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品紅樓——論林黛玉的抑鬱症(3 / 3)

這時,又看見鳳姐和邢夫人、寶釵一起笑著來道喜、送行。黛玉慌忙追問:“你們在說什麼話?”鳳姐不相信地問:“你還裝什麼呆呀?難道你還不知道,你父親新近升了官,娶了個稱心滿意的繼母?他們覺得把你撂在這裏不好,就由你繼母做主,托你老師賈雨村做媒,把你許給了你繼母的一個什麼親戚,還說是續弦,所以特意派人到這裏來接你回去。大約一到家裏,就要過門的。怕一路上沒人照應,還關照你璉二哥哥送你呢!”這席話說得有根的據,聽得黛玉一身冷汗。

恍惚之中,黛玉仿佛看到父親真的一副大官模樣,可心裏急,還硬是不肯承認:“沒有的事,都是鳳姐混鬧。”邢夫人向王夫人使了個眼色:“她還不信呢!咱們走吧。”黛玉隻好含著淚哀求兩位舅母坐坐再走。大家都不睬她,冷笑著走了。

黛玉這時心裏著急,嘴上又說不出來,哽哽咽咽,仿佛又和賈母在一起。不過她總算還明白,心想,這事也隻有求老太太,或許還有救。於是立馬兩腿跪下,死死抱著賈母的腿不放:“老太太你救救我!南邊我是死也不去的。繼母又不是我的親娘,我情願一輩子跟老太太在一塊。”賈母板著臉:“這個不關我的事。想開些,續弦還多出一份嫁妝呢。再說,做了女人總要出嫁的。你孩子家不知道,這兒到底不是你的最後歸宿。”黛玉見賈母毫不動心,隻好哭著苦苦哀求:“我在這裏情願當奴婢過日子,自做自吃,隻求老太太做主。”見賈母總是不說話,黛玉號啕大哭起來,滿心的委屈不知從何說起:“老太太!你向來是最慈悲的,又是最疼我的,到了這緊急的時候,怎麼全不管?你別說我是你的外孫女,隔了一層;可是我的娘是你親生女兒,看我娘份上,也該庇護我些。”說著,一頭撞在賈母懷裏痛哭。“鴛鴦,”賈母喚身邊的鴛鴦,“你來送姑娘出去歇歇,我倒被她鬧乏了。”

黛玉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心想:人活到這個份上,不如尋個短見,自己死掉算了。她深深為自己少年就失去親娘而悲痛。外祖母、舅母和姐妹們平時待自己何等好,要緊時候卻這樣無情無義,可見都是假的。現在唯一能救自己的,也許隻有寶玉了。隻見寶玉就站在她麵前,笑嘻嘻地給她道大喜。黛玉越發著急了,緊緊拉住寶玉:“好啊,我今天才知道你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了!”寶玉反問:“我怎麼無情無義了?你既有了人家,咱們各自幹各自的了。”氣得黛玉哭著拉住寶玉的手直叫:“好哥哥!你叫我跟了誰去?”寶玉心也軟了下來,說:“你要不去,就在這裏住著。你原來是許了我的。我待你怎麼樣?你也想想。”

黛玉這才轉悲為喜,口氣堅決地說:“我死活打定主意了,你到底叫我去不去?”“我叫你住下。你不信我的話,就瞧瞧我的心!”寶玉用小刀在胸口一劃,殷紅的鮮血直流出來。他義無反顧地對黛玉說:“別怕!我把心拿出來給你看。”一邊就用手在劃開的地方亂抓,嚇得黛玉抱住寶玉痛哭起來。寶玉大叫一聲:“不好,我的心沒有了,活不了了!”說著,兩眼往上一翻,“咕咚”一聲就倒在地上。

黛玉拚命放聲大哭。忽聽耳邊有人直叫喚“姑娘,姑娘!快醒醒!”黛玉一翻身,原來是場噩夢。她喉嚨還在抽噎,心口還在亂跳,枕頭已經濕透,隻覺得身上冷冰。她想起夢中情景,真的寶玉死了,自己無倚無靠,可怎麼是好?一時痛定思痛,神思都亂了。她又哭了一會兒,渾身微微出了點細汗,勉力掙紮起來,脫了外衣,讓紫鵑蓋好被子,又輕輕躺下去。她翻來覆去,哪裏睡得著?隻聽見外麵淅淅颯颯,又像風聲又像雨聲。

