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關於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3 / 3)

2.法律法規、校規校紀教育。依法治校,依法對大學生進行管理,是新時期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隨著全社會民主法製教育的深入,大學生的民主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客觀上講這是我們學生管理的一大優勢,是社會進步的具體體現,水漲船高的氛圍有利於我們做好學生管理工作。但從另一方麵看,這也客觀地要求我們學管隊伍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的水平。哪些是學生的權利,哪些是學生的義務,要了如指掌。否則,不僅做不好工作,有時還會撞上南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句空話,它有實實在在的內容,這個內容就是依法辦事,依校規校紀辦事。要真正實現這一點,就必須經常對學生進行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教育,整個學生隊伍的法律意識增強了,我們的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我們的管理對象才能知法、守法,才能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3.文明行為舉止教育。大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而且還是優秀品質的形成過程,在這個優秀品質的形成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體現是文明行為舉止。人才具有豐富的內涵,大見精神,小見行為,舉手投足間向外界展現著自己的素質。古人雲:“有禮則有德,有德則有才,有才則有學。”其文明行為舉止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對大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文明行為舉止教育,就是要克服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教育他們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該怎樣做,哪些不該怎樣做,使優秀的品質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為畢業後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經常進行安全防範教育。人的一生時時刻刻與“安全”二字發生著聯係。幼兒時的跌倒,磕磕碰碰、摔壞胳膊腿有之;年長以後丟失錢物、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等亦有之。怎樣管好自己,做好安全防範工作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安全教育方麵,我們不能單獨從安全的角度看待安全教育,應從學生管理工作的整體角度來看待它的必要性,這樣才能提升學管工作的整體水平。比如,一個學生的錢包丟了,他要考慮自己的生活怎樣維係,如果是在宿舍丟了,他會懷疑其他同學,造成相互猜疑,相互指責,導致一個宿舍的同學思想不穩。如果有一名同學出了意外事件,一個班的同學會驚恐、憂慮,導致一個班的學生思想不穩,甚至會影響到全學校,增加了學管幹部的工作負擔,有時會給整個學管工作帶來被動。因此,安全防範教育不是可有可無,更不能一次性到位。隻有堅持安全防範教育經常化,常抓不懈,才能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才能防患於未然。人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學生管理工作自然也就在不聲不響中全麵提升了。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變被動為主動,確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學生看成既是管理對象,同時又是管理的主體,在管理中充分發揚民主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加強自我管理。學生管理活動實際上是一個過程,人性化更多的是體現在管理過程中。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要有平等的交流溝通的渠道,保證給學生一個充分說話的權利,這是人性化的重要體現。在重大管理決定之前,要建立學生參與製度,尤其是重大處分之前,一定要給予學生申訴的機會,這是一項重要的民主權利。在管理中一定要堅持公開、公正和公平,凡與學生相關的規章製度都要讓學生知曉,凡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項要實行公示製度。同時還要注意,在具體執行規定過程中,也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隱私等等。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一步科學化、製度化、法治化。我們相信隻要不斷學習和積極探索,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一定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為人才的培養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