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衛
優秀學生是學校在一定時間段對各方麵表現好的學生的肯定或褒揚。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因為其暫時的表現好,管理放鬆,甚至嬌寵,致使一些優秀學生出了問題。因此針對優秀學生的特點,加強對優秀學生的管理教育,是學校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一項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簡單分析了優秀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提出了如何管理好優秀學生的思想方法。
優秀學生發生問題的表現形式雖然是不同的,但究其犯錯誤的根源,無外乎是內因、外因兩個方麵在起作用。從內因表現看:
1.思想不成熟,經不起挫折。由於青少年學生處在成長的過程中,各方麵都沒有完全定型,特別是在這大變革的年代,社會上五花八門的東西像衝擊波,一陣陣波及並非世外桃源的校園,他們覺得什麼都新奇,什麼都想接觸、學習。喜歡在頭腦中編織順利到達理想彼岸的夢幻,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都考慮得不多,形成了與成年人不同的特點。如他們愛學習,接受新事物快,又容易輕聽輕信,缺乏獨立思考。順利時,易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看不起其他同學,以致聽不進不同意見,慢慢地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在先進行列中掉了隊;遇到挫折時,又容易片麵地分析問題,消極地接受教訓,覺得萬事皆休,自暴自棄,失去進取的信心。
2.理論根基淺,拒腐能力差。他們雖然通過學習自然科學和政治常識以及必要的道德教育,但是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知識貧乏,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曆。因而看問題易看現象忽視本質。有時憑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優勢,和青少年固有的自尊心、好勝心去做事情,缺乏對事物的深刻分析、了解和認識,當碰到是非界線不清,良莠不明的事物迎麵而來時,就會出現猶豫、彷徨,甚至作出不正確的選擇,錯誤的追求,好惡並吞,以致走了彎路或是陷入泥坑不能自拔。
3.進步的動機不純,目的不明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是父母的普遍心理,但有的家庭、親友不恰當地施加壓力,使學生上進心摻雜上“私利”的成分,背上了“隻有學習成績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這樣,當他們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後,就認為萬事大吉,不再繼續努力,自我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績裏,而一旦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難,就覺得一切都完了,感到沒有前途,有的甚至走向反麵。
除以上三個主要的自身原因外,老師、學校領導,特別是班主任對他們的管理教育不嚴,方法不當也是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主要表現在:
1.是思想上偏信偏愛。個別班主任往往不是積極地維護三好生、優秀生的威信。對他們的表揚、批評缺乏辯證法,即使他們有了缺點也怕公開批評會影響他們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即使批評,也是輕描淡寫地說幾句,不觸及思想實質。
2.是管理上忽視、放鬆。有的班主任對如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對如何搞好三好生、優秀生的管理教育都重視不夠。往往是督促學習、交代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總以為他們的覺悟高,表現好,能自己管理自己。放鬆教育管理,還表現在對他們的思想變化重視不夠,不能及時教育引導。
事物總是處於發展變化過程中,品學兼優的學生也不例外,如果放鬆對他們的管理教育,他們也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對優秀學生的管理教育,必須加強。
1.要辯證地看待優秀學生。優秀學生思想基礎比較好,積極要求上進;學習刻苦,接受新事物快;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有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在學習工作中起著模範帶頭作用,是班級建設的排頭兵。但是,也由於他們與其他同學所處的地位不同,成長進步的條件存在差異,在思想上理想上的追求不一樣,決定了他們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因此,在管理教育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教育具有針對性。
從整個優秀學生的群體分析,有穩定型和搖擺型兩種表現形態。穩定型的優秀學生,思想基礎比較牢固,對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既定目標,一般不易發生動搖,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在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自我修養比較好。對待這部分優秀學生,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引導,幫助他們逐步確立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堅定信念,使思想境界不斷有新的升華。搖擺型的優秀學生,表現為思想基礎不牢固,他們之所以要求上進,一般是因為某種原因,為了某種目的,一旦受到一些挫折,目的和願望沒有達到,思想就會出現波動。對這部分學生要注意調動積極因素,幫助他們端正爭當優秀學生的動機,引導他們向穩定型發展。在管理教育中要研究工作方法,以鼓勵為主,批評要恰當、適時,允許反複,防止急於求成,一蹴而就;在教育內容上,應從基礎抓起,逐步提高;在要求上不宜過多,起點不宜過高,要為他們的學習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