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對上對下說話要把握好分寸(5)(2 / 3)

“為朋友兩肋插刀”,說起來雖然可歌可泣,令人佩服。但如果在任何時候都像別人的應聲蟲一樣,絲毫沒有自己的見解,一味附和別人的意見,那又怎麼能叫幫忙呢?何況更多的情況下是“義不容情,法不容情”,有所不為才是真君子。

與朋友和同事相交,乃君子之交也。君子之交,理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恐怕就是提倡一種同事間的適距原則:“太近則昵,太遠則疏,過於親昵則遭忌,忌則謗生;過於疏遠則遭議,議論多則是非生。”所以,與人交往還是適當“繃”著些的好啊。

別害怕對別人講“不”字

在與人交往中,“繃”字訣還體現在果斷地拒絕別人方麵。

自己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幾碗飯,能幹多少事。然而,中國人的麵子害死人,有的人就愛打腫臉充胖子,自認自己特能,同事一求,馬上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更有甚者,明知自己辦不成,硬往自己身上攬。

三國時的蔣幹就是這麼一個人。他自以為了不起,認為自己的口才可以同春秋戰國聯橫、合縱的雄辯天才相比。他向曹操自薦,他可以去說服周瑜投降曹操,而且信心十足,青衣小帽,再加一個書僮,一葉扁舟就去見周瑜。周瑜豈是白吃幹飯的?年紀輕輕便能統帥百萬軍隊豈是一個同窗的說士可以動搖的?他來至周瑜的兵營,連三句半都沒說上,被周瑜玩得團團轉,最後走得也不正大光明,帶回的密信,讓曹操上了當,損失兩員大將。

所以,千萬別逞強,說不定你還會將事情搞砸,辦不成的事,要老實地說,沒什麼不好意思的。蔣幹就是太不量力,事沒辦好不說,居然還上了人家的當,孫悟空還跳不出如來佛祖的掌心呢。辦不了的事就是辦不了,朋友之所以來找你,就因為他也辦不成,別為你幫不上別人的忙而不好受,與其搞砸了一件事,還不如讓他另請高明。

退一步說,即使你能圓滿地把事情辦好,如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要“繃”起臉來,考慮拒絕,千萬不要“死要麵子活受罪”。動物就不會有“不好意思”的行為,動物的動作都出自本能,無論是覓食或是求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人和動物不同,人會“不好意思”,之所以會如此,除了本身性格因素之外,禮教的束縛及文化的熏陶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有些人動不動就“啊,不好意思!”這種“不好意思”的特質有時很“可愛”,有益人際關係,但相對的,有時也會讓人失去很多該有的權益及機會,因此,“不好意思”的性格特質有必要加以調整。

事實上,“不好意思”都是自己想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個人的反應,像有些事根本與道德、羞恥無關,別人也不認為做了這種事應“不好意思”,但有些人就是不敢做,例如追求女朋友,有人就會“不好意思”,這種“不好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而不是別人想的。

當今世界,人人暴露欲望,個個展現實力,慢一步就沒有了機會,因此麵臨生存競爭,你應該認清“不好意思,自己想的”的真相,大膽地表現你的想法,並采取必要的動作,否則你“不好意思”,別人反而笑你笨,尤其以下三種情況,你絕對不能“不好意思”。

關於權益的事,你千萬不可“不好意思”,你應該大方大膽地爭取、保護,你如果因為“不好意思”而喪失權益,是不會有人感激你的。

想拒絕的事。很多人就因為同事、朋友、親戚的關係而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借錢給別人、為人作保、甚至冒險為其“兩肋插刀”。結果一句“不好意思”,幫了別人,害了自己。

該要求的事,很多人就因為“不好意思”,而有很多話“不好意思”說,結果事情做不好,對方得不到好處,你也苦了自己。尤其是當領導的,在工作上,絕對不可以“不好意思”要求,否則將失去權威,被下屬欺瞞。

不過,“不好意思”的“不厚”的性格要去除不是很容易,隻能慢慢學習,逐步改善,隻要你願意,也能了解生存競爭的殘酷,經過一段時間後,自然就不會動不動就“不好意思”了。

誠然,積極與同事交往和幫助別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動的幫忙更會受到歡迎。但是,如果您是被某種心理的壓力所迫,對一切都點頭答應,實際上是在屈服於另一種性質的某些動機,例如需要得到別人接受或讚揚,害怕給別人帶來不快和麻煩,希望別人對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報答,等等。懂得自重,就應該學會說“不”。當自己不是心甘情願時,別害怕講“不”字。那麼,在什麼場合應該“繃”起臉來說“不”呢?現隨意舉出幾例:

(1)當別人所期待的幫助是完全出於隻考慮他個人利益的時候。假如一個朋友打算請您深夜開車送他到機場。而你確信他可以“打的”去,而如果你去送他,不但影響一夜睡眠,還會影響次日安排,你就要考慮拒絕。當然,如果他是順路想搭你的車,隻是要你等他幾分鍾的話,你就應盡力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