,再非要分出個誰是誰非,那無異於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孫平是一家公司市場部的統計,因為畢業於一所著名大學的營銷專業,所以好在公眾場合炫耀自己的學識。一次,市場部總監召開營銷人員會議,部署下一步的營銷工作,孫平列席參加會議。總監讓孫平參加會議的目的,是讓他了解市場工作,沒想到總監宣讀完一份銷售方案後,讓大家發表意見,孫平卻第一個站出來唱反調。孫平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讓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方案的不可執行性。其實,總監的意圖是放棄那些業績差沒潛力的市場,因為經過幾年的努力,在這些市場取得的成績與投入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那些有潛力的市場。總監闡述完製訂方案的指導思想後,孫平又跟總監爭論起來。最後,方案自然以總監擬定的為準。
除了孫平,別人都沒提什麼反對意見,隻是說了一些表決心的話,如一定好好執行新方案,力爭做出更大的業績,等等。這更襯托出孫平的桀驁不馴。
沒過幾天,總監找孫平談話,讓他到一個業績差的辦事處工作。孫平曾私下稱去那個地方工作叫“發配”,沒想到自己要被“發配”了。況且,按照新方案,那個辦事處很可能要撤銷。為什麼還要派自己去呢?孫平向總監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總監說:“你有很強的營銷能力,在統計崗位上根本發揮不出來,派你去,是讓你改變那裏的局麵,相信你會取得好的業績的。”
孫平又不情願地找到老板,他沒想到老板說的話跟總監對他說的話一模一樣,顯然他們早溝通好了。老板給高帽戴,孫平隻好同意。
同事問孫平公司為什麼派你去,孫平還炫耀說:“讓我去改變那裏的局麵。”同事心中暗笑,那隻不過是老板的借口罷了,下一步辦事處撤銷,孫平恐怕也要跟著被裁掉了。
果然,不久辦事處撤銷,孫平也被裁掉了。
與上司交談,無論聊天還是談論工作,都要把握好分寸,不可無所顧忌,想到哪裏說到哪裏,這樣才不會給上司抓住把柄,留下不好的印象。
你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1.不該說的別說
所謂不該說的,就是上司忌諱和感到不悅的,比如上司的隱私、瘡疤和一切能讓他感到有失臉麵的事。特別是跟上司聊天開玩笑的時候,更要注意。
2.輪不到你就別說
韓非子曾說過,部屬不能隨便向上司進言,進言要慎重,否則會很危險。如:為官的經曆不深,還沒得到君主的信任時,如果竭力顯示自己的才能,謀劃成功也不會受賞,如果謀劃失敗反而會受到懷疑。在職場同樣如此,如果你還沒得到上司的信任,即使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上司也未必會采納。相同的意見,由上司信任的人提出,上司就認為是正確的,並欣然接受。所以,在得到上司信任之前,最好不要隨意向上司進言,因為你說了也白說,還可能引起上司的反感。
3.說時要拐彎抹角
所謂拐彎抹角,就是不直率地說出你要說的話,先說別的話題,讓上司感到你真正要說的話是為他好,當然,更重要的是保全上司的麵子。西方有句諺語:“一滴蜜汁比五加侖膽汁更能吸引蒼蠅。”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4.學說“官方語言。”
有時候,完全保持沉默並不是最佳的選擇,這時你可以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官方語言”,讓上司覺得很舒服,自然不會讓上司抓住把柄。
六、重視上司身邊的人
每個辦公室中都有一些與上司關係非常密切的“紅人”,這些人對上司的決策、用人及其他問題的看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在許多時候可能會是決定性的。
有些人認為,在公司裏隻要盡心盡力,取得業務實績,贏得上司的賞識和歡心,加薪提升便指日可待了,而把那些上司身邊的心腹不放在心上,他們認為這些人的職位不怎麼高,權力也不怎麼大,跟自己也沒什麼直接關係,沒必要重視他們,隻要不得罪就行了,殊不知,這樣一來,讓自己走了不少彎路。
有個小夥子剛滿24歲,就已經是部門主管了,而且很有發展前途。一到各部門主管開會的時候,他就去了,一屋子的中老年人,越發顯得他更有朝氣。他總是先聽,然後再三言兩語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既中要害,又顯得謙虛,令人歎服。
他的公司裏的老板對他十分欣賞,對他的意見和建議十分重視。可是他對老板倒不那麼恭敬,而對老板的得力助手——分管人事的副總卻出人意料地親近。逢年過節,必然登門拜訪,且總要拎一點家鄉的土特產。
大家很奇怪,老板明明是一個很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而那副總明明是一個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他為什麼一個勁地對後者好呢?於是,有親密的朋友去問他,他說,老板是個正人君子,用不著顧及和他的關係,隻要你好好幹,他對你就滿意了。那副總則不然,這種人雖然沒多少業務方麵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為人處事上,他不一定能給你起什麼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後給你起點消極作用,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和他那麼好,就是希望他不要在背後給我做點手腳,那就謝天謝地了。
那分管人事的副總對這個小夥子也很好,他經常向這位小夥子通報一些情況,兩人處得還真不錯。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式,那就是有能力、有學問、有頭腦、有良好品德的人受人尊重,我們跟他比較親近。如果什麼人專門鬥心眼,一心鑽營,我們往往躲著他們、疏遠他們,結果呢?自己給自己設置絆腳石,隻好磕磕絆絆地走在艱難的謀職路上。
這個小夥子做得對,很多老板身邊的“紅人”,雖然沒有決策權,但卻十分知情,對老板有很大的影響力。如上級的副手、上級的秘書、上級的太太,他們對一些事情往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國時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兒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爭奪世子的寶座。曹植自恃文才過人,父親又重才勝過一切,便不拘小節。曹丕自知文才不如曹植,便在一次送行時,一語不發,叩頭大哭,令曹操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