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代領導受過
作為下屬,不僅要善於讓功,還要善於攬過,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大多數領導願做大事,不願做小事;願做“好人”,而不願充當得罪別人的“壞人”;願領賞,不願受過。在評功論賞時,領導總是喜歡衝在前麵;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後,許多領導都會退縮在後麵。此時,就需要下屬出麵,代領導受過或承擔責任。
3.為上司擋駕護航
領導管轄範圍的事情很多,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願意幹,都願意出麵,都願意插手。這就需要下屬在關鍵時刻能夠出麵,代領導擺平,甚至出麵護駕,替領導分憂解難,這樣必能贏得領導的信任和賞識。
4.合作和分享
多跟別人分享看法,多聽取和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你才能獲得眾人的接納和支持,才能順利開展工作。
5.微笑
無論茶水阿姨、暑期實習生或總經理,無時無刻不向人展示友善的笑容,必能贏得好感。年輕的同事視你為大師兄(姐),年長的把你當作弟妹看待,如此親和的人際關係必有利事業的發展。
6.善解人意
同事感冒你體貼地遞上藥丸,路過商場順道給同事買瓶飲料。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你對人好,人對你好,在公司才不會陷於孤立無援之境。
與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的關係,盡量不要被人認定你屬於哪個圈子的人,否則會縮小你的人際網絡,對你沒好處。盡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不搬弄是非。
7.有原則而不固執
處事靈活,有原則,但卻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采納他人的意見。切勿人雲亦雲,毫無主見,這樣隻會給人留下懦弱、辦事能力不足的壞印象。
8.上下左右兼顧
隻懂逢迎上司的勢利眼,一定遭眾怒。完全不把同事放在眼裏,苛待同事下屬,無疑是在到處給自己樹敵,對同事也要客氣。這樣你擴大人緣半徑才不會受到阻力。
9.不要太嚴厲
也許你態度嚴厲的目的隻為把工作做好,然而在別人眼裏,卻是刻薄的表現。你欣賞對方的才能與品德,你才會信賴他,才會把非常重要的事情托付給他。對方從你的信賴中感受到的讚美,甚至超過你直截了當的溢美之詞。
七、營造外圍關係網
大凡辦公室老手都擁有好人緣。因為人緣好,你認識的人越多,辦起事來就越容易。所以,你不僅要與辦公室內的同事搞好關係,還要營造自己的外圍社交網絡,說不定哪個人在關鍵時刻就能伸出援助之手,幫你一把。
精於戀愛之道的人大都懂得這樣一個金言,那就是“普遍撒網,重點捉魚”。此法是提高成功率,增加“總產量”的不二法門。
男人的網是他的社會關係,“撒網”,就是創造、編織社會關係的能力。能力強的男人可對擦肩而過的、引起自己欲望的女人笑笑,招呼一聲,搭訕開來,攀上“老鄉”(女人是哪兒的你就是哪兒的)、粘上校友。結果,這個女人地址電話留了下來,他手裏便有了可收可放之線,就等時機合適,起網抓魚了。
這道理在商場上也很適用。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緣。”又說:“擦肩而過也有前世姻緣。”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際關係。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緣”,其實這句話反過來應該說:“最注重人緣的人,才能成為一流人才。”
確實,人緣是很微妙的東西。我們在世間上的一舉一動,所接觸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變成日後成敗的因素。而世間密密麻麻地結著人緣的網,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個的網絡之中,攀緣著網絲可以和許多人拉上關係。假如你們能和這麼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他們成為在事業上幫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顧你的顧客,我相信你的事業一定非常成功。
因此你結的網越多、越堅固,等於你擁有一個無形的巨大的財產。不用說,以此做資本,不管在買賣上或金融上或從政上都將為你開拓一條康莊大道。
人際關係亦即人緣,這種東西是自己要創造的,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如果太客氣、太害羞、太內向,將失去許多和人接觸的機會。
還有,有了一點人緣,仍要努力加以擴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著實地向前發展。
當你在公司上班的時候,隻要運用組織力量,擴大、運用公司的人際關係就可以使業務進展。公司有公司整體的信用和實力,幹部有幹部之間的人際關係,並不需要中級以下職員的人際關係,公司的業務就可以推展。至於勞動者,更可以說完全不需要他們的人際關係,隻要努力做工作便好。
