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聯席會議成員和單位組成
聯席會議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於來山擔任總召集人,省政府副秘書長劉明欣和省長株潭兩型辦負責同誌擔任召集人。省發改委、省經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環保局、省物價局、省地方金融證券辦、省長株潭兩型辦等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長株潭兩型辦,承擔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徐湘平同誌兼任辦公室主任。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分別確定1名負責人為聯席會議成員、1名處級幹部為聯絡員。
二、聯席會議工作任務
(一)貫徹、傳達、落實中央相關政策措施和重要會議精神;
(二)協調試驗區改革建設中的重要規劃、重大政策、重點項目、重點問題,並作出決策;
(三)調度試驗區工作的開展情況;
(四)督查聯席會議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聯席會議工作規則
(一)聯席會議在省人民政府、省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領導協調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由總召集人負責召集成員單位開會;特殊情況下,總召集人可委托召集人召集成員單位開會。必要時,經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召集人同意,可通知成員單位以外的其他單位負責人參加或列席會議。
(二)聯席會議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具體時間、地點、議題由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意見,經總召集人、召集人批準後,通知各成員單位。因特殊情況和工作需要,總召集人、召集人可臨時決定召開聯席會議。
(三)聯席會議議成員和各成員單位的聯絡員,必須按時參加聯席會議。因故不能參加會議的,應提前向總召集人、召集人請假,並由本單位主要負責同誌指定相同職級的負責同誌參加會議。
(四)聯席會議以會議紀要形式明確會議議定事項,印發有關方麵,並抄報省人民政府。
(五)聯席會議成員或列席參加會議的有關負責同誌,要及時向本單位、本部門的主要負責同誌報告聯席會議作出的決定和工作部署,並抓好落實。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
2009—2010年重點工作職責分工》的通知
湘政辦函〔2009〕139號
2009年8月11日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嶽陽市、常德市、益陽市、婁底市人民政府,省直和中央在湘有關單位: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2009—2010年重點工作職責分工》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各級各有關部門在收到文件之日起15日內,將落實意見、承辦部門、聯係人等報省長株潭兩型辦(聯係人:彭程,電話:0731—85063993,郵箱:cztb2000@yahoo、com、cn)。
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
2009—2010年重點工作職責分工
根據國家批複的改革總體方案、區域規劃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總體部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2009—2010年度重點工作職責分工如下:
一、加強規劃管理
1、2009年,完成湘江流域治理、城市群環境同治、生態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布局、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綜合交通、水利、信息同享、投融資、空間開發與布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14個專項規劃編製和提升;啟動8市城市總體規劃同步修編和“3+5”城市群國土規劃編製;完成《區域規劃條例》修訂,出台《區域規劃條例》實施細則;建立長株潭空間動態管理係統(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共同實施單位:省發改委、省經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廳、省建設廳、省農辦、省林業廳、省環保局、省旅遊局、相關市政府等)。
2、2009年,建立八市規劃局局長聯席會議機製,八市規劃局接受省長株潭兩型辦規劃局業務指導,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總體規劃、投融資規劃等重大規劃進行統籌協調(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省建設廳,共同實施單位:省發政委、省國土資源廳、相關市政府等)。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3、2009年,衡炎、長株高速建成通車;炎陵分路口至炎陵縣城、京港澳高速長沙連接線、長沙繞城高速東北段和東南段、通城界至平江、瀏陽至醴陵、醴陵至茶陵、炎陵至汝城、茶陵至界化壟、臨湘至嶽陽、大圍山至瀏陽、新化至漵浦等11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牽頭單位:省交通廳,共同實施單位: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省重點辦、相關市政府)。
4、2009年,芙蓉大道長潭段、紅易大道通車;洞株、板霞、天易、九華、坪塘、芙蓉大道二期、益寧7條城際幹道項目開工 (2010年建成通車);啟動麓東大道、金洲至星沙、韶山至江背、株潭快速南環、星沙至淥口5條城際幹道前期工作(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省發改委、省交通廳,共同實施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建設廳、省林業廳、省環保局、省重點辦、相關市政府)。
5、2009年,“3+5”城際鐵路長株潭線和長益常線、長沙地鐵、滬昆客運專線開工,完成武廣客運專線建設(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省發改委,共同實施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建設廳、省林業廳、省環保局、省地震局、省重點辦、相關市政府)。
