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返溫哥華(1 / 1)

終於放暑假了,我和太太帶著三個孩子,Christie、Garbo和Donald回去溫哥華一趟。

舊地重遊,我們坐上馬車繞史丹尼公園一圈。溫哥華麵貌仍舊,四處探親訪友,大家變化也不大。加拿大的生活依然平淡如水。

市中心的美術館前樹立了一塊倒計時牌,迎接2010年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溫哥華舉行。我們特意去看了看,場麵冷清。回想2008年北京舉行奧運會,中國全民齊動員舉國齊參與的盛況,那隆重熱鬧的場麵我們至今仍記憶猶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令我感慨。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攝影留念,我凝視著倒計時鍾上分秒數字的瞬間變化,它仿佛提醒我,時間過得真快呀,我離加回國創業,到今天再回來,轉眼之間15年消逝了。

我回想起當初回中國的創業夢。

最初的創業動機簡單直接:等賺夠錢可以在加拿大買一間房子!是房子——House,不是城市屋——Townhouse,也不是我之前買的公寓——Apartment。這所房子是歐式的,最好有兩層5個房間,房前院後有花園,後花園有樹,樹上可以搭建小屋。當然我買房子要一次性付清房款,我不想成為一輩子的“房奴”。按當年的行情,買這樣的房子要四五十萬加幣左右。照這個數目,我在加拿大起碼要幹25年以上才能夠實現目標。因此,我給自己訂下一個計劃:回到中國,用5至10年的時間完成這個任務。

我是一個幸運兒,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時機,在自己原來成長的肥沃土地上用血汗去耕耘,最終換來了可喜的收獲。

回國創業的成功,讓我留戀中國,後來更萌生在香港創業的念頭。

在香港的創業,算是我第二次創業。這一回,我的創業夢想從為了買房子轉變成為了孩子!有孩子住在房子裏人生才會充滿歡樂。現在,我有了3個可愛的孩子,我要在中國和他們一起成長。

第一次創業,我純粹是為了求生存;第二次創業,我努力經營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

創業既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將創業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可以避免隻盯住賺錢、發財這些瑣事,它幫你打開視野,體會生活是多方麵的。

創業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更加看清楚自己。

所以,滿足收獲勞動成果的同時,我更珍惜創業過程中的豐盛經曆。

“爸爸,望鏡頭,笑一笑。”太太在幫我拍照。

當我太太知道我正悄悄地寫這本書時,她提醒我:回中國多年,你要知足,想想你可以養得起全家五口人,比起仍在加拿大求生存的舊同事,你有更自由自在的生活,當然你也有能力幫助不少有需要的人。你能夠做到這些,真的要感謝上天對你的恩惠和眷顧。

是的,這些年來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我內心對他們充滿感激,一想到感恩我就更有一種喜悅和滿足。

一個人如果能從感恩中得到滿足,那就是真的滿足了。

“孩子們,我們一齊來照張全家福!”

我是一個幸運兒,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時機,在自己原來成長的肥沃土地上用血汗去耕耘,最終換來了可喜的收獲。

第一次創業,我純粹是為了求生存;第二次創業,我努力經營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創業既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