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廣樹人脈與上下左右都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1 / 3)

人脈在人際關係至上的辦公室裏可以說直接關係到你事業的成敗。即便你擁有再高的學曆,再出色的專業技能,如果你無法獲得周圍人的認同,無法得到他們的支持,你也將孤掌難鳴,甚至受到別人的抵製。你隻有悉心考慮如何與上下左右相處,廣樹人脈,才能在辦公室裏左右逢源,在充滿挑戰和創造性的工作中應對自如。

一、主動向別人打招呼

當有人主動向你打招呼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或許有人說:“在辦公室中,彼此抬頭不見低頭見,都這麼熟了,還招呼什麼?”

其實不然,一聲小小的招呼,能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特別是你為了拓展業務,廣交業務上朋友的時候。

在你為了業務奔波忙碌時,必然會遇見許多與你業務有關的人。這些人,你隻知道他的姓名,甚至有的連姓名都不知道,你跟他見麵時,也不過說兩三句有關業務的話,甚至於有時你隻是跟他點一點頭。例如,你經常到某大廈去接洽事務,經常遇見那個大廈的電梯司機,或是你到貨倉去提貨,經常遇見那個貨倉的守門人,或是你經常到某銀行存款,經常遇見那個櫃台後麵的出納員等諸如此類人員,你不知他姓字名誰,何方人氏,但他們或多或少地都與你的業務有點關係。

你怎樣對待這些人呢?你用什麼態度和他們招呼?這是一個很微妙的也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你是把他們當作一個機器配件,根本不把他們當作跟你一樣的人呢,還是神氣活現,大擺你的架子呢?你還是對他謙恭有禮,和藹親切,把他們當作你的朋友呢?

有許多人為了謀生出來工作,待遇很少,工作既辛苦,又單調、繁重,平常已經是受累受氣,心煩意亂,如果你對他們神氣活現,或是不理不睬,他們對你也不會有什麼好感,辦起事來,也隻顧他們自己的方便,不顧你的方便。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態度不好,那麼就會到處碰到不方便。但是如果你把他們也當作朋友看待,對他們有適當的尊敬與關懷,他們即使不知你的姓名,但一看見你的麵容,聽到你的聲調就已經有了好感,這時,他們就像吸進一股清風,精神為之一振。既然他們對你印象很好,那麼,他們就好像本能一樣,除了自己的方便之外,也會兼顧到你的方便。電梯司機會多等你幾秒鍾,貨倉的守門人會替你找搬運工友。銀行、保險公司、郵局、物業公司……的職員們,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或大或小的方便。

實際上,如果你到處都能結交許多業務上的朋友,有許多業務可以很迅速地順利地辦妥,不但減省許多手續上的麻煩,並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對於這些業務上的朋友,除了對他們保持禮貌、親切的態度之外,還應該在業務上盡量幫助他們。那就是說,我們也要盡量給別人方便。業務上總是有來有往的,別人既然給我們許多方便,我們也應該給別人許多方便,辦起事情來不讓別人久等,不讓別人吃虧。大家都在互助互利的友誼氣氛中,把事情辦妥。

對於關係比較密切的業務上的朋友,我們除了業務上的接觸之外,還要安排一些私人間的接觸機會,使雙方在業餘時間可以輕鬆自在地談談笑笑,說不定在談談笑笑之間又可以解決許多業務上的問題。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的社會,所有的活動、交易、成就,都要從人與人的接觸中產生。別人供給你所需,也肯定你的貢獻,甚至你存在的價值,都建築在人們的回應上。

所以,你認識的人愈多、公共關係愈好,就愈容易成功!

艾裏說錢沒錢、說勢沒勢,甚至論才能也無所長,卻成為最受歡迎的人物。有錢的人幫他出錢,有勢的人為他效力,有才的人向他獻計,使他獲得了不起的成就。

為什麼呢?因為艾裏與這三種人都有交情,他把有錢卻急需政治後盾的人,介紹給有勢卻無財力支援者,又將懷才不遇的人,引薦給他們,於是大家都獲得了好處,團結成一股力量。

而誰是力量的中心?

當然是無錢、無勢又無才的艾裏!話再說回來,與眾人結交的能力,何嚐不是一種傑出的才能?

