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把握原則靈活變通——守與變的結合是做人做事取舍之道的最好體現(2 / 3)

要求公平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外界,是不肯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的態度。采取這個態度會阻礙你的選擇。你應該決定自己的選擇,不要顧慮別人。由於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抱怨是錯誤的,你不如積極地糾正自己的觀點,把注意力由外界轉向自身,舍去“他能那麼做,我為什麼不能跟他一樣”的愚蠢想法,這才是你創造成功人生的明智之舉。

我們知道了需要公平的心理,便可以尋找一些實用的方法,消除這種無效的錯誤心理:

避免和別人做無謂的比較,使你的目標與其他人有所區別,不要顧慮別人做過或者沒有做過。

不要把任何決定看得過分關鍵,要將其看成是循序漸進的。

用“這真不幸”或“我寧可……”取代“這不公平”!這會使你改變對世界許多事情的想法。要接受現實,但不必證實現實。當你感到自己希望別人能像你對待他人那樣對待你時,就要注意了,不要用這種要求公平的方式阻礙你與人們之間的思想溝通。

不要讓別人來支配或控製你的生活或影響你的情緒,特別是在別人的所作所為並不合你的意願的時候,這樣做可以使你避免悲傷。

不必懷有欠情或報恩的想法以求平衡,隻要在你願意的時候,隨時都可以送給某人酒或其他禮物,上麵附上一張紙條:“隻因為我認為你是個了不起的人。”

不要為了責任或公平同情別人,憑著自己的心願送給某人禮物,不要考慮自己收到的禮物有多貴重,是否與送給對方的相等值。由自己的意願決定一切,不必考慮外界的影響。

記住,報複是受製於人的另一種方式,會導致你和他人的共同不幸。無論如何不要使用報複的方法,隻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就行了。

把你日常生活中認為不公平的事情聯係起來,思考一下,如果你為某事不公平而難過的話,這種不公平能否轉變為公平呢?你能否果斷地向要求公平的心理挑戰呢?

一個善於變通的人,能夠正確地對待自身與他人的區別,他既不會自暴自棄,盲目崇拜英雄或偶像,把任何人都想得比自己優越;也不會自負自傲,無謂地貶低他人。他不會因別人的權力、財富、地位而抱怨不平,他願意以自己的實力應對對手,而不願因對手的缺陷使自己輕易地獲勝。他不會計較在每件事情上是不是都公平,他隻願意自己內心的快活與充實。這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3.放棄就是跨越

許多的事情,總是在經曆過以後才會懂得。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會懂得適時地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中我們慢慢地認識自己。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這麼些無謂的執著,沒有什麼就真的不能割舍。學會放棄,生活會更容易。

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鬆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就刻骨銘心。這一程情深緣淺,走到今天,已經不容易,輕輕地抽出手,說聲再見,真的很感謝,這一路上有你。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擁有的遺憾讓我們更感繾綣;是夜半無眠的思念讓我們更覺留戀。感情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尋並不能讓生活更圓滿。也許一點遺憾,一絲傷感,會讓這份答卷更雋永,也更久遠。

收拾起心情,繼續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獲雨;錯過她,我才遇到了你。繼續走吧,你終將收獲自己的美麗。

誰說喜歡一個人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有時候,有些人,為了能和自己所喜歡的人在一起,他們不惜使用“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種最原始的辦法,想以此挽留愛人。也許這留住了愛人的人,但是這卻留不住他的心。更有甚者,為了這而賠上了自己那年輕而又燦爛的生命,可能這會喚起愛人的回應吧,但是這也帶給了他更多的內疚與自責,還有不安,從此快樂就會和他揮手告別。其實喜歡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和他在一起,雖然有人常說“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經擁有”,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快樂。喜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讓他快樂,因為他的喜怒哀樂都會牽動你的心。所以也有這樣一句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因此,當你喜歡一個人時,暗戀也不失為上策。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原來暗戀也很快樂,至少不會毫無選擇”;“為何從不覺得感情的事多難負荷,不想占有就不會太坎坷”;“不管你的心是誰的,我也不會受到挫折,隻想做個安靜的過客。”所以,無論是喜歡一樣東西也好,喜歡一個人也罷,與其讓自己負累,還不如放輕鬆地麵對,即使有一天放棄或者離開,你也學會了平靜。

