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有製改革。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實行了多種經濟並存,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從一開始就把打破單一所有製改革作為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改革的所有製中,除原有的公有製外,還逐漸發展起來了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三資企業等。這些所有製形式產權明確,從一開始就脫離在國家的直接控製之外沒有了國有企業的種種優厚、優惠條件,什麼都得靠自己去爭取,但更重要的是,也沒有了國有企業的那麼多的製約,企業有權去決定自己的產供銷,人財物等。企業領導人有權獨立地決策,企業有了更多的機遇,也伴隨著更大的壓力。這種權力的充分性和環境的艱巨性無疑是十分有利於企業家的成長的。
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主要是根據兩權分離的原則,實行廠長負責製、承包製和股份製試點工作。承包製使國家對企業間的直接幹預少了,企業的自主權多了,固定資產仍然能夠增值。股份製是使國家僅僅作為股東與企業發生關係,企業的自主權得到了充分尊重。無論是承包製還是股份製,都為企業家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因為在這種經營方式下,企業家所承擔的社會和政治功能大大減少了,因而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產品經營上。
第二,價格體製的改革。企業家做出經營決策所依據的各種信號中價格最重要。在價格為國家指定的情況下,價格往往不能反映商品的價值和供求情況,是一種扭曲的信號,這不僅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難於適應市場的需要,而且使企業不能完全公平競爭。另外,企業僅僅是價格的完全被動的受體,沒有權力參加價格的製訂。這些都嚴重地阻障了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家的形成。15年的價格改革,無論是前期的“以調整為主,調放結合”還是後期的“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乃至於近幾年的大多數商品的價格放開,都使得絕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出市場來決定,價格成為反映價值和供求關係的信號,從而為企業的正常經營和企業家的成長創造丁一個適宜的外部環境。
第三,生產企業領導人的機製的改革。企業的領導人的產生方式直接決定著企業領導人和政府的關係以及企業領導人的行為。改革以前,企業領導人是由國家任命的,上級主管部門決定企業的負責人。這就是上級及國家保留了對企業的直接行政幹預,同時,企業領導人為保持其地位,他所關心的可能主要不是企業本身的效益,主要不是盯著市場,而是如何執行上級主管的指令,主要是盯著市長。顯然,這與企業家這個稱號是格格不入的。改革後,首先是擴大了廠長(經理)的權利,使他們從純粹的上級指令執行者而成為有―定自主權的經營者。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國有企業出現了各種經營方式,相應地,企業領導人的產生也或多或少地198擺脫了國家直接任命的單一方式,除原有的上級指派這種形式外,還出現了職代會選舉,招標投標,董事會聘用等多種產生方式。這後麵幾種產生方式重在考察企業領導人的水平,經驗、成績等,而且,一旦產生,企業領導人就有著相應的自主決策經營權。企業領導人產生機製的這種轉變為企業家的成長提供了前提條件。
此外,還有企業各項權利落實。決策體製的改革、分配體製的改革等。正是這些改革和理論上、認識上的突破,使得我國湧現出了一批富有創新精神和改革精神的企業家。如果作一耝線條的分類,我國目前的企業家隊伍是由下麵幾類企業家組成的。一是私營企業主。他們自己出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是名符其實的老板。二是鄉鎮企業家。他們是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而成長起來的農民企業家,他們在簡陋的廠房裏,利用簡陋的設備,奏響出了雄偉的交響曲。三是民辦髙科技企業家。他們文化水平髙,大多出自於髙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且多以自己的科研成果的市場化而起步。四是供職於“三資”企業的企業家。他們多由聘任而產生,洋味足,是一個有著自己特點的企業家群體。五是立足於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企業家。他們所經營的企業既大且老,在國計民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前幾類企業家相比,他們擔子更重,難度更大,受的製約更多。
15年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企業家,企業家群體的湧現是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同時,企業家隊伍的崛起也極大地推進了改革開放,企業家成了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推動者。盡管如此,我國企業家隊伍的現狀仍然存在著諸多不盡人意之處,仍然滿足不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
一是企業家隊伍的人數太少,雖然每個企業都有一個乃至數個企業領導,但企業領導與企業家並不能劃等號。在我國數百萬個大小企業領導中,能真正稱得上是企業家的為數不多,這遠遠滿足不了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是企業家素質不髙。在西方,企業家大多受過較多的教育,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和冒險精神。而我國,企業家大多文化水平較低,特別是觀念很落後。比如,不少私營企業主稍微發達後,不是進行資本積累,而是修房子,修墳墓,吃喝玩樂,講排場,比闊氣。有些國有企業領導人不是自覺地去追求資產增值和技術進步,而是行為短期化,在管理和經營中,仍喜歡計劃經濟甚至封建經濟的那一套,市場觀念不強。可以說,我國的企業家隊伍與西方大型股份製企業的管理人員大不相同,倒類似於資本主義早期的創業者,但又沒有他們那種崇尚勤儉的新教倫理精神。因此,企業家隊伍仍須發展壯大,企業家素質仍須不斷提髙。
三、企業家隊伍的培育
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家的成長是一個自然過程,有其客觀規律。它一方麵依賴於其活動舞台的搭建——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麵要求企業家自身素質的提高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但從前麵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也與外在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密切相關,而且這一點還可以是製約我國企業家成長壯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國必須進一部深化體製改革,為企業家階層的產生創造一個寬鬆而適宜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