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看過這9個人的詳細資料和初試成績後,相當滿意,但此次招聘隻能錄取3個人,老總給大家出了最後一道題。老總把這9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3組,指定甲組的3個人去調查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3個人去調查婦女用品市場,丙組的3個人去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老總解釋說:“我們錄取的人是來開發市場的,所以,你們必須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讓你們調查這些行業,是想看看大家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每個小組的成員務必全力以赴!”臨走的時候,老總又補充道:“為避免大家盲目展開調查,我已經叫秘書準備了一份相關行業的資料,走的時候自己到秘書那裏去取。”
3天後,9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遞到老總那裏。老總看完後,站起身來,走向丙組的3個人,分別與之一一握手,並祝賀道:“恭喜3位,你們已經被錄取了!”然後,老總看著大家疑惑的表情,哈哈一笑說:“請大家找出我叫秘書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甲組的3個人得到的分別是本市嬰兒用品市場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分析,其他兩組的也類似。老總說:“丙組的人很聰明,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補齊了自己的分析報告。而甲、乙兩組的人卻分別行事,拋開隊友,自己做自己的,形成的市場分析報告自然不夠全麵。其實我出這樣一個題目,主要目的是考察一下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看看大家是否善於在工作中合作。要知道,團隊合作精神才是現代企業成功的保障!”
合作精神是一個人踏入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沒有合作精神的人必然會遭遇挫折和失敗。當然合作精神的培養與形成,也不是三天兩日立竿見影的事。那怎樣才能加強與同事間的合作,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團隊精神的人呢?
第一,善於交流。同在一個公司工作,你與同事之間一定會存在某些差別,知識、能力、經曆造成你們在對待和處理工作時,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合作的開始,你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多聽聽對方的意見。
第二,平等友善。即使你各方麵都很優秀,即使你認為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眼前的工作,也不要顯得太狂妄,因為你以後肯定會碰到自己的弱項,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還是與同事做個朋友吧,友善地對待對方。
第三,積極樂觀。心情是可以傳播的,氣氛是可以渲染的。沒有人願意和一個愁眉苦臉的人在一起工作。即使遇上了十分麻煩的事,也要樂觀,你要對你的夥伴們說:“我們是最優秀的人,肯定可以把這件事解決好。”
第四,讓同事覺得他很高明。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視自己,也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如果你在與同事的交往中完全讓自己出風頭、占上風,那麼在場的其他人就會有壓抑感、被強迫感,進而對你產生不滿情緒。
所以,你要想贏得與別人的合作,千萬不要用命令的口氣或方式行事,讓別人屈從於你,而要谘詢他人的意見、觀點,想法創造讓他覺得自己很高明的氛圍,這樣,他會很愉快地與你合作。
第五,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你要努力去了解別人,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既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又能增進友誼促進合作。你可以試著把自己設身處地地放在對方的位置,問一下自己:要是我在這樣一個環境裏,我會怎麼想?我會怎麼行動?別人之所以那麼做,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如果你能站在同事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會使你們合作得更愉快。
第六,接受批評。一個對批評暴跳如雷的人,每個人都會對他敬而遠之。如果你能把你的同事當成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評,那麼他一定會樂於與你合作。
隻要你照以上的幾點去做,慢慢學著與人合作,你將會變成一個善於合作的人,你的業務能力將會大大提高,必定會做出驕人的成績。
現代社會中,團隊協作精神已經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一條成功的必然通道。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試圖單打獨鬥、當一次孤膽英雄,那隻能讓你碰個頭破血流。
6.在獨立與協作中學會知人知己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既要知人,又要知己。
《孫子·謀攻篇》又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隻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必然每戰必敗。這裏,孫子以簡潔鮮明的語言,指明了掌握敵我雙方情況對戰爭勝負的重要意義,揭示了惟有心中有數,方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普遍性規律。這一規律,不僅為古今中外的軍事家所應用,而且已經成為致力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事業的仁人誌士、專家學者們的行為準則。“知己知彼”,是社會競爭的基本策略。
