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與人溝通的高手,那你就得先做一個注意傾聽的人。要使別人對你感興趣,那就先對別人感興趣。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人談論自己,及他所取得的成就。不要忘記與你談話的人,他對他自己的一切,比對你的問題要感興趣多了。他留心他脖子上的小痣比關注加勒比地區的數十次地震還要充滿熱情。
南美一家電腦公司總裁安德烈·那瓦諾曾進一步深入地闡釋了這個話題。他說:“我們常聽而不聞,很多人聽別人說話時,都在想自己的事,根本沒有真正用心聆聽對方說什麼。真正的聆聽絕不隻是聽而已。”
傾聽者雖然不開口說話,但聰明的傾聽者往往積極地參與對話,當然這不容易做到。要做到善於傾聽別人的談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全心全意,而且要真心投入,還能不時地問一些問題,鼓勵對方多談。其中包括機智、周到、不離題、簡潔等特點。
其實,表示積極參與談話的方式很多,絕不需要動不動就插嘴以打斷別人的講話。方式雖然很多,但我們用不著招招純熟。善於聆聽的人經常應用幾種自然輕鬆的方式,關鍵是要實際有用。
這些方式包括偶爾點點頭,偶爾附和一兩聲。有些人會換個姿勢或俯身向前,有時候微笑一下或招一下手。而目光的交流最能顯示你是一位友好的人,因為這表示:“我在非常認真地聽你說自己喜歡的事情。”談話中途停頓時,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繼續讓他表現下去,讓他有話可說、能說、想說。
最為關鍵的並不是你應該采取哪一種傾聽技巧,因為這絕不是一件機械化或一成不變的事。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善於傾聽,會讓你處處受人歡迎。
裝作沒聽懂也是一種說話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為了利益,為了生存。有時不妨運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老粗”策略。故意使用對方所無法理解的語言,同時也故意裝做聽不懂對方的語言,讓對方在與你溝通時產生挫敗感。並激發他的火氣。
他若發火,則你已立於不敗之地,因為發脾氣給人的感覺總是理虧,如果他不發作而隱忍,也必定會攪亂他的思維。不知不覺地已處於劣勢。故意裝傻充愣,誤解他的意思,扭曲他的意思,他說他的陽關道,你說你的獨木橋,這樣來往幾回合,他會認為你不可理喻,放棄與你交手。
某公司有一個女孩子,平日隻是默默工作,並不多話,和人聊天,總是麵帶微笑。有一年,公司裏來了一個好鬥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動發起攻擊之下,不是辭職就是請調。最後,矛頭終於指向了這個女孩。某日,這位好鬥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貫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點燃火藥,劈哩叭啦一陣猛轟,誰知那位女孩隻是默默笑著,一句話也沒說,隻偶爾問一句“啊?”最後,好鬥的那個主動鳴金收,兵,但也已氣得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過了半年,這位好鬥的女孩子也自請他調。
你一定會說,那個沉默的女孩子的“修養”實在太好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而是那位女孩子聽力不大好,理解別人的話不至有困難,但總是要慢半拍,而當她仔細聆聽你的話語並思索你話語的意思時,臉上又會出現“無辜”、“茫然”的表情。你對她發作那麼久,那麼賣力,她回以的卻是這種表情和“啊”的不解聲,難怪要鬥不下去,隻好鳴金收兵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事實:裝聾作啞的力量是巨大的,麵對“沉默”,所有的語言力量都消失了!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這不是新鮮事,在人性叢林裏本來就弱肉強食,和平相處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麵對不懷善意的力量的心理準備;你可以不去攻擊對方,但保護自己的“防護網”一定要有,聰明人的舉動是:不如裝聾作啞!聾啞之人是不會和人起爭鬥的,因為他聽不到、說不出,別人也不會找這種人鬥,因為鬥了也是白鬥。不過大部分人都不聾又不啞,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會回嘴,其實一回嘴就中了對方的計,不回嘴,他自然就覺得無趣了;他如果還一再挑釁,隻會突顯他的好鬥與無理取鬧罷了,因此麵對你的沉默,這種人多半會在幾句話之後就倉惶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並且發出“啊”的聲音,那麼更能讓對方“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