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18、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辦點示範、點麵結合、成片推進”的思路,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千村示範工程”。健全領導聯村、部門幫村、幹部駐村工作製度,突出抓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村莊整治、民主管理和鄉風文明,高標準打造一批示範村、示範片、示範帶。采取整合資源、集中投入、分批推進的辦法,整合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通村公路、農田水利、沼氣能源、改水改廁、電網改造、社會事業等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投向新農村建設重點片區、重點項目。實施鄉村清潔工程,推動農村潔化美化。充分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作用,積極引導農民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堅持把連片示範、鎮村聯動作為城鄉統籌的切入點,抓好縣域建設規劃,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有效銜接、協調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建設農村社區,實施便民工程,探索建立農村綜合服務平台。抓好一批現代農業示範縣和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
19、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體係。大力推進 “3+5”城市群建設,增強城市群對小城鎮的輻射功能。著力抓好縣城和中心鎮擴容提質,加快製定鄉鎮規劃,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吸納農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鎮集中。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放寬落戶條件,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在就業、住房保障、醫療保險、子女就學等方麵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積極推進擴權強縣強鎮改革試點,對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鎮要下放管理權限,合理設置機構和配備人員編製。進一步完善加快小城鎮發展的財稅、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年度土地利用計劃要重點支持小城鎮發展。
20、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全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製改革,推動擴權強縣,支持一批重點縣率先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依托資源優勢因地製宜發展縣域板塊經濟,培育區域經濟次中心。改善投資環境,抓好軟硬環境建設,提高縣域開放度,吸納和聚集各類投資者到縣域創業發展,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發展加工貿易,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特色經濟和循環經濟。抓好縣域工業園區建設,提高園區的承載功能和產出效益。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要素合理化配置,加強縣城規劃和建設。
21、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建設。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全麵完成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建設任務。抓緊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農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推進縣到鄉鎮公路改造,抓好農村通暢工程和通達工程實施。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製,健全農村文化設施,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農民健身活動。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製,穩定低生育水平,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和少生快富工程。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促進新農保製度與現行保障政策相銜接。合理確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抓好農村敬老院建設。重視抓好殘疾人保障工作。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政府補助標準以及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推進城鄉醫療保障政策銜接配套。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年內再啟動5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1000個村衛生室建設。
22、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增加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按照新的扶貧標準,擴大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有效銜接試點範圍,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麵實施扶貧政策。注重扶貧開發與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提高貧困農民的持續增收能力,確保國扶重點縣和省扶重點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加大整村推進、勞動力培訓、產業化扶貧、以工代賑等各項扶貧工作力度,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視抓好智力扶貧,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探索扶貧易地搬遷,落實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妥善解決移民後續發展問題。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連片開發試點,積極爭取中央的彩票公益金支持湖南省革命老區建設。完善社會幫扶機製,促進形成大扶貧工作格局。抓緊研究製定未來十年扶貧開發規劃和配套措施。鞏固洞庭湖區漁民上岸定居解困的成果,推進“四水”流域漁民解困工作。
六、創新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體製機製
23、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抓緊完成農村二輪土地承包掃尾工作,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堅決製止和糾正違法調整收回農戶承包地行為。加強以縣鄉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為依托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庭建設和仲裁員配備,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穩定漁民水麵養殖使用權。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建立保護補償機製,對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整治。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優先用於補充耕地、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強對征地補償費使用的監督,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
24、積極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和產權明晰、形式多樣、管理嚴格、流轉順暢的要求,加快培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搭建土地流轉供需平台。探索建立土地流轉信息發布、公開競價、雙方互惠、農民全程受益機製,積極推行實物計價、定期浮動、入股分紅等辦法,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促進形成穩固的流轉關係。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機構和組織,規範土地流轉行為。鼓勵各地采取財政補助、項目扶持等措施促進土地有序流轉,加大對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認真落實對土地流轉大戶農業生產配套設施用地的扶持政策,穩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25、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認真貫徹實施《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把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手段來抓,認真落實財政、稅收、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經營規模大、服務能力強、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把創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納入為民辦實事內容,用五年左右時間,全省重點培育1000個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支持龍頭企業圍繞主導產業帶動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拓展合作社的功能和服務領域,鼓勵專業合作社開展農產品加工,所需用地視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各級政府扶持的貸款擔保公司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支持範圍,支持有條件的專業合作社興辦農村資金互助社。大力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協會和農村技術協會。鼓勵社會力量按照市場化手段建立現代農業服務組織,對農業生產流通和農村設施維護提供專業服務。
26、推進林權製度改革。加快確權頒證進度,完善配套改革,確保2010年基本完成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確權發證任務。建立健全林權交易平台,推進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健全林業支持保護體係,拓寬林業融資渠道,完善信貸擔保方式,健全林權抵押貸款製度,加大林業信貸投放,完善林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大力發展林業小額貸款。加強林業社會化服務,進一步扶持林業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支持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國有林區管理體製和國有森林資源統一管理改革。
27、繼續抓好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切實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支持農村義務教育曆史債務的清理化解,開展其他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建立健全鄉村債務監測與預警機製,防止發生新的債務。堅持政府引導、分級負責、農民自願、上限控製、財政補助的原則,探索建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新機製,積極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加大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力度,繼續對農民負擔信訪較多、問題突出的縣(市區)進行重點治理,加強涉農收費監管,確保減負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對連續三年列為省農民負擔重點監控縣的黨政一把手實行問責。繼續深化農墾體製改革、完善國有農場體製改革後土地承包經營辦法,建立健全社會保障製度。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大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力度,完善農村工作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實到領導分工、機構設置、幹部配備上。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三農”工作,黨政分管領導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支持“三農”工作綜合部門履行組織、協調、綜合、指導、管理農村工作的職能。按照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幹部考核評價辦法的要求,建立“三農”工作考核評價體係,細化考核指標,把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農民減負、耕地保護、防洪保安、動物防疫、辦點示範、環境治理、民生改善、和諧穩定等納入黨政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突出抓好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配備與隊伍建設,深化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改善基層工作與生活條件,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推進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幹部工作。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突出抓好基層幹部作風建設。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機製,推行本村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村支兩委聯席會議商議、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做法,提高基層堅持科學發展、民主管理和為民辦實事的水平。防範和打擊宗教、宗族與黑惡勢力幹預基層選舉等公共事務的行為。認真落實法律法規,加強農村民主法製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暢通農村信訪渠道,健全農村應急反應機製,營造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和諧環境。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