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難點提示
1.重點
(1)婦科腹部手術病人一般護理的要點。
(2)婦科腹部手術疾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卵巢腫瘤、子宮頸癌)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
(3)婦科腹部手術疾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卵巢腫瘤、子宮頸癌)的護理問題與護理措施。
2.難點
(1)子宮頸癌手術病人的護理問題與護理措施。
(2)卵巢腫瘤的分類。
(3)運用護理程序對婦科腹部手術病人進行護理。
第一節 婦科腹部手術病人的護理
一、手術的種類
婦科腹部手術按部位主要分剖腹探查術、子宮全切或次全切術、附件切除術、子宮全切及附件切除術、子宮根治手術、腫瘤細胞減滅術等,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將手術分為擇期手術、限期手術和急診手術三種。
二、手術前病人的主要護理問題
1.知識缺乏缺乏疾病發生、發展、治療、護理知識。
2.抉擇衝突與難決定手術方式、範圍有關。
3.焦慮與擔心手術是否順利及術後恢複有關。
三、手術前病人的護理
1.做好一般外科腹部手術病人的護理2.皮膚準備術前一天應完成個人衛生、手術區域皮膚準備,皮膚準備的範圍是上自劍突下,下至兩大腿上1/3,包括外陰部,兩側至腋中線。並注意臍窩部清潔。
3.腸道準備
(1)一般手術:於手術前1日灌腸兩次或口服緩瀉劑,病人能大便三次以上便可。
(2)可能涉及腸道的手術:腸道準備應從術前3天開始進食無渣半流質、給予腸道抗生素,術前1日進行清潔灌腸。
4.陰道準備
消毒液陰道衝洗後術晨用消毒液行宮頸、陰道消毒或僅術晨用消毒液進行宮頸、陰道消毒。
四、常見的護理問題
疼痛:與手術創傷有關。
活動無耐力:與麻醉、手術有關。
有體液不足的危險:與可能出現術後出血及攝入不足有關。
有感染的危險:與手術有關。
五、護理措施
1.做好一般外科手術病人的術後護理
2.子宮全切的病人應注意觀察陰道分泌物的量、顏色、性質及性狀等以判斷陰道傷口的愈合情況。
3.留置管的護理包括腹腔或盆腔留置引流管及導尿管,注意留置管道是否通暢、引流物的量、質、色。留置尿管一般保留12~48小時,按一般保留尿管病人護理。應盡早拔除尿管。
4.臥位術後第二天應讓病人采取半臥位,其目的有便於引流、使炎症局限、減輕疼痛、利於呼吸。並應定時翻身、注意肢體的活動。
5.出院指導出院以後應加強營養,注意休息與活動的比例,活動以逐漸增加的方式;根據手術的大小禁止性生活和盆浴1~3個月;對出現陰道出血、發熱等異常征象者應及時就診;出院後1個月到門診複查;保持外陰部的清潔、幹燥;勤換內衣、褲。
第二節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在發展中國家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多發生於30~50歲的婦女。宮頸癌分為鱗癌及腺癌,鱗癌占95%。轉移途徑最常見的是直接蔓延,其次是淋巴轉移、血行轉移。
一、高危因素
確切病因不清,高危因素有早婚、性生活過早、性生活紊亂、多胎、宮頸炎、通過性生活傳播的一些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Ⅱ型、人乳頭瘤病毒、人巨細胞病毒等)、地理環境等。
二、分類及臨床分期
(一)分類
1.按組織學分類分為鱗狀上皮癌(95%)、腺癌,而鱗狀上皮癌按細胞的分化程度分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鱗癌,腺癌又分為:黏液腺癌、宮頸惡性腺癌、鱗腺癌。