分析黛玉的這個噩夢,有四個要注意的關鍵:一是其父林如海又娶了個續弦,繼母將對林黛玉的父女之情構成絕大的威脅;二是托她的老師賈雨村做媒,把她草草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是繼母家的一個親戚,而且是做妾;這對她不啻是個晴天霹靂;三是她雙腿跪下,哀求唯一能挽救她命運的賈母出手相助,但賈母毫不動心,見死不救;四是寶玉悲情,竟然取刀自盡。這對她的精神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與寶玉的愛情,是她在生活的旋渦浮沉中,所遇到的一個竹筏,她不能不用盡全身的力量去抓住它,然而在她失去這唯一救命的竹筏時,林黛玉也就失去了生的希望,於是她隻有選擇死亡。

美國和加拿大的臨床心理學家對青年、大學生開展了一項抑鬱症研究,結果發現,社會支持的存在(幾乎總是以信任者的形式存在)是決定一個青年或大學生是否會抑鬱的最重要的因素。信任者是一種符合如下標準的朋友。(1)容易聯係得上;(2)可與其分擔困難,甚至最隱私的問題;(3)與其任何關係都是相互的。對於青年來說,有一位信任者似乎可以說是抵禦抑鬱症的“守衛神”。

擁有一位信任者不僅是一個積極因素,而且在某些年齡組,還是一個關鍵因素。事實上,對於青年和大學生來說,缺乏信任者,即使在沒有應激性生活事件的情況下,其出現抑鬱症狀的危險也會增高。國外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對年紀稍大的成年人來說,在遇到強烈的應激事件時,社會支持是最必需的。而林黛玉缺乏的正是在應激事件發生時所必需的社會支持,從而導致了她個人悲劇的發生。

危險因素五:應激性生活事件的刺激

從《紅樓夢》的第九十六回到第九十八回,寫鳳姐設下“調包奇謀”,騙寶玉說是娶林黛玉,實際上娶的是薛寶釵。這“掉包計”共實害了三人,最終造成了寶黛愛情悲劇的大結局。

在戲劇《紅樓夢》中,人們看到“掉包計”時,對王熙鳳恨之入骨,其不知,根子還是在賈母,是賈母親手害死了她的外孫女。在這邊熱熱鬧鬧舉行婚禮的時候,那邊林黛玉正在大咯血,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在她身旁的隻有紫鵑、李紈二人。“掉包計”不僅害死了黛玉,也害得寶玉迷迷瞪瞪,不省人事,後來出家做了和尚。寶釵也沒有獲得新婚的幸福,在寶玉出家後熬了活寡。

然而賈母從賈府最高統治者的利益出發,對寶玉妻子的選擇,自有她自己的標準。就形象論,黛玉固然很美,但寶釵也毫不遜色。更重要的是,寶釵健康,而黛玉體弱多病。賈母曾說,“這樣虛弱,恐不是有壽的。”這在以延續子嗣為主要目的的婚配考慮中,是一個不可讓步的條件,身體健康才能滿足“多子多福”的傳統要求。

就門第論,黛玉和寶釵都可謂“門當戶對”,也都是“親上加親”。然而黛玉父母雙亡,而且又無家私,隻是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女。寶釵則有母親、哥哥,開有錢莊當鋪,稟有“皇商”的頭銜。盡管賈母開始未必沒有撮合寶黛二人的心思,但權衡利弊,還是選擇了寶釵。

就性情品德而言,以封建傳統的標準,寶釵更是遠勝於黛玉。寶釵遵從“三從四德”的婦道,鼓勵男人讀書做官,“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品格端方,舉止閑雅”。而黛玉對那些“仕途經濟”不屑一顧,“孤高自許,目下無塵”。這些與傳統的婦道格格不入,作為外孫女,賈母是沒有辦法放棄的,但在選擇孫媳婦的時候,她是不要這種人的。

黛玉從傻大姐嘴裏得知寶玉與寶釵結婚的消息後,如同一個霹靂襲擊全身,想要邁動步子回瀟湘館去,那身子竟像有千百斤重似的,兩隻腳卻像踩著棉花一般,早已軟了。後紫鵑找到了她,隻見黛玉顏色雪白,身子晃晃蕩蕩,眼睛也直直的。這一聲霹靂使林黛玉失去了希望、失去了靈魂,也失去了悲傷和眼淚。她“此時反不傷心,唯求速死,以完此債”。於是,“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不少心理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抑鬱症患者發病前後所經曆的應激性生活事件明顯多於非抑鬱患者在同一階段的經曆。何謂應激性生活事件?不同的事件對不同的人來說都具有應激性,但是人們一致認為,生活中的重大變化即為應激事件,無論向更好的方向轉變,還是向更壞的方向轉變。

