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成因及疏導(2 / 2)

另外,受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崇尚物質,輕視精神。交往中,共同誌趣,性格相似,價值取向一致,思想深度相當這些精神層麵的需求,正逐漸被物質利益性的追逐所替代。即使是在大學生的“趣緣圈”中,也充滿了“利益”的味道。

四、網絡普及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影響

大學生的交際方式也在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除了電話外,短信聊天的交流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特別是網絡的不斷發展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的快捷便利使相當多的同學選擇網絡交流方式,統計報告表明,我國網民中10~29歲的占66.7%,另就網民身份來看,學生所占的比例最大,約占33.2%,遠高於其他群體。網絡的介入,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也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一方麵,網絡增強了人際交往的主動性、互動性,使得人際交往更廣泛、更快捷,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為大學生提供了流露情感、展現自我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需求,同時也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推進了大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進程。但與此同時,願意深層次地麵對麵交流和寫信的人數與過去相比則大幅度下降。網絡交往衝擊著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削弱現實交往中信任感、責任感和道德感。網絡普及後,許多大學生過分沉溺於網絡交往,參加現實人際交往的時間會逐漸減少。一些沉迷於網上交際的大學生,往往因為疏於現實交往,將所有心事都交給了網友,缺乏現實交往的動機,導致其現實人際交往的勇氣與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與培養。

五、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健全心理谘詢體係,調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態

社會的複雜化導致人際關係的複雜化。在大學生處理人際關係碰到困難時,應該在第一時間得到心理專家的幫助。因此,建立健全校園心理谘詢體係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首先,設立心理谘詢室或心理谘詢中心。引進專家坐診,學生們可以通過電話預約、留言預約以及在線服務等多種形式進行心理谘詢。通過心理谘詢室(中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準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強化對大一新生的心理引導。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周邊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並且新生剛入學時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否也為其今後人際關係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調,這就使大一新生人際關係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校谘詢體係可通過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輔導、建立完整的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檔案、班級結對活動、優秀大學生現身說法等手段使新生能夠盡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人際交往模式。

第三,加強對大四畢業生的就業心理輔導。擴招後的就業競爭壓力,導致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畢業以後的生活很茫然,隨之而來的是精神緊張和人際關係的衝突出現。如果高校開展一些怎樣求職、麵試和創業方麵的知識的話,能有效的緩解大四畢業生的緊張心理狀態。

(二)開設相關課程,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和自我防範意識

針對一些學生由於交際能力有限以及缺乏一定的防範意識而導致的問題和困惑,可以開設社會心理學、社交禮儀等方麵的課程,也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前來開展培訓講座,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教育,提高大學生處理人際關係溝通的能力,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向學生介紹與不同人群相處的經驗。

(三)暢通大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溝通渠道

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目前,很多高校中師生關係呈越來越疏離的趨勢。老師不能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這在網絡環境下是十分危險的。而輔導員又是最直接與學生交流的老師。因此,輔導員要想了解學生,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這就有賴於兩者之間溝通渠道的建立。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人際聯係

高校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增加大學生發展現實中的人際關係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了解,使他們在一起學習、工作、勞動、娛樂中建立正常健康的人際關係。輔導員應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接觸社會,與現實中的人正常交往。幫助學生建立與人合作,樂於與人分享自己成就的良好品性,以現實生活中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帶動網上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

參考文獻:

[1]沙蓮香.社會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寧傑.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困擾源.青年探索,2007,5(2).

[3]薛冬雪.大學生人際交往消極影響因素管窺.校園心理,2009,6(3).

[4]張俊傑,姚本先.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