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關於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1 / 3)

董凡

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著一個學校的校風、校貌,是一個學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管理水平高低已成為衡量學校綜合水平、學生素質的一個標準。隨著近幾年來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後勤社會化的不斷深入,並軌後的“雙選”就業政策等新形勢,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是我們學生管理者應該不斷探索與思考的問題。

一、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標是培育合格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自覺實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輸送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具體講,學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關心大學生的政治進步,使他們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他們具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分析、研究、麵對和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誠實守信,友愛互助,正確的處理個人、集體、國家三者的利益關係,逐步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黨中央、國務院對於全麵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複雜的國際、國內政治形勢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任務決定了它必須始終不渝的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不渝的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有了這個指導思想的正確指導,學生管理工作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真正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培養合格人才的艱巨任務。

二、建立科學、規範、完善的學生管理製度,形成良好校風

高教改革的迅猛發展,大學越來越成為沒有“圍牆”的校園,大學生個體之間、個體與學校之間的權利和利益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迫切要求學生管理工作運用法律和規章製度調節和規範各主體之間的關係。根據國家有關教育的法令法規,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和整理《學生管理辦法》,並做到學生人手一冊,嚴格執行。在此基礎上,堅持學生操行考核量化製度和紀律競賽,全麵考核每個學生每天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麵的情況,並根據考核情況進行綜合評比,用紀律競賽量化班級,用操行表現量化個人,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鼓勵了先進,鞭策了後進,有力地保證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風校紀。

三、必須始終堅持教學相長的基本原則

衡量大學生成才的唯一標準是德才兼備。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始終把道德標準貫穿於工作的整個過程,作為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這既是黨交給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我們整個學生管理工作的歸宿。另一個標準就是才能標準,或者叫知識尺度。它與道德標準是一對孿生姊妹,一刻也不可偏廢,兩個輪子支撐著學管工作的正常運轉。試想,假如一支軍隊道德標準雖然很高,如果一遇戰事就不堪一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軍隊也不是一支好軍隊。同理,如果我們高校隻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思想,偏廢了專業知識的學習,那樣我們培養的大學生也不能稱其為合格人才,最多隻能算是合格的政治寵兒,同樣不能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任務,更談不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

實現大學生成才的根本途徑是必須始終堅持教學相長的基本原則。這就要求學管幹部在對大學生進行管理中,必須始終堅持教學相長的基本原則。所謂教,主要體現在老師對知識的傳授,所謂學,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作為高校的學管幹部必須十分清楚自身的工作任務,必須十分清楚自身在學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自覺地把學生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教學工作上,處處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相長,培育合格人才。如果單純地追求學生管理效果,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管理工作就失去了自身的存在意義和存在價值。工作實際中,有時會出現教、學兩張皮的情況,思想上的誤區在於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教學檢查是教學部門和老師的事,學生管理工作是學管部門和學管老師的事,人為的皮肉分離,遇事扯皮,這是不應該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學部門和老師在任何教學環節中,都應該主動自覺的做學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對學生的班風、班紀、行為舉止等小事及時教育引導。學管幹部更應該時刻過問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引導政治方向的同時引導學習方向,實現教學相長,最終達到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