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和領導近,就成了他們的人,就更容易獲得晉升,得到加薪;和同事熟,同下屬近,就能在工作上得到他們的支持,更容易取得成就。於是,他們處心積慮地接近領導;用盡心機去搞好同事關係,籠絡下屬。但由於不注意保持距離,常常是物極必反。跟領導走得越近就越容易被抓住把柄;跟同事、下屬越熟就越容易造成傷害。
一、不可和老板交心
知心朋友是人們遇到煩惱和挫折時的精神寄托,找知心朋友傾訴,就可以得到對方的安慰和幫助。有些辦公室成員潛意識裏想把老板當作知心朋友,但當他們試圖去這樣做時才發現:老板就是老板。
這些試圖與老板交心的員工忘記了辦公室裏的基本規則:老板與員工之間是對立關係。
雖然說在公司裏,老板和員工應該互相合作,共同推動公司的發展,實現雙贏。但是,隻要深入分析後就會發現,老板與員工之間的工作關係,本質上是對立的。
首先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
在公司裏,老板是絕對的領導者,他習慣於向員工發號施令,即使決策失誤,也是他自己的事。而員工是老板管理的對象,是被管理者,他必須聽從老板的指令,執行老板安排的任務,即使老板錯了,在提醒老板依然無法改變老板的決定後,還是要無條件地執行,除非你做好丟掉工作的準備。
其次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
老板是雇傭者,員工是被雇傭者,老板給員工提供工作機會,員工為老板服務,為老板創造效益。這種關係並不是永久的,隨著公司的發展,老板可以解雇員工,員工也可以主動解除勞動關係,辭職走人。
第三是最根本的利益不同。
2004年3月,一篇《裁員紀實:公司不是我的家》的文章在網上廣泛流傳。文章稱,老板最關心的是公司的利益,也就是他自己的利益,這是他的根本利益。員工也關心公司的利益,因為隻有公司發展了,員工的利益才會得到保障,並有上升的可能。但員工最關心的是自己能從公司的利益裏獲得多少,是否合理。老板是以員工為公司創造效益的多少來衡量員工的,而員工是以能從公司獲得多少來衡量老板的,所以,一旦達不到雙贏,老板與員工之間的和諧就會被打破。
在現代企業裏,老板和員工僅限於一種工作關係。老板給員工提供工作機會,員工給老板創造效益,就是這麼簡單。這與傳統的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在計劃經濟時代,員工進企業參加工作後,似乎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企業了。不但工作上有什麼事好捅到老板那裏,連家庭瑣事也找老板傾訴,比如:夫妻不和,對方跟哪位同事關係不好,自己家庭遭遇了什麼困難,請老板給親屬安排工作,等等。在現代企業裏,如果員工再把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捅到老板那裏,老板一般懶得管,並容易引起老板的反感。
如果你把老板當作知心朋友,滿腔熱情地找老板傾訴,不知你想沒想過老板的感受,他是否也把你當作知心朋友?
