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電影藝術與抑鬱症(3 / 3)

抑鬱症的行為療法旨在扭轉由於快樂的缺失和不活躍而引起的惡性循環。因為你有抑鬱症,因此體會快樂的能力會受阻,隻能做較少的事情。這樣的想法會刺激你的孤獨感、無望感和抑鬱感,繼而會使自己更不願掙脫出來。行為療法打破了絕望的束縛,因為這種療法要你參與令人愉快的活動,哪怕你自己認為“這絲毫沒有用處”。隻要你行動起來,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仍然有能力感受到快樂,哪怕隻會在短時間內體驗到有限的快樂。一開始不要指望太多,這是明智的。良性循環有可能從極小的步驟開始:吃一些冰淇淋,看看喜歡的電視節目,洗一個澡,或者到太陽底下去坐一會兒,不管你喜歡做哪些事情,你可以花更多時間來做。慢慢地,你會意識到,做一些令人快樂的事情還是讓人心滿意足的。這就導致更多的行為,更大的控製感,更有希望得到恢複,最終會使情緒得到極大的改善。

4.《心的方向》與不同類型抑鬱症

2002年出品的電影榮獲全球獎五項提名的《心的方向》,是一部探討老人抑鬱症的絕佳好片。影帝傑克·尼科爾森在片中飾演一位剛退休的施密特先生,女兒硬要嫁給一個他不太欣賞的老兄,接著和他結婚42年的老伴又突然過世,他必須一個人獨自麵對這一連串的壓力事件。

施密特先生剛退休後,回到原來的公司探望以前的同事,原本打算幫忙處理一些大案子,沒想到公司沒有他依然運作得好好的,同事們也各有要務在身,甚至找借口將他帶離辦公室。他感到尊嚴掃地、顏麵全失,但回家後竟然還跟妻子吹噓說自己幫了個大忙!

他反對女兒嫁給一個賣水床的商人,於是嚐試跟女兒溝通,女兒卻凶悍地頂嘴道:“你過去幾時關心過我?現在你可以選擇參加婚禮祝福我,或者自己開車回老家去!”他無法左右女兒的決定,覺得自己窩囊、沒用,深墜抑鬱穀底。

妻子驟逝,更讓施密特失去了生命重心。過去老伴在身邊,鬥嘴還有個對象,生活也有人照料,現在老伴突然去世,意味著他必須靠自己重新適應生活,好好活下去。

他決定領養一個非洲孩子,並安排一趟旅行,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他駕駛露營車去認識朋友,參觀博物館,體會先民們篳路藍縷的開創精神,同時也敞開心胸,體察心靈深處的感受。最後,他不僅接納了女婿一家人,也尋找到了“心的方向”。

除了《心的方向》中所涉及的老年抑鬱症問題之外,我們還應關注其他臨床意義上的抑鬱症類型。

帶有精神病特征的抑鬱症:這是最嚴重和最危險的抑鬱症類型,自殺率和攻擊性最高,最需要住院治療。病人會失去對現實的把握感,體驗到狂亂和扭曲的想法(幻想),或者會出現狂亂及扭曲的感知(幻覺)。最典型的情況是,幻覺或者幻想裏麵有很多消極的自我感覺。例如,病人有可能堅信自己應該對全世界所有的不幸和不公正負責,或者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者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或者自己的內心壞透了。患者有可能聽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在罵自己,在批評自己,說自己應該死掉,或者反複數落過去的錯誤和失誤。

患有精神性抑鬱症的病人特別容易傷害自己,也容易傷害別人。他們有非常可怕的自我價值感,又有很差的判斷力,幻覺性的思維和命令型的幻想,幾方麵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潛在的致命危險。

安全是第一考慮事項。家庭成員和醫院護理人員必須格外小心,以確保這樣的人不會因為幻覺或者幻想而殘害自己或者別人。治療的第一目標是要盡快地減少精神性病症。這通常包括吃多種抗精神病藥物,還有抗抑鬱藥物,這些藥物結合起來,會使病人得到六成到七成以上的恢複機會。如果這些藥物不起作用,電休克療法則使其有95%的可能恢複。

無典型特征的抑鬱症:這是命名完全不恰當的一類抑鬱症,從發作頻率來看完全稱不上“非典型”。許多人都會體驗到這一類的抑鬱症,所以應該了解它。這種抑鬱症與上述幾種抑鬱症的治療意義有所不同,這種症狀和我們對憂鬱型抑鬱症所進行的描述正好相反。病人對消極或者積極的外部事件有非常敏感的反應,根據最近的情況或者人際關係的變化而感到非常壓抑或者充滿希望。跟朋友一起外出吃飯,或者去看一場很好的電影時,你的情緒會表現極好。待事畢一個人回到家後,心情立即一落千丈,暗無天日。