喜歡一樣東西,就要學會欣賞它、珍惜它,使它更彌足珍貴。

喜歡一個人,就要讓他快樂、讓他幸福,使那份感情更真摯。如果你做不到,那你還是放手吧,所以有時候,人們無論感情上、生活上、工作上都要學會放棄、學會變通,因為放棄也是一種跨越。

生命和死亡一直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不像愛情那麼美好,下麵是一個人訴說的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第一次麵對死亡是在4歲時,爺爺去世,第一次感到在生死之間我們真的是無能為力的,生命在那時告訴我的就是人類的渺小和卑微,沒有我們能夠留住的東西,幾十年的生命都留不住,更不要說稍縱即逝的一種感覺。

20歲那年,長期的生病,那整整一年的時間,親情一層一層地把我跟外麵隔離。在我昏迷了兩天之後被救了過來,醒來的時候,我看見的是一個潔白的世界和那麼多帶著淚水的笑臉,很多親人、同學都在我的身邊,那是我第一次看見我剛強的父親抱著我痛哭,父親的憔悴、母親的悲痛欲絕,奶奶的病倒,我在那一刹那明白了生命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的。

活著,是一種責任,對每一個愛我的人來說,活著就是對他們最根本最完整的報答,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沒有權利選擇生的我們也沒有權利選擇死,那不僅僅是因為道德良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愛,愛自己,愛別人,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同時我也知道生命是頑強的,在我一次一次摧殘它的時候,它一如既往寬容地接納了我,對生命,我有了一種感激。

真正讓我感到生命的脆弱是在去年,我也體會到了頑強的毅力更重要,那時我唯一的侄兒在出世時就注射的預防天花的疫苗沒有生效,在幾十萬分之一的幾率裏被感染了,那時,他才一歲多一點,很小很小的一個孩子,那是炎熱的夏季,醫生說:主要的還是要靠他自己的免疫能力,他的渾身上下一直到嘴唇和舌頭裏都長滿了水泡,不能吃飯,不能說話,也不能哭,淚水會軟化麵部的水皰,如水皰破了,感染了,就容易得白血病;還不能發燒,如果燒到40度就傷到腦神經了。

我們耐心地跟他說這些道理,那麼小的孩子竟然能夠懂,他不哭,他還要忍著痛吃飯,增強體質,整整三個月,我們就守著他,因為水皰很癢,怕他不小心自己用手抓破了。那時,白血病像一個魔鬼似的縈繞在我們的心頭,令我們擔憂,對生命,我們充滿了憤怒,上天竟然將如此巨痛降臨在一個嬰兒身上,這真是不公平,而我們竟然無能為力。

那些日子,全家所有的人都近乎崩潰,我們都哭,可他連哭的權利都沒有,他就那麼用他小小柔弱的身體熬受著,終於走了過來。

就是這個孩子,他讓我為自己曾經的做法而慚愧,我也是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當年在病榻前親人的心情,那一種痛是鑽心的,從他的身上我懂得了要珍惜生命,因為我看到了他的堅強,他讓我在今天寫下這件事的時候,仍是悲痛萬分,因為生命的來之不易。

生命是那麼的脆弱,戰爭、疾病、車禍、事故、傷害,每天都有那麼多向往陽光和空氣的人在無辜地接受死亡,那是一種不得已,而我們能夠平安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園裏,享受著家人帶來的溫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生命呢?

