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關於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2 / 3)

四、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主要扮演四種身份:班級工作的組織管理者,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者,學業上的指導者,班級活動的策劃者。在這四種身份中,組織管理是基本,班主任代表教育主管部門對班級工作進行管理,後三種身份是班主任的延伸。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要積極推行人文管理,注重感情投資。對班幹部的培養既要教給他們管理方麵的知識,又要使他們懂得管理的方法和途徑,還要教育他們牢固樹立集體主義思想,具有團隊合作精神,這就需要加強情感交流和溝通,利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幹部,這樣不僅可以減輕管理班級的壓力,而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又讓學生幹部得到實際工作的鍛煉。課堂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場所,學生在課堂內能接受老師準確無誤傳授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但有的同學自控能力差,上課隨意缺課遲到,給其他同學造成不良影響,也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引導學生幹部做好考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定期公布班上的出勤情況,對經常不上課的學生,通過班幹部進行監督,並幫其找到原因,克服缺點,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當代大學生既有開拓、進取等積極的一麵,同時也有價值取向多樣化,缺乏責任感,怕吃苦等消極的一麵,作為班主任一方麵要積極地引導和指導,既要注意學生隊伍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還要區別不同的學生情況和不同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學業上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及創新等指導。作為班主任除要求學生上好每一堂課外,還應主動出擊,幫助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改變高等教育所造成的“接受知識能力較好,解決實際問題一般;完成給定任務的能力較好,大膽創新能力一般”的怪現象。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策劃者,主要體現在班級活動的選擇上,在具體的操作中,班主任需通過學生的年級及專業特點來合理地選擇活動,通過活動體現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思路。

五、充分發揮學生幹部在學生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總是少數,而被管理者是多數,少數人要把多數人組織、管理起來,使學生工作有序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尋找得力的助手,培養骨幹力量。學生幹部是高校實施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核心力量。作為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骨幹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利用學生幹部的主體作用。學生幹部來自於學生,服務於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學生幹部在校領導、老師和廣大學生之間“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其可信度和可親度是無可替代的,其時效性和真實性也是無法比擬的。對學生思想、學習、生活情況的了解,管理者不可能時刻與每一位學生麵對麵地交流,隻能通過學生幹部掌握信息,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暴露出來的矛盾及時進行分解和溝通。在學生群體中,由於他們來自於四麵八方,思想素質高低不一,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學生中間涉及的情況和暴露出來的問題多種多樣,僅僅依靠班主任、任課老師、輔導員顯然是不夠的,必須把學生幹部吸引到學生管理隊伍中來,協助管理、參與管理,發揮學生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及模範帶頭作用,提高學生管理效果。

六、必須加強常規教育工作

1.做好立誌成才教育。立誌成才教育就是政治教育,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從目前的大學生年齡上看,普遍是剛剛步入18周歲的青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處於成長形成期,思想可塑性很大,尤其當前社會上的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還在通過各種途徑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對青年學生進行世界觀教育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樣立誌,立什麼樣的誌,為誰成才,成什麼樣的才,客觀地擺在大學生的麵前,使得我們不得不認識它的時效性和長效性。學管實際工作中,隻有我們經常對大學生進行立誌成才教育,才能確保我們培養的人才合格,才能確保我們培養的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