這樣的抑鬱症通常會因為被情人、老板或親密朋友拒絕而產生。這與患有典型憂鬱症的人相比正好相反,因為他們不管好壞一律沒有任何反應。非典型抑鬱症傾向於引發多食和嗜睡,而憂鬱症患者卻會體重大減,輾轉難眠。如果你對某人失望,或者覺得被人拋棄,多半會直接找冰箱或者果盤,覺得全身像鉛一樣重,無法從床上爬起來。巧克力是特別重要的安慰食品,也許因為它有一種特別的化學物質,裏麵含有抗憂鬱成分。但我們建議,為這一類人做心理谘詢或治療,效果特別有用,可以使患者的心情立刻得到改善,性格會開朗好多。

季節性抑鬱症:在這裏,周期的具體時間界定根據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偏角而定。抑鬱症幾乎總在一年的同一個時間內開始和結束,因為這些抑鬱症的發作是由白晝或黑夜周期的長度偏轉而觸發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白晝縮短時感到某種情緒的低沉,但是,這樣的情緒變化不能視為季節性憂鬱症。除非症狀嚴重到了能夠滿足上述所稱嚴重抑鬱症的標準的程度。多照射人工光線的療法有助於避免這類問題,因為燈光會使大腦產生幻覺,認為此時是夏季,哪怕實際上是在冬季。

產後抑鬱症:產後不悅是相當頻繁的,而且完全是產後的正常後果。這種輕微的抑鬱症會在荷爾蒙及心理係統回複正軌、母親的精力完全集中到嬰兒身上後很快消失。但不幸的是,有些婦女會在產後數星期內進入更為嚴重的抑鬱期,因而影響對嬰兒的照看和愛護。與孩子隔離後,她的心情會更壞,她會因認為自己不能夠當一個好母親而感到自己一無是處。這樣的情形有時候會發展到自殺或殺嬰的悲劇性程度,或者兩者都有。在這種情況下,殺死嬰兒的母親一般會認為這是自殺的一部分,嬰兒沒有被她看成是與她分離的個體,她無法忍受自己死掉而讓孩子留在世上孤苦無助。一定要注意產婦患嚴重抑鬱症的可能性,這一點非常重要,特別是以前生產後發作過抑鬱症的婦女、容易受雙極抑鬱症影響的婦女,以及任何在孕期停藥以免胚胎受到抗抑鬱藥物影響的那些婦女。

5.《愛情季候風》中的循環

1993年出品的電影《愛情季候風》是一出探討“躁鬱症”病理特性的絕佳經典名片。主演理查·基爾在片中飾演一位躁鬱症患者——瓊斯先生。他熱情奔放、充滿自信,主動與人交朋友,到處散播快樂氣氛。他有辦法讓工頭破例給他工作機會,甚至可以讓銀行女職員在幫他結了賬之後,隨即放下工作與他約會。

他出手大方,到處給小費,用百元美鈔購買漢堡而無需找零,到店裏隨性訂購名貴鋼琴而毫不眨眼。女職員跟在他身邊,覺得他獨特、瘋狂,整個下午充滿驚奇。晚上到音樂廳聆聽貝多芬交響樂的時候,他按捺不住滿腔熱血,激動地衝上台去指揮,隨後就被送進精神病院。

躁鬱症是一種化學物質失衡的腦部疾病,也是一種情緒疾患,患者會出現自大、誇張、多話、幻聽、愛管閑事、精力無窮、興奮異常、亂花錢等症狀。有時候他們會做出危險或違反社會規範的事情,如理查·基爾快樂過度時,便想從高樓飛下;見到中意的機車,就強行騎走。

我們知道情緒疾患分兩種類型,一種稱為單極抑鬱症,因為此人隻有情緒低落而沒有情緒高漲的時候。另外一種是雙極疾患,有這種疾患的人會向兩個方向產生情緒的動蕩。患有雙極疾患的人所患的抑鬱症與此處所描述的相似或相同,但也有狂亂的時候。具有臨床抑鬱症的人當中,15%的人會在某個時候演變成歡快情緒,導致診斷發生變化,從嚴重的抑鬱症變成雙極疾患。

在行為能力聽證會上,片中女主治醫師伊麗莎白更是一語道出躁鬱症的可怕:狂躁期過後的抑鬱,會讓患者沮喪、絕望、無法體驗喜悅、無法正常生活;每年全美國有七萬五千人陷入抑鬱泥淖,無法自拔而自殺。理查·基爾果真在出院不久後進入抑鬱期,他失魂落魄,漫步街頭,無法停止憂傷,生命失去色彩。朋友見他不對勁,將他再度送進醫院。