這些中級以下的員工,一旦自立開業就變成商店或業務所的代表者、經營者,如果不趕緊改掉那種無所謂的、吊兒郎當的習性,建立、運用自己的人際關係,那麼在事業進展的路途上將會到處碰壁。
公司職員在公司上班等於是在母親懷中的嬰兒,處處在父母的愛護下成長。等到長大成人要自立門戶的時候,就再也不能依賴父母。父母親若遺下一些人際關係讓你運用當然更好,如果沒有,那就得重新創造自己的人際關係才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一位朋友在坐火車時,和鄰座的一個人聊了起來。這個人過去是律師,後來逐漸厭倦這一行,就辭職自己開辦了一家公司,現在這家公司發展得非常紅火,他們聊得很投機。到目的地後,他們匆匆交換了名片,朋友順便也要了那個人的家庭住址和電話。過了幾個月後,朋友所在的單位倒閉,他也就失業了,找工作找了幾個月仍無著落,他非常著急。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那位在火車上遇到的人,於是就給他打電話,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問那裏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雖然那個人的公司目前不缺人,但是給朋友介紹了另一家公司,讓他去麵試,就這樣,他找到了新的工作。
由此可見,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幫上你的大忙。因此,我們一定要努力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多結識一些人,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這些人都是你的貴人。
一個真正的人際關係高手,不僅能夠識人、認人、通曉人際關係理論,而且還能活用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與人和睦相處。
同學關係對很多人來說也是非常珍貴的,學校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時光,不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每一段都讓我們回味無窮。工作之後,各個時期的同學散落在各處,在不同的領域拚搏,同學聚會時,那些比我們早成功的人很有可能成為我們事業發展的貴人。
鄰居間“低頭不見抬頭見”,多少有一些接觸,因為住得近,處在同樣的生活環境中,難免會發生聯係。你對我好,我自然也對你好,中國人講求禮尚往來,一來二去,關係熟了,也就成了朋友。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這種關係更容易取得信任,相處時,不僅可以分享鄰居的親屬關係資源,也可以分享鄰居的朋友資源。
通過業務上的交流,使業務關係成為朋友是很常見的事情,生產商和原料供應商,客戶和銀行等都屬於業務關係方麵的朋友。
同這些業務人員的關係好了也能增強你在公司中的地位。例如,你與公司的一個大客戶關係很好,那麼在與這個客戶發生業務關係時,公司可能就會把你派上去,這種關係上的朋友,往往是你幫我、我幫你,在各自業務領域中都得到發展與成長。
無論你在哪個公司工作,一定會有一個頂頭上司(除非你自己是經理),你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和老板共事,因此,你和老板的關係愈好,你的機會也就越多,要出人頭地也就越容易。因此,在工作方麵,一定要好好地進行交流、磋商,另外,也盡量和他建立一種私人的友好關係。在工作之餘,多向他說一些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工作以外的生活等等,讓老板更了解你。還要積極地參加公司舉辦的各種活動,如旅遊、宴會等。在這樣的場合下,你會發現平時極其威嚴的上司現在變得易於接近多了,這時的交流比較容易進行,非常有利於和上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生旅途中有兩大考驗,一是找到可以培養長遠關係的對象;二是培養這種關係,使其茁壯成長。
建立關係,培養關係,是邁向成功人生的關鍵。重要的是,你的這份心思要用對人,也就是找到能給你支持和鼓勵的好夥伴,他們樂於見你出人頭地,願意幫你實現夢想,這種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八、杜絕“一次性交際。”
無論是在辦公室裏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把朋友、同事當作受傷後的拐杖,複原後就扔掉,此類人是很難有人脈的。
某君便有一個這樣的。“我有一個高中同學,而且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們進入了同一所大學,剛開學,她就主動地當了班幹部。有人說:地位高了,人就會變,自從她上任後,見到我,有時幹脆裝作沒看見。日子久了,我們就疏遠了,但她有時也突然向我尋求幫助。出於朋友一場,我總是盡心盡力地盡我所能,可事後,她老毛病又犯了,我有種被利用的感覺,卻無奈於心太軟。就這樣她大事小事都找我,其他朋友勸我放棄這份友情,這種人不值得交。當我下決心與她分開時,她傷心地流下淚,她除了我竟沒有一個朋友。”
