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 不能正確對待牢騷,忽視非正式的意見(1 / 1)

一些管理者對下屬職工的正式意見能夠正確對待,能夠從中發現對企業管理有用之處,並且虛心接受,但他們對下屬的牢騷卻不感興趣,認為職工的滿腹牢騷隻是發泄不滿,偏激,意義不大。他們認為自己的管理措施很正確,必須使用鐵的手腕。他們不注意善後工作,對自己的過分之舉,也未曾考慮下屬職工的承受程度。這對於管理者,是一個明顯的弱點。管理者應注意聽取下屬職工的牢騷,注意信息反饋,做好職工的情緒調節和善後工作,從而有利於上下級關係的正確發展,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任何人都不能保證做事十全十美。作為管理者,由於所處的地位不同,因而會遇到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事情,不可能將任何事情都處理得十分妥當,不可避免地會使職工因不滿而發泄牢騷。他們尤其會對於工作崗位安排,工資等級、福利待遇、住房等方麵宣泄自己的情緒,發牢騷。

管理者遇到這種情況,應當冷靜客觀地加以分析,再采取相應的措施,化解下屬的不滿情緒,理順上下級的關係,建立良好的企業氛圍。如果對牢騷有偏見,一概置之不理,不加分析,會漫不經心,那麼下屬的牢騷必然會導致下屬職工情緒不好,工作效率下降,對企業發展是十分有害的。

由於管理者工作紛繁,可能顧不上處理下屬的牢騷問題,使下屬感到更加有情緒,如果這種情緒在職工中傳播開來,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必須髙度重視、嚴肅對待,並釆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首先,要采取關心的態度,主動詢問為什麼有人會發這,樣的牢騷,都是哪些人發這樣的牢騷,這些牢騷是否帶有普遍性,引起牢騷的原因是什麼?是他們牢騷太盛,無理的怒氣,還是管理者的過失造成的?這虛心自問耐心傾聽對方的牢騷,有時會發現,有些牢騷雖是消極的,含有諷刺意味,但是帶有一定的傾向性,並且有一定的緣由,這樣客觀地進行分析,就能發現自己工作中的某些失誤,進而采取措施加以改進。管理者除了給予下屬發牢騷的時機和場合外,還要耐心地進行分析、評價,否則下屬會認為管理者隻是在應付自己而已,使一些積極的,健康的,有利於事業進展的良好意願,由於采取發牢騷的方式得不到采納利用,進而使下屬對領導失去信任,埋沒了一些人才和建設性的意見。

其次,要區別引導,采用慎重的態度,由於下屬所處環境的差異,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存有很大差別,牢騷的發泄也是各種各樣,因此,對待下屬的牢騷,一定要區別對待,有的受無政府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影響,一不合自己的心願,就牢騷滿腹,怨氣衝天。對此,管理者就應嚴肅批評,並指出其危害。有些是采取討論式的、消極的語言來發泄不滿,對此,就應從正麵進行說服,使其通過正常渠道向上級組織反映,以求得解決。有些是積極、合理的直接反映問題,對此就應廣泛地征詢,認真地聽進去,從中擇善。領導者受到下屬的反對,責難和抱怨,固然不好,但是如果能正確對待,聽到平時聽不到的“背後語言”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這對自己今後的行動,無疑是有很大裨益的。

領導者在處理牢騷的原則上,一定要采取審慎的態度,經過實地的調查,考證,分析後,根據牢騷的性質和發生的過程進行酌情處理,切不可草率處之,帶有偏見和個人的情緒,進行打擊報複。杏則,其結果隻能加深下屬的不滿情緒,產生抵觸情緒,使下屬對領導失去信賴,思想包袱越積越蜇,牢騷越積越多,工作積極性會受到嚴重的挫傷。

對待牢騷宣泄的態度如何,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管理者的氣度和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如果管理者不能客觀地評價下屬因某種理由而引發的心中不滿情緒,心存報複打擊心理、或者是處理牢騷不能公正、客觀、帶有個人偏好,根據自己的喜怒情緒而不顧下屬的實情偏聽偏信,處理不當,造成的最終後果隻會產生強烈的負效應,不僅有損領導自身形象,而且會在重建和諧的人際關係上再設障礙。

作為領導來講,處理牢騷,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但牢騷一旦化解,則不應耿耿於懷,由於下屬不滿情緒所引起的不愉快就應該到此結束,和好如初,從而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之中,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心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