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事先想好要說的話。許多人為了求速度,總是急急忙忙的做著每一件事,就連說話都沒有事先考慮過,而事先想好要說的話,是與人交往時最重要的。它雖然要占據你一些時間,但它可以使你處理事情更周全。佩姬·努南是美國著名的演說撰稿人,裏根總統和布什總統演說中的一些警句都出自她的手筆。努南談到她撰稿時的構思過程說:“我想象自己是個孩子,在家中進晚餐,同桌的有7個孩子叫嚷不休,父母因事忙煩惱而心不在焉。我在開口跟父母說話之前,得先想好自己要說的話。我把大意計劃好,修飾細節,盡量做到生動有趣,然後營造高潮。這樣我才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我就是這樣成為撰稿人的。
(5)從容應對每一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將自己的每一件事都以從容的節奏進行把握,它可以使你穩紮穩打地走向成功。例如比你預期的早10分鍾或15分鍾起床,這樣你一天的開始就會很從容,就有時間做深呼吸,舒活一下筋骨。接著,早一點出發去上班。這樣就用不著為遲到而擔心。
到了辦公室,午餐時間不要太拘泥。下下館子,去散散步,與朋友們侃一侃都好。不要連午餐時間也坐辦公桌旁。這樣你就可以養精蓄銳,提高效率,在從容的生活中走向成功。
同事之間不可過於親密
現代社會,那種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同事關係,被認為是最難得和最理想的應酬哲學。與同事相處,終日正襟危坐,嚴肅、客氣不好,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乎、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也不好,容易讓別人說閑話,也容易讓上司誤解,認為你是在搞小圈子,動機不良。說來說去,還是適當地“繃”著些,遵照“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為好。
傑克是一家大汽車公司的雇員,由於工作勤奮努力,成績斐然,在短短的幾年間,步步高升,事業可以說是一帆風順。而有幾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於能力和機會,卻至今仍保持著多年前的原狀。因此在大家相處之時,傑克總覺不太自然,甚至還有些戰戰兢兢。起初他為了避免若同事們指責他過於高傲,惹個“一朝得誌便不可一世”的批評,頻頻地請這幾位老同事吃飯,而且說話也比過去更加小心,客氣了,飯菜檔次更是極顯尊重。不料同事不僅沒領他的情,反倒認為他簡直得意忘形,太“招搖”了;甚至越發不平衡起來,認為傑克原本就是個“草包”,原來就是憑著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傑克最終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幾乎吐血。痛定思痛之後。決定卸掉包袱,輕裝上陣,僅以平常心淡然麵對平常事,一切竟然又應付自如了。
公事上,傑克“謹記大公無私”的原則,若是自己的直轄下,就采取冷靜的態度,獎罰分明,說一不二,絕不再抱“大家都共事這麼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隻要態度誠懇,就不怕對方誤解生氣。私底下,仍然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投契的就當作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展於自己的直接下屬,公事上很少相交。簡單好辦多了,平日見麵,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後也絕不會再額外“加溫”,同事之間恐怕也平淡如水。
在辦公室,隻有和同事們保持合適距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受同事歡迎的人。不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範圍和責任。所以,在權力上,聰明的人都不喧賓奪主,但也永遠不會說:“這不是我份內事”之類的話,因為過分涇渭分明隻會搞壞同事間的關係,而過分涇渭不分,也不利於同事圖這一特定範圍。
孟子說過:“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朋友之間,說人長短,製造是非之舉理當不為。比較小氣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難免說東家長,西家短。雖說偶爾加入他們一夥,胡亂批評或調笑一些單位以外的人的軼聞趣事,倒也無傷大雅。但是對別人的弱點或私事,保持緘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公私分明是重要的,不搞小圈子也同樣是多少“過來人”的經驗。眾多同事中,自然難免會有一兩個特別投緣,私下裏成了好友無可厚非,但是無論自己的職位比這位同事兼好友的人高還是低,都不能因為兩人關係好,就做出偏袒或恃勢的模樣。一個公私不分的人,永遠做不了大事,何況任何領導都討厭這類人,認為其不值得信賴。
同事間,一方有困難,另一方負有道義上不容推卻的責任。但是,有時卻並非任何時候都出手相援,而是同樣要適當“繃”著些,有所不為。這就要看看這種幫助屬於何種性質。我們知道,同事是就某一個小團體中某些人相互之問的關係而言的。但是對於這些人而言,他何不僅生活在同事之間的小環境中,而且,他們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聯係,因此,如果不能正確地協調這兩個關係,那麼,結果則會不那麼令人滿意。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之中的人,他不僅有著同事問的相互關係,還受到社會中輿論、道德、法律等等的約束。所以,當同事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不能僅僅從自己是他的同事這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一味的盲目相助,重要的是應當看到這種幫助的結果。如果說這個問題是與社會中其它關係發生了抵觸,那麼幫助的角度就應當注意到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平衡。不分是非,沒有分寸的簡單幫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