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酗酒藥癮性關係和艾滋病(2 / 3)

我第一次見到理查德德是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他剛撞爛他的第二輛跑車。他才高二,是學校足球隊的明星球員,和氣友善,人見人愛。理查德德在課業上的表現中等,不過後來成績稍有提升。十五歲的時候,他和幾個朋友在家裏的地下室抽大麻,被逮到過一次。父母為此和他討論了好久,禁足他一個星期,並且接受兩次家庭治療。父母認為那件事已就此解決。理查德德的父母很富有,對兒於很慷慨,他幾乎要什麼有什麼,而他也善用他的魅力,從父母和別人那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在他十六歲生日那一天,理查德德的父母送了他一輛全新的紅色跑車,那是他去年一直跟父母要的東西。有了跑車,他在同伴之間更受歡迎了。他也樂於享受自己的地位,所有宴會他都去參加。因為他是個足球明星,再加上有夥伴在一旁煽動,他喝酒喝得越來越凶。在他得到車後十個月,在一場宴會結束後,他開車回家時,撞上路上的積雪,車子打滑,最後翻到水溝裏。幸好他係了安全帶,安全帶救了他。父母知道他酒後開車的事,大為光火。他們也知道他一直有喝酒行為,把他斥責了一頓,但最後並沒有深究,視它為青少年常有的行為。

接著,理查德德的父母帶他去見一位專門治療物質濫用的專家,對方建議理查德德進一步接受谘詢,並且加入戒酒團體。利查去麵談了幾回後,發現他不喜歡那個谘詢師,開始無故缺席。他的父母忙於工作,根本不知道他有沒有按時去谘詢。沒多久,他連戒酒團體也不去了。理查德德的父母沒有發現他繼續喝酒和用藥的跡象,而他的學業成績也稍有改善。在他十七歲生日那天,他們給了他一份驚喜的禮物——第二輛跑車。理查德德向父母保證,他以後一定不會酒後駕車。

事實是,理查德德非常善於隱瞞父母他喝酒和抽大麻的問題。他參加宴會次數增加了,一個星期有時三四場。他的成績又開始下滑,但他說服自己不必太在意,反正他不打算進頂尖的大學,二、三流的學校就夠了。他不擔心未來,寧可享受眼前的生活。他的父母則以他在體育上的表現,以及他成功的社交生活為榮。

第二次車禍是在他上學的途中。理查德德超速又闖紅燈,與一輛在疾駛中、準備左轉的車子撞個正著。幸好,兩個駕駛人都沒有大礙,但兩輛車子都全毀。第一次來我這裏接受谘詢的時候,脖子上還打著石膏,不過他的心情卻很好,還能自我嘲笑一番,說自己的運氣太糟了。他的父母態度則謹慎多了。他因為經常遲到,所以那一天才會闖紅燈,想趕上第一堂課。理查德德的開車技術令他們擔憂,顯然他的生命隨時有被奪去的可能。他們也擔心他時好時壞的學業成績。

至於那天早上他之所以會趕不及上學,是因為前一天晚上他到了半夜才回家。他到一位朋友家去看電影,還喝了兩罐啤酒。幾次谘詢下來,他的問題越來越清楚,顯然,他和他父母都忽視了他物質濫用的嚴重程度。這個年輕人在十四歲之前,一直是個好學生,然後他開始喝酒、用藥,情況日益惡化。最近那幾個月,他一周吸大麻、喝酒三到四次。要戒除他的習慣,他需要比上一次更強製性的方法。我推薦他到一家勒戒效果良好的醫院,接受戒斷治療,並接受密集性的谘詢,以及加入支持性的團體。

理查德德一口否決這項提案,認為他之所以發生車禍意外,和物質濫用無關。一次是因為路麵結冰,車子打滑,一次是因為他趕著上學,以致作了一次錯誤的判斷。他父母則顯得猶豫不決,不知道兒子到底該不該接受治療。他們曉得他的問題和喝酒有關,但他們不認為兒子酗酒。如果他住院接受勒戒,留下紀錄,對他的名聲不好,當然,還有他們的名聲,恐怕會影響他以後申請大學。難道光是密集地谘詢不夠嗎?基於現況的考慮,答案是:不夠。

理查德德的父母決定去找另一位他們認為比較有彈性的治療師。後來理查德德又斷斷續續地接受了好幾次谘詢,最後他上了大學,事情便告一個段落。在理查德德上大學後第一個學期,筆者在一次社交場合碰到傑森的父親。他告知,理查德德自從開學之後,酒喝得更凶了,並開始逃課,在學期結束時被學校退了學。他搬回家和父母同住,替他的父親工作。現在他正在接受谘詢,並且參加戒酒的支持性團體。他有了第三輛跑車,因為他上班需要交通工具。

也許你要問,如果他當初接受住院勒戒,情況會有所不同嗎?當然,我們不能百分之一百肯定這一點,但是,就我們對物質濫用問題的了解,當事者如果不接受密集性的強製治療,情況隻會更惡化。否認問題隻會加深問題的嚴重程度。

關於物質濫用,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父母有能力幫助孩子減少喝酒和用藥的次數,幫他們“降低致命的風險”。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通常青少年會濫用物質,這和高壓力、缺乏問題解決能力、學業問題以及缺乏父母支持有關。所以,父母如果能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給予支持,以及協助他們發展應付問題的能力,就能降低他們物質濫用的情況。要教導孩子如何作選擇,考慮行為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做出負責任的決定。同時,要教孩子如何抗拒同伴的壓力,並學會對抗大眾媒體上有關吸毒、喝酒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