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優秀學生管理教育問題探究(2)(1 / 3)

輔導員的健康職業人格,簡單地說,就是輔導員在從事大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中所表現出來的職業操守和職業精神麵貌,輔導員的職業人格可表現在職業責任、職業情感、職業習慣等具體行為和理念上,是職業行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認知、情感、意誌的統一體。是“個體作為輔導員這一特定社會角色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中,在一定的社會政治關係、經濟關係和文化環境關係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個性和行為特征的總和,是輔導員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表現的穩定性的行為範式,也是輔導員之所以成為輔導員的主體本質,是輔導員認知、情感、意誌、習慣及其過程的集合體”。輔導員健康職業人格有三個向度:一是積極的人格傾向性,包括輔導員應當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優良的情感和穩定的意誌;二是與職業相適應的素質傾向性,包括輔導員應當具有的任職資格、任職條件和任職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紮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和完備的知識能力體係;三是與主體才目適應的個性傾向性,包括輔導員應當具有博愛寬容、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樂觀向上、公平公正、誠實守信、平易近人等性格特征,能夠進行有利的自我調節、有力的自我約束、有效的自我完善。

二、高校輔導員健康職業人格的倫理價值

高校輔導員作為一種以人格影響人、塑造人的職業,在倫理價值上首先表現為從事輔導員職業所應當具備的健康人格,即職業人格。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崗位是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對象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逐步確立和成熟的大學生,以人格感化學生的事業對輔導員的職業人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充分挖掘高校輔導員健康職業人格的倫理價值,引導高校輔導員形成健康的職業人格,成為新形勢下高校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校輔導員健康職業人格的倫理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職業責任。職業是一個社會性和個體性相統一的中性概念,從社會性的角度看,職業是人們為了謀生和發展而從事的相對穩定的、有收入的、專門類型的社會勞動;從個體性的角度看,職業是人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存在並扮演的一係列社會角色。“職業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為生活所得、發揮個人能力並為社會作貢獻的持續性的活動”。職業包含了三個要素,即物質訴求、價值實現和社會貢獻。任何一個職業,都包含著特定的職業責任,愛崗敬業是任何一種職業最核心的倫理價值要求,“愛崗”必須首先“知崗”,“知崗”是“愛崗”的基礎和前提。就高校輔導員而言,“知崗”來源於對輔導員職業的認同。當前,高校輔導員職業的社會認同度還比較低,社會對輔導員缺乏應有的尊重,輔導員還沒有建立起職業應有的自豪感、使命感、責任感。輔導員工作是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的工作,其職業行為應當始終伴隨著必要的價值追求,必然擔承著相應的職業責任:一方麵,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日常管理的實施者、成長和發展的指導者,是學生學業的促進者、生活的引領者、困難的幫助者、思想解惑者、心理的疏導者、人格的矯正者、人生的導航者;另一方麵,高校輔導員又是大學生思想的先導、道德的模範、行為的榜樣。這兩個方麵的職業責任,體現了高校輔導員應有的不同於其他職業的道德自律、職業良知和自我意識。

2.職業情感。職業蘊涵著一種精神力量,體現為人的一種情感價值追求。心理學認為,情感的需要是人們最深層的、最根本的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程度,直接影響到個體積極性的發揮。高校輔導員根本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麵發展,輔導員積極的職業情感對於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意義十分巨大。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當前,由於輔導員接受管理的部門多,臨時性的應急性的任務多,使輔導員行政化管理痕跡過深,他們往往疲於應付,常常處於被動狀態,工作方法簡單,容易出現工作倦怠的現象。“輔導員的工作倦怠常表現在情緒倦怠感,對工作的冷漠感和低成就感三個方麵”。輔導員的工作倦怠與積極的職業情感是格格不入的,高校輔導員積極的職業情感有兩個方麵的核心要求:一是指高校輔導員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衷心熱愛、創造精神和奉獻精神,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輔導員道德覺悟、團結協作、廉潔從業、為人師表的形象;二是指高校輔導員發自內心地對學生予以平等的關心、愛護、理解並尊重,發自內心地對學生予以平等地關注、期望、信任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