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玩不了“施恩”這看似簡單實則微妙的人情關係術的。比如說,給人幫助不能過於“挑明”,以免傷人自尊;施恩於人不可一次過多,否則會成為對方的負擔,雙方再難維持關係。這種人隻會用“互相利用,互相拋棄,彼此心照不宣”來推擋,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奧秘之處,所以無法達到人情操縱自如的境界。
周恩來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就很有人情味。長征途中,當時任民運部部長兼政委的楊立三,堅持親自給重病的周恩來抬擔架,他和同誌們在饑寒交加中,抬著周恩來走出泥濘的草地後就累病了。19年後,楊立三去世,身為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堅持要親自給他抬棺送葬。
1937年6月,周恩來在嶗山遇險,護衛他的十多名警衛戰士光榮犧牲。事後,周恩來和另外三個虎口脫險的同誌合影留念,周恩來在照片背後寫上“嶗山遇險,僅餘四人”。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他貼身的襯衣口袋裏,直至病逝才被人發現。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就是周恩來的人格魅力。難怪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圍繞安臥在鮮花叢中的周恩來的遺體,群眾的淚水把地毯灑濕了一米多寬的一圈,難怪會出現十裏長街送總理,長夜無言、天地同悲的動人一幕。
要讓人覺得有人情味,應注意以下幾點:
1.與朋友多待在一起,最好是“泡苦水。”
人們在一起共事時,大家同舟共濟,共同的命運把彼此聯在了一起,彼此采取合作態度,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照,是最容易產生感情認同的。特別是困難環境中,彼此相依為命、共渡難關、情誼深厚,可能終生難忘,交情更為牢固。比如,當年不少知識青年從城裏到鄉下插隊,幾年中大家一個鍋裏吃、一個炕上睡,哪一個人受了欺負,大家一起為他鳴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轉化為深厚的感情,銘刻在各自的記憶中,不管日後分散到天南海北,做了什麼工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段交情。
共事時間長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時相處時間並不長,但隻要同心協力,相互支持、彼此關照,能引起對方的好感,同樣可以建立難忘的交情。有這樣兩個軍人,一個在司令部當參謀,另一個在政治部當幹事,平時並沒有什麼交往。有一次部隊拉練,他們兩人作為工作組成員被分到一個連隊。部隊每天走百裏路,行軍路上,他們互通情況,收集材料,一起幫助連隊組織好行軍,為解除戰士行軍的疲勞,還輪流做宣傳鼓動。腳上打了泡,每到一地,互相幫助對方挑泡,買了好吃的一起分享。就這樣,行程千裏,圓滿完成任務,兩個人也結下了深深的交情。二十年後,當了部長的參謀到外地去開會,還專門繞道到某陸軍學院去看戰友。兩人見麵,憶起當年一起行軍,分吃一隻蘋果,一起追野兔子的情形,不消說多麼高興。你看,十天的交情,記了一輩子。
2.培養與朋友的共同興趣,以達“趣味相投”的高度有時候因為共同的愛好、興趣,也可能成為彼此交情的紐帶。比如,都愛下棋,在路邊棋場相識,相互成為棋友;都愛垂釣,在湖邊相遇成了釣友……這樣共同的東西把彼此召喚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結下了友情。某軍校外有一條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這裏跑步鍛煉。一位姓王的教員和一位姓高的教員,每天跑步之後在這裏相遇,然後一起散步,邊走邊聊天,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了解。兩個人都愛好寫作,少不了交流體會看法,彼此雖沒有物質的交往,隻是一種信息和思想觀點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強的吸引力,都覺得受益匪淺。時間長了,共同語言越來越多,形成了習慣,不管春夏秋冬,不約而同準時到這裏會合。後來,老王調到北京還經常打電話來問候,保持著密切的聯係。
毋庸置疑,在某些“實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謂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煙,我給你幾塊錢,概不賒欠。這種一次性的交際行為看似灑脫,實則包含太多的困惑與無奈。誠然,受助者也許在短時間內不願再次開口求助,而實施援助行為的一方其實也沒有必要固守“事不過三”的古訓,當人家確實有困難而無能為力的時候,盡管你已經幫助過他,盡管他不好向你開口,但作為知情者,你不應無動於衷,而不妨再次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這種“後繼有人”的交際行為能夠贏得更大的“人情效應”,即使受助者一時無力給人回報,但你的行為風範、你的崇高秉性,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曉。
所以,要想擁有人脈,與人相處切忌抱著“一次性交際”的心態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