許多躁鬱症患者都跟理查·基爾一樣,病情總是無法穩定下來,一再反複住院,猶如進出循環門一般,醫學上稱之為“循環效應”。病情無法穩定並非無藥可醫,而是因為患者不願乖乖按時服藥。服用藥物可以調節躁鬱症患者的情緒變化,讓躁不過高、鬱不過低,可是患者會“懷念”那種豪邁奔放、無拘無束的感覺,就像理查·基爾對女醫師說道:“我需要亢奮的感覺,有時候就像毒癮發作一般無法忍受……難道你想把我變得平凡嗎?”患者常覺得吃藥會奪去他們的活力,讓他們失去光芒。事實上,藥物可以讓他們保有現實感,避免他們過度自信或樂觀,同時也可以防止他們再三發病。

狂躁跟抑鬱症一樣具有毀滅力量,至少還會跟抑鬱症一樣令人極難忍受。欣快的感覺很快會失去魔力,然後陷入狂亂,失去控製力。開始的時候是輕度的過於自信,然後會演變成固執的信念,認為自己有超自然的能力,能控製天氣,或十分準確地預測股市變動。你的社交欲會一發而不可收,必須與認識的所有朋友打電話,不管白天還是黑夜,直到他們再也不想聽到你說話。你覺得精力如此充沛,一連幾個星期隻需要吃一點點東西,隻需要睡很少的覺,直到自己崩潰為止。你變得跟平常不一樣,非常衝動,堅信自己決不會出錯,跟水手一樣狂賭或者揮霍金錢,做出愚蠢的投資決定,車子每小時開170公裏,與陌生人不加任何保護措施就性交,也不管此人是否是艾滋病毒攜帶者。然後是不可避免的崩潰,因為沒有人能夠永遠興奮下去。常常樂極生悲!

正確診斷狂躁並立即著手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由於狂躁而出現的不受限製的行為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性後果,而且會使親朋好友在不堪忍受之餘,還得替你收拾爛攤子。早早得到正確的治療會增大產生療效的機會,也會減輕疾病對工作和家庭生活造成的負擔。

狂躁似乎還通過一種被稱為“激發”的過程而自行發展——一丁點狂躁之火可以演化成巨大的火焰,很難一下子撲滅。大腦處於狂躁狀態的時間越長,就越會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越有可能讓狂躁的線路在未來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腦內接通。對於某些特別不幸的人來說,有可能會演變成不斷變化的狂躁與抑鬱症的“快速循環”,中間還經常沒有任何過渡期。

狂躁症如不加以治療則有可能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不等,而不加治療的抑鬱症有可能持續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大多數人在兩個發作階段之間完全康複,數月或數年不再出現症狀,直到下一階段為止。但是,有些人永遠也無法恢複正常情緒,反過來卻會忍受慢性和低度的興奮或消沉(或兩者都有)。

最可怕的發展路線是“快速轉換”,就如同在坐過山車一樣,總處在某種形式的發作期內,一會兒情緒高漲,一會兒情緒低落。快速轉換更容易發生在婦女當中,特別是如果她們還有甲狀腺疾病的話。這種情形還容易受到抗抑鬱藥物的影響,尤其是如果病人沒有同時吃一種穩定情緒的藥劑。辨識、防止和強行治療“快速轉換”非常關鍵,因為這種條件一旦形成氣候以後,就很難再次打破它的節律。

急性狂躁者經常要住院治療,這是因為患者有精神異常、自殺或攻擊行為的危險,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衝動和錯誤判斷招致的後果。

處在嚴重的狂躁期內的病人總需要藥物才能夠控製下來。情緒穩定藥物(鋰、達帕科、痛痙寧)都是必需的,一方麵可以控製發作的嚴重病情,同時可以防止未來再次複發。

作為情緒穩定劑開出來的另一些藥物一般用作抗驚厥類藥物以控製痙攣。達科特(丙戊酸鈉)、痛痙寧(卡巴咪嗪)、克鉻諾品(氯硝安定)都曾用來治療雙極情感障礙。達科特的耐受性最好,對於狂躁和快速循環的混合症特別有作用。由於情緒穩定劑常常需要數星期時間才能夠達到最高藥效,所以許多病人也需要其他一些藥才能夠降低嚴重的失眠水平、激動不安程度或者精神病類的症狀。抗精神病藥物(比如氟呱丁苯)或鎮靜藥都有幫助。

心理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是對雙極情感障礙進行長期控製所必需的。要接受這是一種難治之症的現實,同時,又必須明白你可以帶著這種病生活,並予以很好地控製。應該與醫生配合找到正確的藥物,使藥效與最小副作用達到平衡。不要用毒品或者酒精,因為完全不值得冒那些風險。定期睡眠,不要當夜貓子,不要經常乘飛機飛來飛去,咖啡因的用量要保持在最低水平。避免負擔太重的壓力,也不要安排太多的工作。讓你的家人也參與進來,讓他們也了解這種病,並與他們結成聯盟,而不是做對手,讓他們也學會如何控製這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