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與設備。重點發展水土保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汙染治理技術和裝備,積極發展節水農業、生態農業、植樹種草和園林綠化等方麵的技術及裝備。
(二)積極發展環境服務業。重點發展煙氣脫硫除塵技術,人口健康服務技術;努力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環境監測和環境科技谘詢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力發展環境汙染治理服務和專業化環保設施運營服務;鼓勵發展環境工程總承包服務、治理設施運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全省環境服務體係;運用電子商務技術建立全省環保產業技術、人才、服務、產品等信息平台,逐步形成環境保護應用技術研究、生產技術開發、市場開發和谘詢服務等配套齊全的環保產業技術服務係統。
四、發展環保產業的政策措施
(一)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及企業要嚴格以國家和省發布的有關政策和相關目錄為指導,發展技術先進、經濟、高效的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把環保產業納入“兩型社會”建設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圍繞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提出發展的重點項目和重點產品,引導環保產業企業很好地為節能減排服務。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要優先采購本省相關環保產品,促進全省環保產業發展。
(二)大力推進環保產業技術進步。圍繞湖南省環保產業重點,加快環保科技開發,選擇確定一批環保產業重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項目,納入科技專項計劃重點支持,加強環保產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產、學、研”結合,建立環保企業技術中心,引進國外先進環保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綜合集成和應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選擇確定一批基礎較好、改造潛力較大的技術改造項目,予以重點支持,提升現有生產能力的科技含量,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
(三)抓好環保產業集群建設。進一步強化湖南省現有環保科技園集聚產業的功能,在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規劃建設環保工業園,引進吸收一批科研開發機構和新技術企業,帶動環保產業整體發展,拓寬和完善環保產品產業鏈,打造環保產業研發和製造基地,形成以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為主,包括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大氣汙染防治、環保藥劑、環保材料等比較齊全的環保產業體係。
(四)抓好重點企業和示範項目建設。加大環保產業扶優扶強力度,扶持一批重點環保產業企業,抓好一批環保裝備國產化示範工程。掌握核心技術,提高設備製造能力,降低成本。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抓好示範項目,使工業汙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預防為主和生產全過程控製轉變。
(五)建立和完善城市汙水、城市垃圾等廢棄物處理製度和生產生活環境治理、疾病防控製度。各地要加大汙水處理費的征收力度,按照節能減排總體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轉省建設廳等部門〈關於實施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的通知》(湘政發〔2008〕8號)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湘江流域水汙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湘政發〔2008〕14號),各項目單位要加快建設,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省內相關環保企業積極參與,促進拉動省內需求。要加強對生產生活的監控和管理,建立有利於室內外環境整治、減少疾病傳播的機製,推動環保服務業的發展。
(六)完善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土地政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可以實行行政劃撥;環保產業項目建設用地,符合規定條件的,采取協議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環保產業企業建設項目占用的用地指標,省裏優先給予安排。
(七)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認真執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布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的通知》(財稅〔2008〕115號),用好用足國家在環保產業方麵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省內科技型環保企業申報技術創新項目指導計劃,爭取享受技術研發費150%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完善落實優惠政策的各項配套措施,切實做好落實好優惠政策的後評估工作。加強對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和抽查。對騙取優惠政策的,要嚴肅查處,並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經抽查、評估後確不具備條件的,取消享受優惠政策的資格。
(八)加大資金扶持力度。2009年由省財政從涉及環保產業的各專項資金中調劑安排環保產業發展資金,2010年視財力狀況設立相應規模的環保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支持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重點環保技改項目、環保企業省級技術中心的建設,引導湖南省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發改、經濟、建設、財政、科技、環保等部門的專項資金要適當向環保產業企業技術改造、環保技術攻關和環境建設項目傾斜。
(九)鼓勵多渠道融資,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發展環保產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力度。金融部門對國家和湖南省鼓勵發展的項目和在國內外重大工程中中標的企業,要予以重點支持。對符合條件的股份製環保產業企業,可優先推薦境內外上市。鼓勵風險投資公司對環保產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投資。支持民間資金投入環保產業,鼓勵以投資、參股、承包、托管等形式參與汙染物處理、汙染物設施建設與營運。鼓勵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合資經營和參股等形式積極引進外資,擴大環保產業融資渠道。
(十)鼓勵使用本省環保設備(產品)。在技術性能和產品價格相當的情況下,省內各類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和各級政府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要優先采購選用省內達到相關經濟技術要求的環保設備(產品),為省內環保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和使用創造市場空間。省直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本省環保設備(產品)的推介工作,要根據不同行業對環保設備(產品)的實際需求,適時編製和發布環保企業和設備(產品)優先采購目錄。
五、發展環保產業的組織保障
(一)建立協調機製。將環保產業發展推動工作納入全省新型工業化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範疇。建立湖南省環保產業發展協調聯席會議製度,省人民政府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省長擔任聯席會議總召集人,省人民政府科技顧問擔任聯席會議副總召集人,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湖南省環保廳,湖南省環保廳廳長擔任辦公室主任。省經委、省科技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知識產權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為辦公室成員。湖南省環保廳負責主抓環保製造業、環境服務業的發展,省經委負責抓環保產業的綜合協調以及循環經濟園區發展和資源的綜合利用。市州、縣市區政府也要建立協調機製,推進環保產業發展工作。
