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2分享讓快樂加倍,痛苦減半(1 / 1)

第七章2分享讓快樂加倍,痛苦減半

李開複一直是一個注重內心感受的人,不管是學業上的選擇還是職業上的轉折,他都跟隨著心走。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他感覺到快樂。

快樂的心態讓他的幸福感倍增,在快樂情緒下他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在與同學的交流中,他總是把這種快樂的情緒傳達給每一個人。

在寫完了給大學生的兩封信後,他發現學生的快樂感受很少,於是在第三封信中,他告訴學生改變不快樂心態的方法,其中有一點就是學會分享快樂,分擔痛苦。

[HTK]科學研究告訴我們,調節自己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知心的人傾訴和溝通。科學的根據是,感情源於人腦的lymbic係統,而該係統主要靠與他人的接觸調節。科學證明,在一起交談的兩個人會慢慢達到同樣的心理狀態(喜、怒、哀、樂)和生理狀態(體溫、心跳等)。因此,若想達到感情的平衡,我們必須懂得依靠別人。與人溝通是提升你的情商和快樂的唯一方法。與世隔絕的人隻會越來越苦悶。西方有一古諺:“有人分享快樂加倍,有人分擔痛苦減半。”馬加爵所謂的真情,應該就是指能分享心情、內心的人吧!

所以,如果你情緒不好,或受了委屈時,應多向父母、朋友傾訴,不要像馬加爵那樣總把話悶在心裏,隻對日記傾訴。馬加爵很苦悶,卻沒有傾訴苦悶的渠道。他說:“我在學校一個朋友也沒有,我在學校那麼落魄……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馬加爵在人際交往中碰到很多障礙,這些障礙帶給他苦悶,而這些苦悶又沒有渠道宣泄,進而造成更大的苦悶。這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其實,馬加爵的內心獨白,證明他是一個有覺悟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困境,可惜他將自己鎖在自我封閉的牢籠裏,讓仇恨把他帶向毀滅。記得去年,“非典”風波,最恐怖的威脅就是被隔離,可是平日裏我們常忽略了心裏的孤立,使我們和快樂絕緣。

要得到快樂,你需要幽默、樂觀的想法和人溝通。在所有的溝通中,笑的感染力是最大的。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笑的感染力超過了所有其他感情,人們總會反射式地以微笑來回報你的微笑,而開懷的大笑更能迅速創造一種輕鬆的氣氛。此外,幽默的笑也能促進相互信任,激發靈感。樂觀、正麵思考的力量是無窮的。近年來憂鬱症已成為全世界來勢洶洶的心理疾病,而其和負麵思考有極大的關係,有些人習慣鑽牛角尖,往悲觀無助的方向想,困在死胡同中。如果能換個角度,半杯水是一半滿的而非一半空的!現在的不如意,代表有無限成長進步的空間。學習檢查自己,常保正念。

無論是驅逐悲傷或是獲取快樂,我們都需要從傾訴和溝通中得到正麵的激勵。最自然的溝通對象可能是你的親人,特別是你的父母。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願意聽孩子傾訴。

但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以我們也需要和知心朋友溝通、傾訴。交朋友時不要隻看朋友的嗜好和個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些會鼓勵人的、樂觀的、幽默的、誠懇的、有同理心的、樂於助人的、願意聽人訴說的朋友。也許你會說:“我沒有這樣的朋友,也不敢去亂找朋友,如果別人拒絕怎麼辦?”如果別人拒絕你,你沒有失去任何東西,但如果別人接受你,你可能因此找到你自己。我希望你也會在尋找好友的過程中,讓自己成為這樣一個會鼓勵人的、樂觀的、幽默的、誠懇的、有同理心的、樂於助人的、願意聽人訴說的人,並盡力去幫助你周圍的親人和朋友。唯有更多人願意付出,快樂才能更迅速地通過人際網擴散。

……

要擁有開放的人生,就要做最好的自己,學會分享。李開複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了美好和幸福,不要獨自享受,把美好的事物與人分享,就會變成很多份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