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強調,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到二0二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製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麵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係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係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
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全會指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製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製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麵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製,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也是團結和睦的社會,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
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部署。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環境治理保護。要加強製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製度、法律製度、司法體製機製、公共財政製度、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製度。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要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麵利益關係,完善應急管理體製機製,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要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要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本領,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製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製,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要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機製和工作機製,明確工作分工,搞好協調指導,增強政治敏銳性,加強對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千方百計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黨章和法紀學習教育,加強黨員幹部黨性鍛煉和思想道德修養,健全防範腐敗的體製機製,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監督,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營造和諧的黨群幹群關係。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黨的十七大於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會號召,全黨同誌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銳意進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
社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完成了預定的各項任務,勝利閉幕。
這次全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同誌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一年來,中央政治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就,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取得新的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實踐再次有力地證明,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信賴,完全有能力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全會全麵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了《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個《決定》,繼承、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境界。
《決定》全麵、深刻地闡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和定位,強調我們構建的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指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麵貫徹《決定》精神,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紮實工作,努力奮鬥。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正確的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牢固樹立和全麵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積極推進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文化體製、社會體製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同時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齊心協力促進社會和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努力提高領導和諧社會建設的本領,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製,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要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機製和工作機製,加強對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吸納社會工作人才,提高專業化社會服務水平,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營造和諧的黨群幹群關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已經具備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迎來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曆史機遇。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萬眾一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果,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人民日報》2006年10月12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