人與人相識,除了自然的緣分,更有許多創造的機緣。能夠用創造的方式,盡量多結一分緣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才是容易成功的人。

正是因為艾裏不白白地等待機會,而是掌握了每個小小的契機,把它發揮成大的巧合,才建立起了穩固的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艾裏十分重視創造與人結識的機緣。比如,他剛剛搬到新澤西州的時候,一天傍晚,他看見鄰居的女主人走了出來,便隔著十幾英尺的樹叢向對方望,然後非常自然地找到恰當的時機,抬起頭,露出笑容,喊一聲“嗨”!隨後,艾裏便彎身穿過樹叢,到她的後院,開始了寒暄,並聊起天來。他們就這樣認識了,彼此留下電話,約好之後互相幫助,大家有個照應。

那第一聲“嗨”是怎麼產生的呢?艾裏認為他們幾乎是同時隔著樹叢向對方打招呼。艾裏也相信,他們是一起有心地走向樹叢,為的是與對方結識。

這種彼此心裏有所準備,伺機而動,並接觸眼神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譬如當你參加酒會或聚餐時,必須隨時保持敏銳,回應別人拋來的眼神。你經常可以在電影裏見到,人們能遠隔十幾英尺相互敬酒。想想,若不是目光敏銳,怎麼可能注意到那麼遠?

而那遠遠的會心一笑,不必開口,默默地、高高地舉起酒杯,用眼睛表達一份心意的敬酒,最是令人感動!

相反地,當你看到一個朋友,直向他使眼神,甚至叫他名字,對方卻遲鈍而無反應時,那又是多麼懊惱的事!我們每個人,不都曾經曆過這種尷尬的場麵,或給予過別人這樣的感覺嗎?

當你的朋友狠狠拍你一下,說:“怎麼搞的?我跟你打了半天招呼,你都沒反應?”就是因為你不夠敏銳,傷了對方的感覺,使他熱情的“嗨”落入冰水之中。

記住,這世上每個人都可能跟你有緣,也都可能成為你的助力。這種助力常是你成功的保證,是你在困境中的通行證!

“嗨”是個最普通的字,相錯而過的車船上,人們可以彼此喊一聲“嗨”便再也不相遇。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可以因為喊一聲“嗨”而從此相識。

不要猶豫,不要吝惜,抓住機會,露出笑容,在辦公室裏,主動向同事說一聲:“嗨!”

二、用幽默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辦公室中,有時我們要去應付不合理的要求、令人不悅的行為,要去改變尷尬的氣氛,打破僵持的局麵。這時,幽默是最好的武器。

有人想平息餐桌上的爭論,他提了一個十分意外的問題:“諸位,剛才是一道什麼菜?大概是雞!”“是的。”一位客人回答。“一定是公雞!”這人一本正經地說,“原來是雞在作祟,難怪大家要鬥起來。”說完他舉起酒杯:“來點滅火劑吧,諸位!”一場餐桌上的烽火頃刻間平息了。

有時候為了化解困境,沒有任何合適的方式,隻有依靠幽默的力量。

當百貨公司大拍賣,購貨的人又推又擠的時候,每個人的脾氣都猶如槍彈上膛,一觸即發。有一位女士憤憤地對結賬小姐說:“幸好我沒打算在你們這兒找‘禮貌’,在這兒根本找不到。”結賬小姐沉默了一會兒,說:“你可不可以讓我看看你的樣品?”那位女士愣了片刻,笑了。

作家歐希金也曾以幽默擺脫了一個困境。他在《夫人》一書中,寫到了美容產品大王盧賓絲坦女士。後來在一次他自己舉行的家宴中,一位客人不斷地批評他,說他不應該寫這種女人,因為她的祖先燒死了聖女貞德,其他客人都覺得很窘,幾度想改變話題,但是都沒有成功。談話越來越令人受不了,最後歐希金自己說:“好吧,那件事總得有個人來做,現在你差不多也要把我燒死。”這句話馬上使他從窘境中脫身出來,隨後他又加上一句妙語:“作家都是他的人物的奴隸,真是罪該萬死!”

每一個有經驗的官員都知道,要使身邊的下屬能夠和自己齊心合作,就有必要將自己的形象人性化。

有一位年輕人新近當上了董事長。上任第一天,他召集公司職員開會,他自我介紹說:“我是張拓,是你們的董事長。”然後打趣道:“我生來就是個領導人物,因為我是公司前董事長的兒子。”參加會議的人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起來。他以幽默來證明他能以公正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地位,並對之具有充滿人情味的理解。實際上他委婉地表示了:正因為如此,我更要跟你們一起好好地幹,讓你們改變對我的看法。

有時我們確實需要以有趣並有效的方式來表達人情味,給人們提供某種關懷、情感和溫暖。據說有位大法官,他寓所隔壁有個音樂迷,常常把電唱機的音量放大到使人難以忍受的程度。這位法官無法休息,便拿著一把斧子,來到鄰居門口,他說:“我來修修你的電唱機。”音樂迷嚇了一跳,急忙表示抱歉。法官說:“該抱歉的是我,你可別到法庭去告我,瞧我把凶器都帶來了。”說完兩人像朋友一樣笑開了。

這位法官並不是想把鄰居的電唱機砸壞。他是恰當地表達了對鄰居的不滿——請注意:是對音響而不是對人——他的行為似乎是對音樂迷說:“我們是朋友,我希望和你好好相處,至於唱機是唱機,可以修理一下。”當然,所謂“修理”隻是把唱機的聲音開低些罷了。