2.根據癌發展不同階段的病理改變分類癌前病變(宮頸不典型性增生及宮頸原位癌)、浸潤癌(早期浸潤癌及宮頸浸潤癌)。
3.按腫瘤的生長方式及形態分類分為外生型、內生型、潰瘍型、頸管型。
(二)臨床分期0期原位癌。
Ⅰ期癌灶局限於子宮頸。
Ⅱ期癌灶超過宮頸,陰道浸潤未達下1/3,宮旁浸潤未達盆壁。
Ⅲ期癌灶超越宮頸,陰道浸潤已達下1/3,宮旁浸潤已達盆壁,有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者。
Ⅳ期癌灶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潤膀胱黏膜及直腸黏膜。
三、護理評估要點
1.症狀與體征
(1)症狀:主要表現為接觸性陰道流血、陰道排液,晚期表現為疼痛、轉移器官的相應症狀,由於長期疾病出現消瘦、貧血等惡病質,有轉移者在轉移部位出現轉移結節。
(2)體征:外生型可見子宮頸上向外生長的呈息肉狀或乳頭狀的突起,向陰道突出形成菜花狀,表麵不規則,觸之易出血;內生型則見子宮頸肥大、質硬,宮頸管如桶狀。由於癌組織壞死、脫落,有惡臭。婦科檢查可捫及兩側盆腔組織增厚、結節狀,有時形成冰凍骨盆。
2.輔助檢查子宮頸組織細胞學檢查是常見的、簡單的早期發現宮頸癌最有效的方法。其次還可以用碘試驗、陰道鏡檢查、宮頸及頸管活體組織檢查以確診。
3.心理社會表現。
四、處理原則
以手術為主,配合放療和化療。手術治療適用於Ⅰa期至Ⅱa期,無並發症及禁忌證的病人。多采取子宮根治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切除範圍包括子宮、輸卵管、陰道上段、主韌帶、陰道旁組織及盆腔內各組淋巴結。放射治療適用於年老、嚴重並發症或Ⅲ期以上不能手術的病人。早期以腔內放射為主,晚期則以體外照射為主。手術加放射治療,用於癌灶較大、先進行放療使病灶局限後再行手術治療或手術後疑有淋巴或宮旁組織轉移者,放療作為手術的補充治療。化療主要適用於晚期或者複發轉移的病例,也可以用於手術、放療的輔助治療。
五、常見的護理診斷及醫護合作性問題
排尿異常:與宮頸癌根治術後對膀胱功能影響有關。
營養失調:與長期的陰道流血造成貧血及癌症的消耗有關。
焦慮:與子宮頸癌的不良預後有關。
六、護理措施
1.提供預防保健知識宣傳與宮頸癌發病有關的高危因素及定期普查,早期發現、早治療。一般婦女應1~2年普查1次,檢查內容包括,宮頸細胞學塗片、盆腔檢查;有異常應及時就診。
2.心理護理與病人溝通,一起尋找引起不良心理反應的原因;向病人講解宮頸癌發生發展的過程及預後,並強調早發現、早治療,預後較好;讓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治療後的效果,取得家屬的配合;教會病人采取積極應對心理應激的措施,如向朋友、家屬傾述內心的感受,尋求別人的支持和幫助等。
3.術前準備術前3天需進行陰道準備,一般每天行陰道衝洗2次,衝洗時動作應輕柔;給予清潔灌腸準備。
4.術後護理
(1)保留尿管:由於子宮頸癌根治術手術範圍大,可能損傷支配膀胱的神經組織,膀胱功能恢複緩慢。所以一般留置尿管7~14日,甚至21日。因此,應做好保留尿管病人的護理。
(2)幫助膀胱功能恢複:常用的方法有①盆底肌肉的鍛煉,在手術前,教會病人進行肛門、陰道肌肉的縮緊與舒張練習,術後第2日開始做盆底肌肉的練習。②膀胱肌肉的鍛煉,在拔尿管的前3日開始夾尿管,連續3日,每2~3小時放尿1次,鍛煉膀胱功能。③導殘餘尿,拔管後,囑病人1~2小時排尿1次,並觀察尿量。排尿後,導殘餘尿,如殘餘尿連續3次在100ml以下,證明膀胱功能恢複尚可,不需再留置尿管;如殘餘尿超過100ml,應及時給病人再留置尿管,保留3~5日後,再行拔管、導殘餘尿,直至100m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