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德這句近乎挑唆的話,擊中了武則天的要害。回想當年自己為了帝位而使用的種種手段,富有此經驗的武則天怎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武則天聽從了李昭德的建議,馬上罷掉了武承嗣的相職,就算後來又重新起用了他,也是旋拜旋罷,不允許長掌相權。
李旦的皇嗣地位算是暫時保住了。可還沒容得李旦舒心,麻煩事兒又來了,這一次的導火線卻是由一個和皇位八竿子打不著的女人引起的。這個女人是武則天身邊的婢女,長得頗有幾分姿色,也有那麼一絲聰明伶俐,很得武則天的賞識。她喜歡上了皇嗣李旦。本來在後宮中通過巴結皇位候選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宮女和不得誌嬪妃的唯一出路。這個雄心極大的女人便決心拿下李旦,做自己後半輩子榮華富貴的籌碼。因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每天引領李旦朝拜武則天,她利用職務之便,百般色誘李旦,可一輩子在母親的魔掌之下生活的雛鷹,怎敢對母親身邊的紅人下手。無論對方怎樣出牌,李旦隻做出一副懵懂無知的樣子。
李旦的堅決不合作態度,激怒了這個女人。她決定給李旦一些顏色瞧瞧。她心想,李旦之所以不接受她,是因為他身邊已經有了兩個女人。隻要消滅了他身邊的女人,她就有機會了。然後她炮製了厭勝事件嫁禍給李旦的兩位妃子。武則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手起刀落,殺了這二人。
雖然事後揪出了事件的元凶,但武則天並沒有打算為冤死的兩位兒媳平反,她要用王妃的死來敲山震虎,震住自己的兒子。不但如此,她還禁止百官私下探望李旦,違令者一律腰斬。武則天的命令大於天,沒有一個人甘冒著生命的危險去與武則天博弈,李旦被完全孤立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賊心不死的武承嗣揪住了這個機會,決定好好利用一番。他一紙告密信遞到了武則天的手中,說李旦要謀反,武則天立刻派了酷吏來俊臣來審訊此案。來俊臣在東宮架起刑堂,一派騰騰殺氣。東宮的宦女樂工頓時抱頭哭作一團。李旦一看這情形,覺得自己是難逃一劫了。
眼見人頭落地之時,一名喚作安金藏的樂工跳了出來。他大喝一聲,皇嗣並沒有造反,我願意剖心證明。話罷便反手拿刀刺進自己的腹腔,頓時血漿四濺,五髒六腑都流了出來,讓平時凶神惡煞的來俊臣傻了眼。安金藏用自殺的方式,換回了武則天作為一個母親的良知,她決定放過李旦。但自始至終,她都沒有立下太子。
歲月更迭,江山更老人亦老,如何解決接班人的問題成了橫亙在武則天麵前的首要問題。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武則天做了噩夢,心神不安,馬上找來狄仁傑幫她解夢。狄仁傑的一番解釋,讓她覺得立兒子為太子不但是民心所向,也是天意所為。但是,要讓武則天接受武周政權一代而亡的事實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恰在此時,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打破了這種膠著的狀態。臣服於唐的契丹民族在武周時期不斷發展壯大,翅膀硬起來了就不願再受中央王權的管轄,想自立門戶。為了尋求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便將視線投注到被廢的李顯、李旦身上。契丹的這種反應讓武則天始料不及,她的心理防線再次被打破。
最後使武則天心理防線決堤的則是張氏兄弟。作為武則天尊前的玩物,他們也清楚,他們得勢是用美貌從主人那裏換來的。但是主人年事已高,離駕鶴西遊的日子並不遙遠。萬一哪天醒來,主人不在人世,他們又該如何是好呢?在吉瑣的遊說之下,為了自己的前途命運,張氏兄弟不斷在武則天耳旁吹風,武則天就順水推舟,做了這個人情。接回了自己那個已經被廢了十五年的兒子李顯及其家人,重立為廬陵王。
經管真諦“說”
歲月如刀,在武則天的臉上刻下道道皺紋。隨著年事漸高,武則天也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為了登臨帝位,武則天耗盡半生。機,終於奪取了李氏的江山。如果讓兒子繼承皇位,就意味著把江山向李氏拱手讓回,這是武則天所不願看到的。因此,武則天把目光瞄準了武氏後人。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李昭德從三個角度出發,向武則天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得出的結論是——不能立武氏後人為太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武則天心中不願,可還是從大局出發,召回了被貶的李顯。
大局,即整個局麵,整個局勢。
大局事關局部部署,事關團隊凝聚力,事關人心冷暖。如果企業管理者不能從大局上進行宏觀把握,局部的團隊運作就得不到有效地執行,團隊的凝聚力就會因為諸事不順而有所瓦解,下屬對上司的信任度和好感度也會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