6、2009年,開工建設湘江長沙綜合樞紐、長株潭組合港、嶽陽鬆陽湖港區二期、湘陰漕溪港等水運項目;2010年建成長株潭組合港(責任單位:相關市政府、省直相關部門)。
7、2009年,啟動長沙航空新城規劃;黃花機場候機樓、停機坪建設等完成年度目標。2010年形成起降大型飛機的能力(責任單位: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省重點辦、省直相關部門、相關市政府)。
8、2009年,完善長沙航空口岸,設立黃花機場保稅倉庫;建立長沙火車北站鐵路口岸和京珠高速長株潭地段公路口岸;實現金霞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作;加強對現有監管場所功能整合;基本完成醴陵市煙花出口內陸口岸配套設施工程(牽頭單位:省政府口岸辦,共同實施單位:長沙海關、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長株潭三市政府)。
9、長沙職業教育基地、株洲職教科技園、湘潭職教基地、長株潭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及農民工培訓基地建設完成年度目標(牽頭單位:省教育廳、省勞動社會保障廳、省建設廳,實施單位:長株潭三市政府)。
三、大力發展“兩型”產業
10、2009年,建設光伏產業基地,新建500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及配套設施;啟動年產700台套兆瓦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和3400台兆瓦以上風力發電機項目;推進年產5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和500輛混合動力乘用車項目,並推廣運營;啟動年產200架輕型飛機和中航飛機起落架項目;啟動實施電力機車擴能100億元項目和時代新能源、新材料過50億元項目;長沙市雨花區靜脈產業示範基地。2010年,實現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有色控股等企業產值過500億元;長煉、巴陵石化、時代集團、湘電集團、長豐汽車等企業成為百億元企業群;城市群形成2個(裝備製造、輕工)過3000億元的龍頭產業,以及一批過1000億元的支柱產業群(牽頭單位:省經委、省重點辦,共同實施單位:省國資委、相關市政府、相關企業)。
11、2009年,製定落實長株潭沿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規劃;編製實施《長沙梅溪湖創新科技園建設規劃》;啟動建設湖南省工業應用技術研究院和省高技術研究院;啟動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以工程中心、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到2010年,建立起覆蓋主要產業的公共科技創新平台,新培育形成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高技術龍頭企業10家、過50億元的20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0%以上(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經委、省重點辦,共同實施單位:省國資委、相關市政府、相關企業)。
12、2009年,突出企業的循環化改造,對資源開發企業,明確勘查開發準入條件;對生產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標準;對流通企業,實行資源消耗與排放定額管理。加快構建園區循環產業鏈,以專業園區為平台,引導上下遊企業和關聯企業構建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織。著力推行循環經濟生活模式,啟動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和綜合利用。到2010年,城市群重點企業和高能耗、高汙染、資源型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基本達到循環經濟標準;清水塘、竹埠港、下攝司等深度汙染區域循環經濟改造初見成效,建成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牽頭單位:省經委,共同實施單位:省發改委、省長株潭兩型辦、省國資委、相關市政府、相關企業)。
13、2009年,啟動現有開發區的“兩型”化改造,編製“兩型”產業、 “兩型”企業、“兩型”技術和產品目錄,製定出台支持政策(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省經委,共同實施單位: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環保局、省統計局、相關市政府)。
14、2009年,引進1~2家國際會展品牌;建立湘商與長株潭發展的協作機製;建設湘潭易俗河開發區浙湘興業園等產業合作基地(牽頭單位:省貿促會、省經協辦,實施單位:長株潭三市政府)。
15、2009年,出台《湖南省鼓勵外國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暫行規定》等支持政策;開展服務外包平台建設試點;積極營造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服務外包的體製環境,爭取成為國家產業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到2010年,打造一批服務外包示範基地(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相關市政府)。
四、強化生態環境整治
16、2009年,爭取國家將湘江流域納入重點流域治理範圍,審批並建立重金屬汙染治理專項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環保局)。
17、2009年,啟動湘江沿江截汙治汙、工業源頭治理、農業麵源治理、城市潔淨、防洪保安、生態修複等工程項目,建立流域城市上下遊交接斷麵水質目標考核機製。到2010年,湘江重金屬治理初見成效,流域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均達到95%,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0%以上 (牽頭單位:省環保局、省發改委、省長株潭兩型辦、省建設廳,共同實施單位:省水利廳、省經委、相關市政府)。
18、2009年,編製長株潭城市群國家循環經濟試點方案,爭取國家批複(牽頭單位:省發改委,共同實施單位:省環保局、省經委等)。2009年,實現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區一期工程投產;2010年,二期工程開工。2009年,啟動湘潭湘江灣循環經濟建設,推進竹埠港地區綜合整治和產業轉型。2009年啟動坪塘老工業改造,2010年完成老工業整體退出(責任單位:相關市政府)。
