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英雄遲暮上陽之悲(3)(1 / 3)

見從武則天的身上打不開缺口,反張派決定從二張兄弟的其他親戚人手,以敲山震虎之術,來削一削張氏兄弟的銳氣。但事實證明,想通過這個辦法來使他們自我覺醒,也是根本行不通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就放蕩不羈、貪圖享樂,這樣的人怎指望他去約束自己的行為。

於是他們又找到了另外一條途徑,既然法律是公正無情的,那就通過司法手段來做一個了結。他們決定從二張的經濟問題人手,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最先被開刀的,就是二張黨羽之一的李迥秀。武則天在侄子武三思的建議下,決定在萬安山修建興泰宮,李迥秀就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為了能使錢財最大限度地流入自己的腰包,李迥秀沒少花心思。而他的這一切非法操作都被司法官員瞧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因為人贓俱在,李迥秀坐實了貪汙腐敗的罪行。李迥秀當即被摘了相貂,貶謫到地方上去當刺史了。

李迥秀的中飽私囊也牽連出張氏兄弟的貪汙案件。張氏兄弟麵對巨額的數字,驚慌不已。但是在武則天的默許之下,那些保張派又齊心協力將張氏兄弟的命運軌跡扳了回來。

眼見即將成功的事,突然半路夭折,反張派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決定發起第三輪進攻。他們派出了兩個重量級人物,宰相韋安石和唐修瑕。看著反張派不斷地拿張氏兄弟問罪,武則天不勝其煩。為了六根清淨,她一紙委任狀,將他們調離了京城。

張氏兄弟在武則天的羽翼之下,巋然不動。而反張派卻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但是他們的戰爭並沒有結束,而是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同年十二月,洛陽城內出現了一批飛書,飛書上說張氏兄弟有謀反的跡象。這可把他們嚇壞了。因為幾年前他們曾找過一個術士看過相,這術士說他們有帝王之相。雖然當時他們並沒放到心上,可這批飛書倒是提醒了他們。這件事攪得他們寢食難安,感覺即將大禍臨頭,便跑到武則天的麵前痛哭流涕地交代了事情的原委。

慣看人間秋月春風的武則天,知道這兩兄弟根本不具備謀反的本事,便沒有追究。事情到了這裏,本該結束了,可沒想到半路又殺出了一個程咬金,讓這件事直接明朗化了。一個叫楊元嗣的人直接到衙門說張氏兄弟圖謀不軌,有謀反之意。既然是謀反這等重罪,就得立案調查。武則天隻好將他們交給宰相韋承慶、司刑卿崔神慶和禦史中丞宋璟三人共同審理。宰相韋承慶是二張的黨羽之一,所以一直為其開脫。但宋璟作為反張派的核心人物之一,立刻展開反駁,兩者相持不下。

本想趕快結案的武則天,看見宋璟那副認真的模樣,知道事情恐怕是暫時解決不了了。但是事情拖得越久,就對二張越不利。武則天決定像上次一樣,支走宋璟,把二張拯救出來。於是她一紙調令,將宋璟調往揚州審理舊案。說來宋璟還真是一個個性鮮明的強硬派角色,他堅持以“中丞非軍國大事,不當出使”為由,抗旨不遵,武則天隻好撤了命令。沒過幾天,她又想出一招,讓宋璟去處理幽州都督貪汙案,宋璟又給頂了回來。如此三次,宋瑕就是決不奉旨。

可是宋璟忘了,法律再大也大不過皇權。最終張氏兄弟還是被武則天救走了。武則天如此袒護張氏兄弟的做法,讓官員看清了張氏兄弟在武則天心目中的重量。但是武則天如此明目張膽地袒護張氏兄弟,無疑將自己推入了與萬民為敵的深淵。

經管真諦“說”

在間接逼死了李顯的兒女,並成為皇權趨向李氏的阻礙後,張氏兄弟成為眾矢之的。作為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必然是備受嗬護。為了保全二人,武則天不分青紅皂白地打壓反對派,並最終站在法律的對立麵上,不惜一切代價袒護著他們。我們不難理解,人到晚年的武則天對於張氏兄弟非常依賴,所以她的全力保護也是人之常情。不過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武則天一生中少有的敗筆,她為了張氏兄弟成為了萬民之敵,奮鬥一生得來的政權已是岌岌可危。

為了兩個寵臣而動搖帝位,武則天的做法實在是因小失大。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因小失大更是大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趨之若鶩,最終得不償失的事件屢見不鮮。為降低管理費用,培訓部門削減培訓費用,總務部門降低報紙雜誌費用,雖然完成了相關的項目指標,但是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安全部門減少了安全生產教育的投入,少交了相關保險,就有可能增加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而且一旦發生了事故也缺乏必要的保障;技術部門片麵追求設計降低成本,在沒有進行充分的壽命實驗的情況下,就匆忙實行國產化,雖然完成了年度部門指標,卻給若幹年後產品在用戶處增加了故障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