如果老板當初與你地位相同時,曾經是知心朋友,也許老板念及舊情,還把你當作知心朋友看待,那你不妨跟他傾訴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並尋求老板的幫助。如果老板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顯然是提醒你注意:現在你們的身份已經有所不同了。這時你就不要再把他當作知心朋友,公事公辦,私事也不要帶到公司裏來。
一般員工與老板並沒有特殊關係,這時向老板傾訴家長裏短,老板一般都會很反感,但礙於情麵,老板不會當時給你難堪,一般會提醒說:“對不起,現在是上班時間,我很忙。”如果你以老板的知心朋友自居,認為向老板傾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賴著不走繼續傾訴,就會惹惱老板。老板會陰沉著臉說:“你先回去吧,我馬上要開會。”甚至將你轟出去。這樣,你給老板留下的印象就不隻是不好,而且是惡劣了。
與老板傾訴私事,不但讓老板覺得你公私不分,而且有侵占公司利益的嫌疑,當然,讓老板最直接感覺到的就是你沒有自知之明。給老板留下如此印象,你就別指望在公司裏獲得好的發展了。趕上裁員的機會,老板一個借口就炒你的魷魚,即使不辭退你,也會將你打入冷宮。
有的老板性格外向,而且平易近人,很容易吸引員工向他靠攏,甚至消除員工的戒備心理,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傾訴出來。但如果你跟老板交心,可以說是犯了職場中的大忌。一般來講,隱藏在內心中的想法,都屬於心中的秘密,是不適宜拿出來公開講的。如果你什麼都跟老板講了,你就成了透明的,老板就完全掌握了你的情況,在對你的管理中就完全占據了主動。特別是你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老板,你就成了老板手中任意宰割的羔羊。
李榮是一家電腦公司的技術人員,跟老板相處得就像哥們兒。一天下午,李榮加班加得很晚,老板請他吃晚飯。幾杯酒下肚,李榮頭腦一熱,說他也想開一家電腦公司。
老板一愣,但很快恢複了表情,並鼓勵李榮說:“年輕人就應該有闖勁,我支持你。”
李榮說:“我現在的技術還說得過去,但對銷售還是一知半解。”
老板說:“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嘛。憑你的能力,再幹上兩年就能獨當一麵了。”
李榮說:“你放心,兩年之內我是不會走的。”
一周後,公司又招聘了一名技術人員,李榮也接到了解聘通知。李榮一臉茫然,找老板詢問。老板一本正經地說:“在我的公司裏,你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學習的了。你應該多幹幾家公司,多積累點經驗。我是從你的自身發展考慮才忍痛割愛的。”
李榮驀然醒悟自己為什麼被炒魷魚了,都是因為自己跟老板交心,才讓老板抓住如此“富有人情味”的把柄!
同樣,員工若把老板當做知心朋友,就容易忘記自己在公司的角色,向老板提一些不該提的建議,如,“新的一年開始了,為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不是該給員工加薪了?”甚至這樣向老板表述:“我認為,為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應該給員工加薪。”雖然你的本意是為公司著想,但加薪是老板決定的事,即使真的應該加薪,也輪不著你說三道四。況且,你站在員工的立場上提讓老板為難的建議,讓老板覺得你代表員工跟他作對。長此以往,你就成了老板的眼中釘,成為老板裁員的首要人選。
周揚是公司的管理人員,跟公司老板是中學同學,所以一直把老板當作知心朋友看待,經常向老板提一些與自己工作無關的建議,為員工爭取利益。雖然老板很少采納周揚的建議,但久而久之,周揚便贏得了“工會主席”的綽號。周揚很得意,卻引起了老板的極度反感,將他調到分公司,放到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崗位上。
周揚不服,質問人事部。人事部答複的理由是:不熱愛本職工作,缺乏敬業精神。
周揚琢磨了一番才醒悟,不由得黯然神傷:自己把老板當作知心朋友,沒想到老板卻把他看作普通員工!他越想越心灰意懶,最後主動辭職走人。
在辦公室中,員工不要妄想成為老板的知心朋友,這條捷徑是行不通的。即便老板主動對你好,想與你交朋友,也得注意彼此間保持距離。想成功,就要在崗位上紮紮實實地做事,用優異的成績來贏得老板的青睞而非友誼,這種“笨”方法才是最保險的。
二、千萬別抓上司的“小辮子。”
跟上司走得近,就成了上司的人,自然就更容易獲得晉升的機會,這是辦公室中芸芸眾生的普遍看法。於是,有的辦公室成員為成為上司的心腹,處心積慮地接近上司,也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但卻因為自己偶爾的一個“不小心”,反而影響了自己的前程。
中國有句古話:“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陪伴君主就像陪伴老虎似的,在君主身邊轉來轉去,稍有閃失就會招來殺身之禍。還有一句古話:“山高皇帝遠。”意思是說離皇帝越遠,受到的牽製就越少,就越自由。這兩句話其實都在談君臣之間的距離所帶來的後果。在辦公室裏同樣如此,員工離上司太近,常一不小心就會把上司得罪了,很大一方麵是因為你不經意間發現了上司的隱私。如果跟上司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會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