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道教印由於其教義的一貫性以及其使用上的民間性,其時代特征往往不像官印那樣明顯,特別對於唐代以後的道教法印而言,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了。對這一曆史時期的道教法印的鑒別,除了綜合考慮鈕製與印文形態諸要素外,還要考慮印體厚薄與印文刻鑄深淺兩個因素,如印台厚度在0.5厘米以上、印文鑄出、字溝很深者,當為宋印;若印台厚度與上述宋印同,但印文係刻出、字痕淺的,則為金印;若印台厚度在0.5厘米以下,印文係刻出且字痕淺者,就要考慮是否元代印了。

佛教約在西漢晚期開始傳入我國中原地區,東漢時期在統治階級上層中流傳,經魏晉南北朝的發展,到隋唐時遂成為富有中國特色的宗教。但佛教印遠不如道教印那麼發達,唐以後的佛教用印內容多為“佛法僧寶”,其中佛即釋迦牟尼,法即佛經,僧即僧眾。“佛法僧寶”印是佛教信徒鈐於道場疏(即佛教徒做道場而拜懺祈禱時所書寫之“文疏”)及“曹官牒”(即代還受生經)上的重要印信。但“佛法僧寶”印能確定為宋代的仍然較少,更多的還是元、明間物,相應的鑒別方法可以參照使用宋元明道教印的鑒別方法,多著眼印台厚度與印文刻鑄深淺等時代因素。

在基督教傳入中國的同時,也帶入了一種基督教用以區別不同派別的徽章。這種徽章過去往往被視為肖形印或元押,如羅福頤先生主編的《故宮博物院藏印選》選入此類印章兩方,在其目錄中就標明為“萬字押”。傳世品中有不少這類印章,如《尊古齋璽印集林》一書就收錄了一大批,今所見似以陝西地區出土數量最大。這些印章均為銅質,形式較特殊,印麵鏤空,鈕式多為半環鈕。在北京榮寶藝術品拍賣公司1996年秋季拍賣中,有所謂十字押一品,通高1.4厘米,即此種基督教徽章,估價1100~1200元。此類徽章的具體時代至今尚難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