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 市場經濟與企業家(1 / 3)

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順利轉軌,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麵麵,可謂前無古人,今無參照。下麵我們以企業轉軌的重要推動力量一企業家為主題,擬就企業家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我國企業家隊伍的現狀和企業家隊伍的培育三個方麵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企業家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企業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登上社會經濟生活舞台並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我國現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化過程中,迫切需要有一支強大的、懂業務又具有敬業精神的企業家隊伍。

第一,它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需要。各國的實踐證明,市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我國之所以要放棄實行了多年的計劃經濟而轉向實行市場經濟,目的就是要使資源配置方式從主要依靠計劃而轉向主要依靠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發揮著特殊的功能。因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信號係統健全,即各種信號是逼真的,而非扭曲的,信息是暢通的而非受阻的;二是信號受體敏感,即信號受體能對信號變化做出敏感反應。顯然,這兩個條件在我國目前是不完全具備的。而從宏觀來看,企業家的使命在於,通過自己的經營活動,使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使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它能準確捕捉信息,善於抓住機會,使自己的生產經營盡可能滿足市場需要。因此,企業家隊伍的發育和壯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上述兩個條件的不足,使市場逐步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第二,它是轉換企業經營機製的需要。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市場經濟要求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求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此,現有企業必須轉換經營機製,對於如何轉換經營機製,現在理論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即根據現代市場經濟的企業組織形式,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股份製改造。這也要求造就一支企業家隊伍。因為股份公司運作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兩權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別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所有者不能任意幹涉經營者的經營,隻能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來表達自己的意圖,經營權歸屬於出董事會聘用的職業化的經理階層(企業家階層)。可見,一支精明強幹的企業家隊伍是順利實行股份製的前提條件,它直接關係到企業經營機製能否順利轉軌,關係到企業能否有活力。

第三,它是建立和完善市場體係的需要。市場體係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媒介。但我國現在的市場體係既殘缺不全,又有很大的封閉性,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靠誰去完善呢?一種思路是靠政府,由政府直接參與市場和市場體係的建設,並發揮主角作用,這種思路不無可取之處,因為在一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要在比較短的時期內使市場體係建立並完善起來,是離不開政府的導入的,盡管如此,我認為政府仍不能代替企業家在市場結構中的作用,因為企業和企業家是市場運行的主體,沒有企業家的市場是無效率的市場,我國現行的經濟運行機製之所以難於發揮典型市場運行機製的功能,重要原因之一是前者由政府官員推動,而後者則基本上由企業家推動。而且,現在市場運行中存在著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如交易行為不規範、市場信號失真、市場秩序混亂、市場管理不嚴等,也迫切要求企業家隊伍盡快壯大。因為企業不僅在市場體係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而且還可以通過它的理性經濟行為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市場體係的缺陷。關於這一點,日本學者池本正純曾有過精辟的論述:“對某種投入的生產要素而言,或因沒有市場,或因市場交易難於調節,不能圓滿履行合同,致使價格體係不能髙效率地發揮作用,而企業家的作用就是要彌補這種不完善的市場結構機能,去充分調動尚未市場化的生產要素,使它高效率地發揮作用。”

第四,它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需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但它僅僅是潛在的生產力,它變為現實生產力還需有個轉化過程。這個轉化過程的快慢和效率取決於許多因素,如經濟發達程度、國家有關政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轉化途徑的選擇。一般說來,科學技術的轉化有三條途徑,即政府、企業和科研單位,其推動者分別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科技人員。

在有些國家如日本、韓國等,政府在科技生產力的轉化中確實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難免周期長、效率低,靠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來推動,雖有直接、快速等優點,但不符合社會分工的要求,不利於科技特別是基礎科學的發展。而企業和企業家則不然。企業家的創新衝動和對利潤最大化目標的追求,使企業家無時無處不在注意和吸收新的科技成果,這是企業家的天性,人類工業發展的曆史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從蒸汽機在工業上的應用,到生產的機械化、電氣化以至自動化,以及電子計算機和機器人在越來越多的崗位上對人手和人腦的替代,所有這些成就,無一不是在企業家們的直接和間接推動下完成的。

第五,它是建立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調控體係的需要現代市場經濟是由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但這種調控主要是一種間接調控,而不是直接調控,調控手段主要是經濟的、法律的,而不是行政的。這就要求調控受體能夠自由接受和自主處理各種經濟參數,並朝著符合政府意圖的方向調整結構,改進經營。當廣長(經理)是由各級主管部門任命,僅僅是作為政府指令的執行者時,企業對市場信號,包括政府指定的經濟參數的反應是遲鈍的,因而間接調控體係難於建立起來。而企業家是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成也市場,敗也市場,因此,它對市場信號的反應敏感,間接的宏觀調控體係也就有了調控受體的基礎,

可見,企業家隊伍的發育和壯大,即是經濟體製改革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企業家隊伍的現狀

在傳統體製下,企業領導有上級主管部門任命,企業是行政機構的附屬物,不需要也不可能出現企業家,以至於我國1979年出版的《辭海》竟沒有“企業家”這一名詞,後來還為企業家的階級屬性而爭論不止。不過,15年來,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開放實踐,一方麵對企業家的產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麵又有意或無意地為企業家的成長壯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