再去看看那麼多貧困的地方,那些難民以及很多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人們,他們頑強不屈地和死亡鬥爭著。還有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那些在烈日下出賣廉價勞動力的車夫們,拖兒帶女,生命都是一樣的,沒有貴賤之分,他們不是苟且偷生,他們是認真地對待生命的。相比之下,我們卻是那麼的懦弱和貪婪,我們漠視生命的尊嚴。”

生命原本是簡單的,很多東西我們要學會放棄,包括死亡。

能夠放棄就是一種跨越,當你能夠放棄一切做到簡單從容地活著的時候,你就走出了生命的低穀。

4.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至理名言,曆來被認為有逃避現實的嫌疑,其實不然。小到個人的自我設計,大到國家的大政方針,隨著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難免要做出調整、改變,甚至於不得不放棄。

美國有一個28歲的年輕人叫霍華斯,他在美國紐約的一個偏僻的小鎮開了一家引人注目的商店,招牌上寫著:“5美分之家。”店內陳列著琳琅滿目的日用小商品,從廉價的帽子、襪子、鞋子,到皮帶、鈕扣、針線,凡是大百貨公司不經銷而居民又十分需要的小商品,應有盡有。這些小商品一律售價5美分。“5美分之家”開張以後,門庭若市,很快就賣光了所有商品。不到兩年,霍華斯用賺的錢又建立了5家商店,這5家“5美分之家”又先後獲得成功。10年之後,開設了25家商店,年營業額突破百萬美元大關。

霍華斯的成功,在於他善於分析和體會人們的消費心理,掌握市場行情。霍華斯年輕的時候,曾在一家衣料商店當學徒。在實踐中他體會到,人們對廉價出售的商品感興趣;此外,一位數字的價碼比兩位數字以上的價碼更能吸引顧客。為此,他辦了“5美分之家”,取得了成功。

美國還有一個企業家,名為羅拔士。他生產經營的“椰菜娃娃”玩具,銷路很好,差不多遍布了全世界。羅拔士成功的原因也是十分關注市場動向和需求變化。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美國社會的人際關係,危機不斷;家庭關係,濁流洶湧。過高的離婚率,給兒童造成心靈創傷,父母本身也失去感情的寄托。因此,兒童玩具逐漸從“電子型”、“益智型”向“溫情型”轉化。發現這一發展態勢之後,羅拔士設計了別具一格的“椰菜娃娃”玩具。“椰菜娃娃”意謂“椰菜地裏的孩子”,千人千麵,有不同的發型、發色、容貌、服裝、飾物,正好填補了人們感情的空白,銷售額大增。僅1984年聖誕節前的幾天內,就銷售了250萬個“椰菜娃娃”,金額達4600萬美元。1984年一年,他的公司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

聰明的競爭者,會時時刻刻密切注視時勢的現狀和變化態勢,掌握時代的脈搏,發現客觀的需要,尋找得勝的時機,將自己的行為建立在紮實可靠的客觀基礎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改變,甚至放棄,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5.對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變化有所準備

與時俱進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更是應變的有效策略。不能與時俱進的話,我們隻能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而且不可能趕上。就像乘坐第二班、第三班汽車,趕不上坐頭班汽車的人一樣。

與時俱進要掌握主動,就必須像軍事上的進攻一樣主動出擊,而不能在某種變化已經明顯到來時才去采取措施追趕。這種主動出擊當然不是虛幻的,而是根據新現象、新問題、新情況進行研究的結果。美國心理學家伯爾休斯·斯金納強調,當你發現某樣有趣的事物時,你就應當放棄所有其他的事情,專心研究這個事物,這是科學方法上的一個重要原則。比爾、戴爾輟學創業也是如此。但太多的人沒能理睬機會的敲門,因為他們不得不完成事先做好的計劃,就像比爾、戴爾的父母要求他們首先完成學業一樣。而天才們不會等待時機的饋贈,而是主動地尋求偶然的發現。他們對變化,不但有所準備,而且非常敏感。

動物園裏新來了一隻袋鼠,管理員將它關在一片有著一米高的圍欄的草地上。

第二天一早,管理員發現袋鼠在圍欄外的樹叢裏蹦蹦跳跳,立刻將圍欄的高度加到兩米高,把袋鼠關了進去。

第三天早上,管理員還是看到袋鼠在欄外,於是又將圍欄的高度加到三米,把袋鼠關了進去。

隔壁獸欄的長頸鹿問袋鼠:“依你看,這圍欄到底要加到多高,才能關得住你?”

