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華
公民社會是指國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間組織或民間關係的總和,其組成要素是各種非國家或非政府所屬的公民組織,包括非政府組織(NGO)、公民的誌願性社團、協會、社區組織、利益團體和公民自發組織起來的運動等,它們又被稱為介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第三部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民社會的興起,是中國社會整體進步的重要表現。在現代民主政治的條件下,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是和諧社會的必要基礎,公民與政府的合作,是社會和諧的關鍵。公民社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有助於推進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進程,而且也有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助於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有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助於轉變政府職能和改善政府服務的質量。中國的公民社會,不僅在組織形成上有中國特色,而且在活動領域中也有不同於其它國家的地方,這其中,推動中國公民社會建設前行的要素有很多,如中國社會傳統的互助、慈善精神和普遍的社會責任感,政府從一部分社會公益領域的逐步退出等等,但新聞媒體的力量也不可忽視。中國構建和諧社會,首先是構建以公民為主體的和諧社會,媒體以其測評人的角色,維護公民在整個國家和社會中的主體地位,鞏固和諧社會的公民基礎。同時,中國構建和諧社會,也是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分工合作的公民社會,媒體以其代言人的角色,保障第三部門的相對獨立,進而保障和諧社會的有效運行。媒體對公民社會的形成與發展起著一定的推進作用,其"公信力"是公民社會透明度的標尺,是公民實現知情權的主渠道,是公民社會與政府溝通的平台和紐帶,是公民社會對政府實行監督的工具,是公民利益訴求的重要途徑。
一、媒體是公民實現知情權的主渠道
在現代社會,公民具有不可剝奪的知情權。知情權是公民行使一切權利的基本前提,公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是以對公共事務的了解為前提的,沒有知情權,公民的言論自由權、選舉權、參政權都是一句空話;知情權是公民社會監督公共權力的有效手段,如果不能獲取政府的信息,公民就無法選擇、監督政府;同時,知情權還是公民保護自身利益的手段,公民社會要求政府及時公布與公民利益有關的信息,使公民能了解自己的地位,以保護自己。從知情權的內涵和本質上看,公民知情權的獲得,首先需要政治信息和社會公共信息的公開、透明,需要了解政府決策、施政及各種工作情況的信息,了解立法和司法情況的信息,了解與其利益相關的其它各種社會信息。在我國,政府是受人民委托的社會生活的管理者,有責任把社會問題和政府處理社會問題的措施和結果告訴人民,政府通過新聞媒體這一渠道,及時把社會存在的問題和政府的想法公布於眾,這不僅能滿足人民的知情權,而且能使人民同政府很快地形成共識,以便公眾能夠積極有效地配合政府開展工作,起到統一步調、提高效率、維護穩定的效果。2007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就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有著積極的意義。知情權的類型主要有政治知情權、社會知情權、自我知情權。知情權的實現雖有多種途徑,但在中國,對於大多數公民來說,最直接、最迅速、最多的情況是要依靠新聞媒體。換句話說,新聞媒體是公民實現知情權的主渠道。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在信息的無限與公眾獲取信息量的有限、社會生活的無限與新聞選擇的有限、知識的無限與媒體容量的有限的矛盾中,新聞媒體之所以能夠成為公民知情權的主渠道,首先在於媒體的時效性、客觀性和真實性的特質。它能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切入新聞報道領域,對重大的社會現象進行理性解釋,對新出台的法規政策進行權威解讀,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專業化描述,對海量信息進行篩選處理,深度介入,對其中所蘊涵的具有啟發意義的信息給予適當的組合與強化,對其中隱含的發展趨勢與重要機遇給以必要分析。用獨立的見解、獨到的思考、獨特的視角觀察社會,關注公民社會,參與社會潮流,為公眾提供更有見地、更有價值的信息,並引導社會潮流。同時,為了適應公眾的新需求,媒體已不僅僅象過去那樣發布信息,而是讓公眾通過媒體這扇窗,更加全麵地了解世界,媒體通過分析某一信息與世界大趨勢之間的關係,讓公眾從中探究某個信息現象後麵所隱藏的意義,從而知道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機會何在,或者信息對自己的某種啟迪意義。同時,媒體還盡量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公眾對傳媒所涉及的大量報道的背景知識的了解的願望等等。如《21世紀經濟報道》和《經濟觀察報》等報紙,從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切入,通過有責任感的真實和有深度的分析,幫助讀者從社會、思想的角度去探討政策性、體製性的問題。《華西都市報》跨越市民生活報、主流報紙、整合型媒體三個層次,努力用文字描述著成都的現在,用思想影響著成都的未來,早已融入了市民生活,成為該城市部分公民實現知情權的依賴。又如,在2003年的"非典"初期,官方在疫情通報上的閃爍其辭,不僅使公眾的知情權受到傷害,而且也給社會的安定以及疫情的控製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好在政府在後來疫情信息的通報上及時做出改變,通過媒體及時並如實公布疫情、宣傳其嚴重性,使公眾的知情權得到尊重和保護,社會得到穩定,增強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為動員公民社會積極投入抗擊"非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抗擊"非典"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到,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與公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又如媒體呼喚整個社會共同關心困難群眾,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等等。媒體充分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客觀、真實、公平、公正、公開、及時、有效地提供各方麵的資訊信息,為公民社會獲得知情權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動員和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社會各群體共同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