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做自己的導演,成就華美人生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不要總是扮演演員的角色,我們要學會導演自己的人生,這樣就能漸漸在團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與他人的朝夕相處中分享快樂,分擔痛苦。
第七章1生活在群體之中,做更好的自己
當今社會成功都是多元化的,李開複認為:“我們每個人的成功都不能去刻意複製他人,或者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但是我們要擁有均衡的人生態度,要善於用智慧解決問題,並不斷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不斷實踐和學習,做最好的自己。”
在與青年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人都關注自己將來的發展,關注自己在公司的價值。學生們自己的價值都體現得很充分,但是還沒有群體生活的能力。在這個互相聯係的社會中,特別是在一個團隊中,缺乏一種團隊精神,會讓我們的生活默然失色。
因此,在給中國的學生們寫第一封信時,他著重談了這一點。以下摘自《給大學生的第一封信》。
[HTK]與大多數美國學生比較而言,中國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要相對欠缺一些。這也許是由於文化背景和教育體製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當我們麵對一個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會時,生活在群體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現,得到更多的收獲,是尤為重要的。
表達和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論你做出了怎樣優秀的工作成績,不會表達,無法讓更多的人理解和分享,那就幾乎等於白做。所以,在學習階段,你不可以隻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中,而應當盡量學會與各類人交往和溝通,主動表達自己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甚至在公眾集會時發表演講,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絕不隻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學的Ambady教授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讓兩組學生分別評估幾位教授的授課質量。他把這幾位教授的講課錄像帶先無聲地放兩秒鍾給一組學生看,得出一套評估結果。然後與那些已經聽過這幾位教授幾個月講課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兩個小組的結論竟然驚人的相似。這表明,在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中,非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同樣重要,有時作用甚至更加明顯。這裏所講的非語言表達方式是指人的儀表、舉止、語氣、聲調和表情等。因為從這些方麵,人們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判斷你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熱情,從而獲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對於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關鍵的。微軟公司在美國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像Windows 2000這樣的產品的研發,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沒有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以前我在別的公司時也曾見到過相反的現象。一項工程布置下來,大家明明知道無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訴老板。因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而花更多的時間去算計怎麼把這項工程的失敗怪罪到別人身上去。就是這些人和這樣的工作作風,幾乎把這家公司拖垮。為了培養團隊精神,我建議同學們在讀書之餘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團體的工作。在與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過程中,你們可以體會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你千萬不要不願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結果與別人分享,擔心別人走到你前麵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無助於你的成功。有一句諺語說,“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試想,如果你的行為讓人覺得“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當你需要幫忙時,你認為別人會來幫助你嗎?反之,如果你時常慷慨地幫助別人,那你是不是會得到更多人的回報呢?
在團隊之中,要勇於承認他人的貢獻。如果借助了別人的智慧和成果,就應該聲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幫助,就應該表示感謝。這也是團隊精神的基本體現……
從李開複的信中我們得到一種智慧,那就是在互相聯係的群體之中生存,要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在團隊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