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踐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從俄國十月革命開始,社會主義成為了現實,並席卷了半個世界。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原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建設盡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許多承諾並未兌現,各方麵的原因交織在了一起,最終促使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製度崩潰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抱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宗旨,為實現富民強國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績。鄧小平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通過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為中國人民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合實際的承諾。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分析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界定可以看出,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是手段,這個手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就包含了最終的公平和正義,不允許少數人侵占多數人的勞動,這是最深刻的承諾。隨後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承諾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可續發展觀,強調改革的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並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所以,從毛澤東提出為人民服務,到今天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都深刻地體現出了強烈的民本思想。這些民生方麵的承諾已經很詳細完備了,現在所要做的就是落實,要通過落實來取信於民。目前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第一,確保公平正義。人民群眾都知道,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獲得發達的生產力,立刻實現共同富裕。但是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公平正義,讓差距保持在可接受的合理範圍內。人民群眾不會接受一個富裕但不公平的社會,當然,這個所謂富裕的社會也隻能是少數人的富裕,決不會是共同富裕。所以,必須對市場原則進行嚴格的社會主義調控。如果不調控或者調控不力,那勢必會重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老路。目前出現的諸如山西黑磚窯事件,值得我們警覺。有些人稱這是資本的原始積累,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我們認同這種觀點,那我們就正如鄧小平早就講過的,我們的改革就是走向邪路了,走上邪路最終是要失敗的。目前標誌分配差距的基尼係數已經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警戒線,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當前要做的具體事情就是切實解決三農問題,解決普通群眾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等急迫的問題。第二,堅決反對官僚特權。官僚特權思想本身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格格不入,如果任其蔓延,就是允許它侵害公平正義這個底線。它在侵蝕群眾利益的同時,必然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第三,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積極推進政治體製改革。改革是一個整體,僅有經濟體製改革,而沒有政治體製改革,或政治體製改革不配套,勢必影響改革的總體效果,甚至最終拖累整個改革。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采取不爭論的辦法,但是不爭論不等於不改革。製度才是最好的保障。鄧小平說過,好的製度可以讓好人充分做好事,讓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要讓法治代替人治,道理就在其中。當下社會上出現的許多不和諧現象,都是民主和法製建設不力造成的。比如貪汙腐敗、侵害群眾利益等現象就是因為對權力的監督和製約不夠造成的。當前必須加大對行政管理體製的改革,讓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同時加強法製建設,因為法製是正義的最後保障。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能否成為全民自覺地共識,能否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導健康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能否引領社會思潮,除了要進行積極的正麵宣傳以外,關鍵還在於承諾能否兌現,公平正義能否得到維護。
(作者為北京聯合大學人大製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