(二)加強規劃指導。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湘政發〔2007〕29號)的要求,結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方案〉的通知》(湘政辦發〔2009〕14號)等有關工作部署,製定《湖南省發展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將環保產業發展納入“兩型社會”建設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三)加強目標考核。將環保產業發展的有關目標指標納入全省新型工業化考核範疇。各級統計部門要加大環保產業的統計工作力度,配合做好環保產業目標考核工作。
(四)加大宣傳力度。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努力提高全社會對發展環保產業重要性的認識,宣傳環保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導社會各界大力推廣和使用環保產品和技術,使環保產業為湖南省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湖南省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規劃
(2009—2015年)》的通知
湘政辦發〔2009〕75號
2009年11月9日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
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和促進全省環境保護產業(以下簡稱環保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製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環保產業是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汙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而進行的工程設備製造、資源綜合利用、信息服務、潔淨技術產品開發等活動的總稱。湖南省環保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基本走過了開創階段的發展曆程,為進一步發展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
(一)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環保產業從業單位和人員逐步增加。2008年,全省從事環保產業的單位760餘個,從業人員50000餘人,其中技術人員7000餘人,占從業人員的14%。環保產業產值迅速增長。2008年總產值達到407億元(僅統計產值超過200萬元企業)。環保技術與產品開發的力度不斷加大。在燃煤電廠脫硫、重金屬廢水處理、城市清洗保潔、城市生活汙水和垃圾收運與處理等領域的技術、裝備水平已躋身國內先進水平,印染、電鍍、線路板、造紙等行業廢水治理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技術和裝備體係。
(二)區域集聚程度較高。全省環保產業單位主要集中在長沙市、嶽陽市、郴州市、衡陽市、株洲市等5市,5市環保產業總產值占全省環保產業總產值的70%以上。其中大型環保企業主要分布在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南環保科技產業園和株洲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園等園區。從行業的區域分布來看,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和環保服務企業主要集中在長沙市,其產值分別占全省環保設備產品和環保服務業產值的70%和30%以上;資源綜合利用企業主要分布在郴州市、嶽陽市和衡陽市,其產值占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產值的60%以上。
(三)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全省從事環保技術研發的有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中冶長天國際工程公司、中聯重科、湖南化工研究院等一批省級以上科研機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和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有1個首批獲批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環保重點實驗室、1個部級環境工程技術中心、1個省級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據統計,2003—2008年,湖南省在環保產業領域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8項,專利221項,其中發明專利66項,實用新型技術155項。長沙中聯重科城鎮垃圾收集、運輸、處置係列環保環衛機械產品是國內環保環衛機械的第一品牌;中南大學研發的“重金屬廢水生物製劑法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可低成本實現鎘、鉛、鋅等重金屬廢水深度處理,已在株冶集團實施產業化;長沙華時捷環保科技公司研發的“地球守望者環境在線監測係統”等一批產品與技術開發項目獲得了科技部創新基金重點支持,“總鎘等水中重金屬汙染物監控預警裝備的產業化”項目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長沙力合環保科技公司研發的重金屬係列水質自動監測儀在全國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大型車載式自動監測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長沙威保特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準好氧填埋技術”能夠較好地實現中小城鎮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有較大的推廣潛力。
但總體而言,全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還不協調,與全國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大。一是產業規模偏小。全省環保企業仍以小型規模經濟單位為主,規模小、產品品種少、優質產品少。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環保設備成套化、係列化、標準化、國產化水平低,高技術含量產品缺乏。技術研究開發、工程設計施工等機構多、規模小,服務能力弱;環保技術谘詢與服務業滯後,服務網絡還不健全,汙染治理設施運營的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還剛剛起步,治理設施運轉效率低。三是未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係。全省環保技術開發力量主要分布在大專院校、研究院所,大多數環保企業的科研、設計力量薄弱,技術開發投入不足,全省環保產業缺乏必要的質量標準、技術規範,產品的質量、性能、運行成本等方麵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市場急需的汙染治理設備還不能自主製造。
二、麵臨機遇
(一)節能減排和綠色消費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節能減排指標將繼續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各級財政以及企事業單位將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電力、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輕工、建材、食品加工等行業,城市汙水、城鄉垃圾處理等仍將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環保技術、環保裝備、環保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綠色采購”采購目錄中中國環境標誌認證產品已由第一批公布的13類444種,增加到19類748種。公眾環保意識、環保觀念進一步增強。綠色環保產品成為日常消費的首選產品。
(二)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部署,為環保產業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發展環保產業將為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提供先進裝備、技術支撐,提高資源利用水平,減少汙染排放,轉變發展模式,是實現“兩型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長株潭城市群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將為湖南省環保產業建立廣闊的發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