19、2009年,啟動長沙汙泥集中處置、先導區垃圾焚燒處理、推進汙泥、垃圾等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加快實施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完成全部設市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2010年實現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牽頭單位:省建設廳、省環保局,實施單位:相關市政府)。
20、2009年,啟動清水塘、竹埠港、坪塘地區產業轉移和落後產能退出,改造或搬遷50家以上重點汙染企業(生產線)。到 2010年,水口山、清水塘、竹埠港、坪塘等四大工業區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在2007年基礎上削減10%,鎘、砷等重金屬汙染削減25%。水口山,關閉汙染嚴重的小冶煉企業;清水塘,株化、株冶、智成完成廢水深度處理和“三廢”綜合利用,啟動重金屬汙染土壤的修複試點;竹埠港,完成現有化工區內的企業整體退出;坪塘,完成9家水泥廠淘汰推出、1家顏料化工廠搬遷(牽頭單位:省環保局、省經委、省發改委、省長株潭兩型辦,實施單位:相關市政府)。
21、2009年,完成世行項目年度計劃。2010年全麵建成世行貸款湘江沿江防洪景觀道路一期工程(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共同實施單位: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環保局、長株潭三市政府)。
22、加快推廣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2009年,在長株潭三市共投入5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開展示範運營。啟動編製長株潭區域燃氣汽車加氣站建設規劃和公共交通車輛新型清潔能源使用規劃,2010年完成規劃並啟動實施(牽頭單位:省建設廳,實施單位:長株潭三市政府)。
23、2009年,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加快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到2010年,形成一批“戶集、村收、鎮(鄉)中轉、縣(市)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處理模式示範點(牽頭單位:省農辦、省環保局、省畜牧水產局,實施單位:相關市政府)。
24、2009年,對重點企業實施能源審計,與省內外合同能源管理單位(EMC)建立合作機製;重點企業實現餘熱、餘壓、高爐(焦爐)放散煤氣的基本回收利用,水資源基本實現閉路循環利用。2010年,實施範圍擴大到重點園區(牽頭單位:省經委、省建設廳、省長株潭兩型辦,實施單位:相關市政府)。
25、2009年,出台垃圾處理、圬水處理、醫療(危險)廢物處置、放射性廢物收貯等環保收費政策(牽頭單位:省物價局、省建設廳、省財政廳,共同實施單位:省環保局、省經委、相關市政府)。
26、2009年,推進實施新建民用建築節能50%強製性標準,研究製定在建築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激勵政策;啟動綠色建築、低能耗建築工程示範,對既有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能耗進行調查、統計,製定改造計劃。2010年啟動實施具有湖南特色的“兩型”建築標準體係(牽頭單位:省建設廳、省財政廳,共同實施單位:省環保局、省經委、相關市政府)。
五、推進示範區建設
27、2009年,完成《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和五大示範區總體規劃編製;2010年,完成控製性詳細規劃編製和投融資規劃編製(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共同實施單位:相關市政府)。
28、加速推進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完成投資1000億元,2010年力爭完成投資2000億元(牽頭單位:相關市政府,共同實施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省直相關部門)。
29、昭山示範區。2009年,凍結昭山核心示範區內的一切開發建設,待規劃出台後啟動。加快九華台商村、九華產業社區、“兩型”示範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獲批國家級湘潭台灣工業園(牽頭單位:省長株潭兩型辦、湘潭市政府,共同實施單位:相關市政府、省直相關部門)。
30、大河西示苑區。2009年,編製長沙大河西資源、能源、公共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及梅溪湖、洋湖垸、天馬山景區、後湖景區等修建性詳細規劃;選擇1~2條河流開展化學需氧量超標補償試點;推進楓林西路、瀟湘北大道、益寧城際幹道、高新大道、魚形山路等道路建設;啟動長沙二、四水廠增容擴建配套和益陽高新區東部新區自來水廠、常德桃林東路等工程;加快嶽麓山、梅溪湖等功能片區建設。2010年,核心區骨架基本拉開,起步區的主體功能區基本形成(責任單位:長沙市、益陽市、常德市政府)。
31、雲龍示範區。2009年,啟動清水塘工業區汙染土地變性、綜合治理工作;啟動首批移民安置房建設:組建雲龍、清水塘土地儲備中心。2010年,完成園區能源配送中心建設,以及重點企業循環經濟項目和技術升級改造,培育一批“兩型”企業(責任單位:株洲市政府)。
32、天易示範區。2009年,啟動歐洲工業園二期、麒麟國際社區建設;完成武廣客運專線株洲站配套工程、炎帝大道和武廣客運專線天元站與湘潭的快速通道建設;加快推進株洲中南國際工業原料城、浙湘興業園建設,加快區內鎘汙染土地置換及修複。2010年,啟動新馬組團、“歐洲風情穀”等基礎設施建設;粟雨工業園抓好北汽控股等34個續建和在建項目建成投產(責任單位:株洲市、湘潭市政府)。
33、濱湖示範區。2009年,重點推進省道101至省道308連接線、隨嶽高速雲溪段等13條公路改造建設。建成湘陰湘江二橋、賽頭、汨羅江、荊嶽長江大橋(責任單位:長沙市、嶽陽市政府)。
六、加快城市群一體化進程
34、2009年,實現長株潭三市固定電話升位並網、同號同費 (牽頭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共同實施單位:長株潭三市政府、相關企業)。
35、2009年,長株潭三市實現城市公交IC卡通用,撤除城際互連公路收費站。到2010年,長株潭三市往返公交車全麵享受城市公交規費政策;構建一體化交通換乘係統(牽頭單位:省建設廳、省交通廳、省物價局,共同實施單位:長株潭三市政府、相關企業)。
36、2009年,推進廣電一體化,建設長株潭無線廣播電視發射中心,省市組建長株潭廣播影視傳媒集團,申報設立長株潭電視頻道、啟動手機電視試點。到2010年,整合長株潭有線電視網絡資源實現“全程全網”(牽頭單位:省廣電局,共同實施單位:省信息產業廳、省通信管理局、長株潭三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