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不形於色”就是所強調的修養,這幾乎是所有人可望達到的境界,它給人的感覺是穩重而老練,辦事令人放心。不但領導會把重任交付於你,同事們也會很欣賞你,願意與你共事,喜歡和你談論一些“小秘密”。相反,那些意氣用事,動不動就喜形於色,怒現於臉的人,給人的感覺是毛毛躁躁,人們也不喜歡與這樣的人交往。
三國中具有“喜怒不形於色”修養的人,除了大家熟悉的曹操,還有曹操的夫人卞後。
當曹丕被立為太子後,王宮左右女官齊向卞夫人致賀說:“你兒子被封為太子,天下人都很高興,夫人應該把庫房裏的東西,全拿出賞賜。”卞夫人說:“大王隻因曹丕年紀最大,所以定為合法繼承人,我隻能慶幸自己免除了教導無方的責備,又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呢?女官回來向曹操報告,曹操愉快地說:“怒時不形於臉色,喜時不忘記節製,最是難得。”
相反,曹丕聽到自己被立為太子的消息後,高興得抱住儀郎辛毗的脖子,叫喊:“辛君,你知不知道我有多高興?”為此,辛毗的女兒辛憲英評論說:“太子的責任是管理國家,替代君王,應該感到責任重大,治理困難才對,他反而大喜若狂,如何能夠長久呢?”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真如辛憲英所預料。
卞夫人喜不外露,受天下景仰;曹太子喜形於色,受人鄙視。這一正一反,恰好證明了“喜怒不形於色”不僅是一門涵養功夫,同時,通過喜怒是否形於色,還可以考察一個人處事是否成熟沉穩,是否能做大事。
東晉宰相謝安又是一位值得稱道的修身謀略家。有一天前秦王符堅率兵九十餘萬進攻東晉,東晉朝野大為震恐,人心惶惶。隻有謝安處之泰然,若無其事。他推薦謝石、謝玄率軍八萬去抗擊秦軍。
謝玄去他那請示如何作戰,謝安回答說:“自有良策。”謝玄等了半天,也不見下文,不敢再問,隻好讓別人去問,但謝安仍不回答,竟獨自駕車出遊,並命謝玄同他在別墅裏下棋。謝玄的棋原比謝安高一著,這時因心中有事,竟與謝安相持不下,最後輸給了謝安。終局後,謝安獨自遊涉,到了半夜才回來。經過冷靜思索,回府後連夜發號施令,向各位將帥麵授機宜。結果,泌水一戰,晉軍以少勝多。
捷報傳到謝安處,謝安正與客人在下棋,看了捷報後毫無表情。客人問他:“戰況如何?”他談談地回答:“我方己經取得勝利。”
謝安能夠做到宰相,沒有這種“喜怒不形於色”的涵養功夫恐怕是難以勝任的。要培養自己的個性修養,最難的就是控製自己的感情,如果一旦感情用事,往往因小失大,導致事業的失敗。
“喜怒不形於色”的妙用當然絕不僅僅隻是避禍消災、受人尊崇這麼簡單。它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最高標誌,隻有這樣,人才能善於抑製感情衝動及保持清醒的頭腦、縝密的思考和明晰的理智,才能不受外界事物的困擾和左右,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
和員工保持適當的距離
作為領導者,如果你離員工過於遙遠,你就會受到脫離、疏遠員工的指責;但是,如果領導者與員工的關係過於親密,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因為離得太近,員工又會視你為孩子式的老板,也許會失去對你的尊重。因此,對下屬要采取“繃”的策略,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論怎樣,經理都不應該將自己與員工的關係延伸到一些親密的關係之中。而且,你也不大可能成為他們最親密的朋友,除非你具有一個充當顧問的職業技能,否則,你就冒著一種很大的風險。每個人的周圍都有一種無形的界限,不可逾越,這是一種私人生活的界線,一種內部思想和感情的界線,他們不願向外麵的人透露。你應盡量使自己與員工具有某些相同的興趣,但你更應該限製自己的興趣範圍和程度。
在日常工作中,你往往容易受那些你喜歡的人的吸引。同樣地,那些喜歡你的人也容易受到你的吸引。我們在工作中與那些喜歡的人在一起花的時間要更多,相互之間了解得也更多,這種了解也將我們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所以,你要經常提醒自己,防止陷入一種情感的困擾之中。你要學會認識這種危險的信號,收住自己的腳步。
警告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花更多時間與某些員工在一起完全是出於工作的需要,絕不帶有個人的偏向。當你靠近個人情感的界線時,應仔細考慮一下其後果。一旦逾越,事情就可能變得無法控製。
與員工在工作中靠得太近,還會有其它的危險。你個人的威信可能大打折扣。一旦你越過這一界線,會給員工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就是當你做出一個困難的決定時,他們以為你會站在他們一邊,如果你的決定與他們期望的相反,他們會以為你背叛朋友。你不應該與你自己的員工以及上司保持一種過於親密的個人關係,這種友誼會給工作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