“應激”有時作為“壓力”的同一個術語被使用,有時又作為有別於壓力的一個新概念來使用,這兩個概念其實存在著交叉性但又有區別。在當代的科學文獻中,應激這個概念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含義。

第一種,應激指那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或環境刺激。從這個意義上講,應激對人是外部的。

第二種,應激指的是一種主觀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講,應激是緊張或喚醒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它是人體內部出現的解釋性的、情感性的、防禦性的應對過程。

最後一種,應激可能是人體對需要或傷害侵入的一種生理反應。較多心理學家都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應激這個術語的。需要會提高人體的自然喚醒水平以達到高水平的活動,這些身體反應的作用可支持行為和心理上的應對努力。最近有證據表明,引發應激的重複出現可能導致生理障礙。長期的應激狀態可能會引發消極狀態,包括心理衰竭、疾病和死亡。

如果把應激看成是外部刺激,學者們認為稱之為“應激源”更恰當。應激源帶來了壓力,就像火車駛過對軌道帶來的壓力一樣;如果是內部的刺激,則是人在認知過程中的心理緊張、阻抗、焦慮、衝突等情緒狀態產生的壓力。

當我們麵臨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不自覺地去應對壓力所帶來的負麵影響。這種生理上的變化是漢斯·薛利(Hans Selye)——這位心理壓力研究的奠基人最感興趣的方麵。她把壓力定義為身體損耗,它要求人的身體對此做出反應。

一般性適應綜合征(GAS)是薛利的專門術語,用來描述當身體被要求對壓力做出反應時生理上的變化。GAS包括三個階段:警戒期、抵抗期和枯竭期。

(1)警戒反應階段

第一次出現應激源時,警戒反應就會發生。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人體會產生一個低於正常水平的抗拒,這個短時的阻抗會引起人體腸胃失調、血壓升高,然後人體會迅速列舉出防禦源並做出自我保護性的調節。如果防禦性反應有效,警戒就會消退,人體恢複到正常活動。大多數短期的應激都會在這個階段得到解決,這種短時應激也可稱為急性應激反應。

(2)抵抗階段

如果由於有機體不能控製外界因素的作用,或者由於第一階段的反應沒能排除危險而使應激仍然持續,那麼人體需要全身性的動員。問題是人體必須使用很多資源來贏取這場戰爭,但一般情況下都是以抗拒的減少而告終的。除此之外,還會出現更多嚴重的身體症狀,如潰瘍、動脈粥樣性質硬化,這些身體症狀也可以減少抗拒。

(3)衰竭階段

如果應激源非常嚴重,那麼人體便會進一步耗盡已經貯存的能量,同時抗拒也會一起衰弱,不久以後就可能麵臨死亡。

薛利的這GAS三階段理論,運用到對林黛玉的生理、心理和命運悲劇的分析上,是再適當不過了。

此外,另外一些心理學家考察了抑鬱同應激以及健康之間的關係,作出如下研究結果。

第一,一些生理疾病(包括冠心病,哮喘,頭痛和潰瘍)和抑鬱有關。抑鬱會增加腎上腺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量,這會降低免疫係統的功能,從而使個體更容易患病。另外,長時間的厭食,不好的飲食習慣,缺乏鍛煉、疲憊以及睡眠紊亂都會誘發疾病。

第二,由於疾病導致的極度緊張也會誘發抑鬱症。例如,當腰部慢性疼痛超過兩年時,通常會導致嚴重的抑鬱症。即使在腰疼出現以前沒有出現過抑鬱的情況,抑鬱症也會發生。

第三,抑鬱是對個人危機,以及個人危機應對失敗的一個重要反應。一些失意的人,如失業、存款喪失、投資失敗的人,離婚或分居的人一般也會出現抑鬱的情況。

第四,情緒抑鬱的人在生活中經受的打擊可能更多一些,並且這些人的私人資源和社會支持也比沒有抑鬱情緒的人少。

用“抑鬱、應激和健康”這三者之間的理論關係,來剖析林黛玉之死的悲劇,會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