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和財稅局長有矛盾,雙方很難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可是又必須把他們都請來,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他們不得不來了,但是雙方都視而不見,猶如兩個瞎子。這時會議主持人抓住他們的矛盾,進行了一瞬間的趣味思考。他向人們介紹這位董事長時,說:“下一位演講的先生不用我介紹,但是他的確需要一個好的稅務律師。”聽眾爆發出一陣大笑。董事長和財稅局長也都笑了。

這就是“趣味思考法”——不要正麵揭示或回答問題,而是用愉悅的、迂回的方式揭示或回答問題。著名足球教練羅克尼,也是個善於進行趣味思考的人。有一次球賽,丹諾的諾特丹足球隊在上半場輸給威斯康辛隊7分。可是他在休息室中一直與隊員們開玩笑,直到要上場進行下半場比賽時,他才大喊:“聽著!”隊員們驚惶失措地望著他,以為他要把每一個人都大罵一通,但是丹諾接下去說:“好吧。小夥子們,走吧。”沒有責備,沒有放馬後炮,也沒有指手畫腳強調下半場如何踢球。丹諾的樂觀、豁達,克服了隊員們心理上的障礙,幫助他們忘掉艱難的處境。他的隊在下半場創造了奇跡,踢出了一連串漂亮的、近乎幽默的球。後來丹諾對采訪他的人說:“不是我贏了,而是我的趣味思考法贏了,因為我知道我們精神上贏了,那麼球也贏了。”

幽默作家比奇,在一篇文章中謙虛地談到他花了15年時間才發現自己沒有寫作的才能。結果一位讀者來信對他說:“你現在改行還來得及。”比奇回信說:“親愛的,來不及了,我已無法放棄寫作了,因為我太有名了。”這封信後來被刊登在報紙上,人們為之笑了很長時間。事實是比奇的幽默作品聞名遐邇,但他沒有指責那位缺乏幽默感的讀者,他以令人愉悅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問題,既保護了讀者可愛的自尊心,也保護了自己的榮譽。

如果你對自己幽默的手法沒有足夠的自信,不妨學學孩子式的幽默。即使在50歲以後,我們也經常為孩子們由天真而產生的幽默所感動。他們真正以坦誠待人,不會隱瞞任何事實。當他們毫不掩飾地道出心裏想的或事實真相時,人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他們,跟他們在一起會感到跟任何人在一起都無法感到的輕鬆、愉快。

有一次錢和在家裏請幾位朋友吃飯。朋友來了,他妻子要他的小女兒向客人說幾句歡迎的話,她不願意,說:“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話。”這時一位來做客的朋友建議:“你聽到媽媽說什麼,你就說什麼好了。”他女兒點點頭,說:“老天!我為什麼要花錢請客?我們的錢都流到哪兒去了?”錢和的朋友們大笑起來,連他妻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就是孩子式的幽默。他女兒把母親的想法以極純真的方式說了出來,使大人們也不得不認真地檢討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減輕了我們對金錢方麵的憂慮。錢和從中得到了一點東西:孩子式的幽默能使我們顯得格外真誠。

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幽默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幽默必須真實而自然

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一些政治家們的幽默言行。他們大多把幽默的力量運用得十分自如,真實而自然。沒有聳人聽聞,也不嘩眾取寵,更不是做戲。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太精於說妙語和笑話,對個人的形象並無幫助。

但是有的政治家就不那麼高明了,他們搖頭擺尾、手勢又多又複雜。有的人智力平平,卻非要附庸風雅,企圖以成串的笑料和廉價的笑來博得聽眾的歡心。他們硬要把自己塞進別人的肚子裏,不顧別人是不是有這個胃口。

結果也許是真的引起了笑,但很可能是笑他形象的滑稽和為人的淺薄。

芝加哥有個人,他一心想得到某俱樂部主席的位置。他在一次對俱樂部成員的演說中,表現過了頭,在不到兩小時的演說中,他至少說了50則笑話,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確實引人發笑的手勢。聽眾們被逗得哈哈大笑,末了,在他講完最後一則笑話時,有人大叫“再來一個”!

這位老兄也真的再來了一個,再次把人逗得瘋狂大笑。但是他沒有當上俱樂部主席,他的票數是候選人中的倒數第二。

當他悶悶不樂地走出俱樂部時,他問那位喊“再來一個”的聽眾:“你說我比他們差嗎?”

“不,一點也不差,”那人說,“你比他們有趣多了,你可以去當喜劇演員。”

2.敢笑自己的人才有權利開別人的玩笑

海利·福斯第說:“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論你想笑別人怎樣,先笑你自己。”

笑自己的觀念、遭遇、缺點乃至失誤。有時候還要笑笑自己的狼狽處境。每一個邁進政界的人得有隨時挨人“打”的心理準備,如果缺乏笑自己的反饋功能,那麼他最好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