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下一個創業目標(1 / 1)

當公司走入正軌,生意正常開展,我開始構思如何帶領公司走好下一步。我嚐試將創業視野從香港轉向中國的另一片熱土——新疆。

9年後,我已經不需要每周省港兩地奔波,可以安坐家中搖控管理了。

以下是我平時一天的工作時間表:

10點,我準時坐在電腦前,同時聽取香港、廣州公司的報告。

“朱生,昨天我去了尖沙咀的日本商社,見了客戶,我們談話內客如下……”這是銷售人員的報告,我邊聽邊給指示。

“朱生,我將東莞織廠的投訴處理結果報告一下……”這是廣州技術人員的報告。

中午,我用電腦視頻開始我每月的定期培訓課程,省港兩地的公司同事一起參加,我在視頻上講管理,重點講客戶服務,從觀念到實操。

有時,我會從外邊邀請各方麵的能人來同員工進行交流,如請當了10年兵的小王來講述軍營生活,讓大家多一個角度看社會;請從事保險業十多年的何先生,將自己的待客心得毫無保留地同員工分享……請來的每個人都各有精彩的故事,分享出來,可擴展聆聽者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經曆,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下午5點,我遠程登錄香港、廣州網站服務器,公司裏每個人在做什麼,我在電腦前都可以一覽無餘。憑借著電腦和互聯網,我甚至在年輕人流行的QQ聊天網裏,建立了一個“省港通”聊天群,公司所有同事的往來對答都在那裏進行,我既可以知道各同事之間的溝通,又能夠在必要時隨時插話,或者直接找有關同事了解情況。

經過多年的傳幫帶(這是國內培訓新人的模式),我在省港兩地的合作團隊逐漸成熟了,我開始退居幕後,做更多的策劃工作。這一切都托賴互聯網的發達和電腦的普及。

晚上,我打開公司的網頁,瀏覽留意有關的內容。

某一天,我突發奇想,將來可能我們不用好像以前那樣行街洗樓,而是在網上叫賣拉架……

當公司走入正軌,生意正常開展,我開始構思如何帶領公司走好下一步。我嚐試將創業視野從香港轉向中國的另一片熱土——新疆。

地處西域的新疆,盛產棉花、羊毛、羊絨等紡織品原料,供應內地。在首府烏魯木齊除了大型的羊毛衫針織企業,也有不少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業,生產的毛衫多出口中亞、俄羅斯等地,但這裏的紡織輔料全靠外地運入,雖然拉架在此地認識的人並不多。我們或者會有所作為。

經朋友介紹我認識了當地漢族人鄒先生,他在烏魯木齊經營了多年的手搖針織橫機。我們一見如故,他接觸過拉架,願意同我們一齊合作,開發當地市場。

於是,我們公司在新疆注冊設立了辦事處,每年我都會飛到那裏,走訪客戶,推銷產品,指導使用。

後來,鄒先生成為了我們公司的總代理,他在當地最繁華的火車站廣場設立了門市部,除售賣他的羊毛、羊絨原料外,我幫他設立專櫃展示我公司的拉架和色卡,我們在新疆終於有了一個窗口了。

拓展新市場必須要用當地人,這是我的經驗。

即使是自己熟悉的地方,要打入某個圈子也要用那圈子內的人。比如我在香港想打入日本人開的商社,就同日本人山口先生合作,他是我多年的日本朋友井上由弘先生介紹的。山口在紗線方麵有銷售經驗,不到兩年時間,他令我在香港所有的日本商行、公司都小有名氣,名聲甚至擴展到日本本土公司,我們的拉架憑此取代了不少日本拉架,異軍突起。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地方,在這個曆史性的時刻,我決定:走出香港,奔向下一個創業目標。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會聽到我更多精彩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