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劉備仔細分析了競爭對手的情況,他指出:在當時的軍閥割據中,曹操已“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力量最為強大,劉備暫時還無法與之爭鬥;“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隻能聯合而不能謀取。可以奪取的戰略要地,隻有荊、益二州。荊、益二州是用武之地,天府之國,更重要的是統治荊、益二州的劉表和劉璋,懦弱無能,不得人心,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然後,諸葛亮為劉備提出完整的大略方案:占領荊、益二州,作為立足之地;然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妥善處理好同少數民族的關係;“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搞好內政外交,發展實力;待時機成熟,就從荊、益二州兵分兩路,進取中原,統一全國。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劉備對諸葛亮的謀略大為賞識,拜請他按此辦理。後來的曆史事實證明,諸葛亮對敵我雙方特別是競爭對手的分析推斷,是正確的。劉備的政治生涯,正是遵循這一條路線獲得發展的。
元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經過各地農民軍,特別是北方紅巾軍的致命打擊,元王朝氣息奄奄,死日將近。這時,朱元璋已經羽翼豐滿,並躊躇滿誌。但他的東西兩麵,各有一支勁旅,構成了巨大威脅。西麵是張士誠,東麵是陳友諒,陳友諒擁有江西、湖廣之地,是當時疆土最廣、軍力最強的勢力,他野心最大,早有吞並朱元璋之意。他還派人與張士誠聯係,彼此聯合,東西夾擊朱元璋。
朱元璋與群臣冷靜地分析了競爭對手的情況,製定對策。他們認為:陳友諒傲氣十足,張士誠為人狹隘,傲氣十足的人好生事,氣量狹小的人沒有遠大抱負。假如先攻張士誠,那麼,張軍就會頑強堅守,東麵的陳友諒必然傾全國之兵,圍攻過來,使自己處於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反之,先攻陳友諒,氣量狹小、無大誌向的張士誠肯定擁兵自保,靜觀其變。陳友諒孤立無援,必敗無疑。陳友諒兵敗,張士誠則成為囊中之物,伸手可得。
從這種分析出發,朱元璋首先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擺開戰場,張士誠果然袖手旁觀。朱元璋以全力對付陳友諒,獲得全勝。之後,朱元璋又發兵打敗了張士誠,從此再也沒有能與之抗衡的力量。朱元璋乘勝進軍,向元統治中心大都進發,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
中外曆史上那些懂得韜晦之術的人,一般都能夠“知己知彼”。他們知道自己的力量比較弱小,不足以與競爭對手力敵抗衡,隻得隱藏大誌,屈身示下,以求一退。越王勾踐知道越國的力量抵不過吳國,不得不降一國君主的身份而為奴,臥薪嚐膽,曆盡艱辛;燕王朱棣(朱元璋之子)知道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與朝廷抗爭,因此,裝瘋賣傻,忍辱負重;身陷袁世凱軟禁之中的蔡鍔,知道自己在北京無一兵一卒,欲想倒袁必須出走,於是終日出沒於煙花柳巷,耗費巨資置地買房,擺出一副不聞政治、胸無大誌、沉溺酒色的樣子……
商品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競爭,更加需要“知己知彼”。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競爭機製進入社會各個角落,競爭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大規模展開。這種競爭,是真正意義的社會競爭,處於社會競爭大潮中的人們,要想立穩腳跟,占據一席生存之地,就必須勇敢積極地投身競爭,而要競爭得勝,就要知己知彼。
經營企業,必須知己知彼。《孫子兵法》曾主張從七個方麵知己知彼。我們認為,經營企業,也要從這七個方麵,將自己和對手比較起來,詳細分析:“主孰有道”,誰的上級決策機構及主管更英明?“將孰有能”,自己和競爭對手比,誰的德才素質更高?“天地孰得”,誰的政治、經濟環境、地理位置更加有利?“法令孰行”,誰的規章製度、條例條令更能有效貫徹執行?“兵眾孰強”,誰的職工素質更好?“士卒孰練”,誰對職工培訓抓得好?“賞罰孰明”,誰的獎懲更加嚴明?
經過這番彼己雙方的比較,可以清醒認識彼和己的長短強弱,進而以己之長克彼之短,效彼之長,補己之短,化弱為強,以強製弱,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知己知彼,這是現代的主題,時代的基調。
在文學長廊裏,有一位老少皆知的藝術形象,名為唐·吉訶德,他膽量過人,目空一切,竟然敢同風車作戰。然而,卻因為不懂得知己知彼的道理,貽笑大方。致力於社會競爭的人們,千萬不要效法這樣的人物,應該一日三省,捫心自問:“我是否也有‘同風車作戰’的時候?”
7.知對手之心也很重要知己知彼的目的,在於勝彼,戰勝競爭對手。為此,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就要根據對手的特點,因勢利導,相機行事,即因人製宜。
相傳在宋朝時,有一年,北遼政權的八個侯王帶兵十萬進犯中原。遼兵在距邊關十裏處紮下營寨,隨後派兩名番兵到宋營下戰書,這份戰書隻是一副對聯的上聯,說宋朝如有人對出下聯,馬上收兵,絕不食言。
宋營將士拆開戰書,隻見那上聯寫道:
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均在上,單戈便戰。
宋營將領相互傳閱,無一能對。這時,地方上一位私塾先生聽到了消息,星夜趕到宋營,寫出了下聯:
偽為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都在旁,合手即拿。
答書送走之後,宋營將領對番兵八大王做了初步分析,從戰書上可以感覺到他們目空一切,傲氣十足。看到答書之後,一定惱怒成羞,自食其言,不但不會退兵,還可能來偷營劫寨。於是,做了精密的準備,設下埋伏,並分兵攻打番營。
番兵取回戰書,主將一看,果然怒氣衝天,連夜偷襲宋營。最後,偷襲不成遭暗算,自己的營盤又被偷襲,進退無路,不戰自潰,八大王有的陣亡,有的被擒。
這一故事,是因人製宜方略的成功範例。
曆代兵家,對因人製宜的研究最為到家。兵家所說“怒而撓之”、“親而離之”、“卑而驕之”,就是證明。
“怒而撓之”,如果敵將性格暴躁,就故意挑釁、辱罵使之發怒,使之情緒受到擾亂不能理智地處理問題,盲目用兵,暴露破綻,進而相機殲滅。
“親而離之”,如果敵軍上下親密無間,情同手足,團結一心,那麼,就要利用或製造矛盾,進行挑撥離間,使之離心離德,分崩離析,從組織上削弱敵人。
“卑而驕之”,如果敵將力量強大,驕橫輕敵,可以用恭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示敵以弱,助長其驕橫情緒,等其弱點暴露以後,再出其不意地攻打他。
兵家的因人製宜之術,在其他社會競爭領域未必是全部有效的,但其冷靜理智的處世精神,還是有普遍效用的。
無論在哪一個社會競爭領域,都應該依據競爭對手的心理特點,便宜行事。
獨立不光是要照顧好自己,防護著自己,不但要知己,還要知人、知朋友、知對手、知朋友的心,才會交到真正的好朋友,魯迅說:“人生有一知己足矣。”知對手的心,才會做到真正的成功。這才是做事注意外力相助的作用,注意協作產生合力為你解決難題,使自己事業立於不敗之地的正確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