袋鼠回答道:“很難說,也許五米高,也許十米,甚至可能加到一百米高——如果那個管理員老是忘了把圍欄的門鎖上的話。”

故事中袋鼠的回答應是最好的答案:如果不將柵門鎖好,圍欄加得再高也是徒勞無效。

每一個人現在所處的境況,正是由自己所持有的心態決定的。所以,如想改變未來的生活,使之更加順利,必須對變化有所準備,堅持錯誤的觀念,固執不願改變,恐怕再多的努力也枉費心機。

一位老教授退休後,巡回拜訪偏遠山區的學校,傳授教學經驗與當地老師分享。由於老教授的愛心及和藹可親,使得他所到之處皆受到老師及學生的歡迎。

有一次,當他結束在山區某學校的拜訪行程而欲趕赴他處時,許多學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不免為之所動,當下答應學生們,下次再來時,隻要他們能將自己的課桌椅收拾整潔,老教授將送給每位學生一件神秘禮物。

在老教授離去後,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學生一定將自己的桌麵收拾幹淨,因為星期三是教授例行前來拜訪的日子,隻是不確定教授會在哪一個星期三來到。

其中有一個學生的想法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禮物留作紀念,生怕教授會臨時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帶著神秘禮物來到,於是他每天早上,都將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齊。

但往往上午收拾妥當的桌麵,到了下午又是一片淩亂,這個學生又擔心教授會在下午來到,於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想想又覺不安,如果教授在一個小時後出現在教室,仍會看到他的桌麵淩亂不堪,便決定每個小時收拾一次。

到最後,他想到,若是教授隨時會到來,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麵不整潔,終於小學生想清楚了,他無時無刻不在保持自己桌麵的整潔,隨時歡迎教授的光臨。

老教授雖然尚未帶著神秘禮物再現,但這個小學生已經得到了一份奇特的禮物。

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足以令他成功的機會。而事實上,機會無所不在;重點在於,當機會出現時,您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如故事中小學生給我們的啟示,自己準備妥當,以迎接機會的到來,這是可以循序漸進而學習的。

對變化做好準備,與此同時,你也會驚奇地發現:由於你不斷地用心預備,自己所獲得的成長如此之大。此刻的你,已全然脫胎換骨,不再是昔日那個願意終其一生等候的人了。你將蛻變成為翱翔於長空的巨鷹,緊隨時代的先鋒,而機會亦將隨時出現在你銳利的眼光中。

5.不懂規矩,寸步難行

法律規則、規章製度等成文的正式規矩是占有主導地位的人們製定的,因而勢必也就反映了他們的利益。雖然,任何規矩,都不會讓每個人都感到滿意,但你要在某種規矩所約束的範圍內行事,你就必須遵守那裏的規矩。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否則,你就進入不了那個範圍內的主流社會。

例如,各種體育項目,其規則都與這種項目起源於哪個民族的身體特征有關。現代足球起源於歐洲,因此,對亞洲人來說,足球場的場地太大,比賽時間太長,競爭太激烈。而對身材高大的西方人來說,乒乓球的桌子又太矮太小了。但在奧運會和其他國際比賽中,不論是什麼球,也不論它是適合於東方人還是適合於西方人,都隻能製定和遵守一個統一的規則。

再如,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都不一樣。但是,不論你的母語是什麼,也不論你是什麼人,你要用英語,就必須按英語的規矩使用英語;同樣,你要用漢語,就得按漢語的規矩使用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