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酗酒藥癮性關係和艾滋病(3 / 3)

接受勒戒對於已經有物質亂用問題的人來說很重要。需要明確的是,要尋找有經驗的專業醫師和谘詢師。父母絕不能放棄,或不加理會。這種問題是能夠治愈的,而且越早治療越有效。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如果父母自己有物質濫用的問題,一定要尋求協助。如果父母本身言行不一,再怎麼用規勸、教訓或威脅的方式,也很難讓青少年聽進去。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明辨是非和問題的輕重。

性、艾滋病和未婚懷孕

艾滋病在現在看來是一個可怕的概念,它主要是通過性來傳播的。早期的父輩會對青少年諄諄告誡:“結婚之前絕對不要有性行為。”過去二三十年,這一條準則已經有所修改,由“不要有性行為”,變成“最好不要有性行為,更不要懷孕。”現在則變成“最好不要有性行為,更不要染上艾滋病,也不要懷孕。”如果父母覺得這些建議聽起來曖昧不明,青少年恐怕會比父母更困惑。有些信息強調婚姻和禁欲,有些卻又傳遞“安全的性行為"這樣的信息,在這同時,他們從大眾流行文化不斷接收到大量有關性的信息和畫麵中,似乎又一再暗示他們要接受性行為,再加上青春期荷爾蒙分泌的驅使,同伴的壓力,真的讓人一頭霧水。

大部分的青少年會開始對性感到好奇,並且更意識到這個問題。這時候是和他們討論關於性議題的好時機,不過,有些父母會在孩子更年幼的時候就談論。孩子到了青春期的發育階段,對自己身體的變化不僅好奇,也會感到焦慮。他們想知道他們的發育情況是否“正常”,或是不是“太慢”。必須讓他們了解,每一個人的發育速度都不相同,他們必須學著接受自己的生理狀況,不要因此而自卑或自嘲。特別是女生,在她們開始發育的時期,要讓她們了解自己生理上的變化,要她們不要害怕這樣的轉變。有些女孩有經痛的症狀,這時父母和老師都要給予支持,以幫助她們度過生理上的不適。

性知識教育

現在很多時候人們都避免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認為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其實不然,父母和老師要根據事實,直接告訴青春期的孩子有關於懷孕、避孕、生產和性病等方麵的信息,讓他們擁有基本的常識。父母也要和孩子討論有關價值觀、婚姻和他們對性行為的看法和期待。價值觀的議題最好在親子之間溝通,未必要在傳遞性教育的課堂討論。

有些父母擔心,讓孩子知道避孕的知識,等於間接鼓勵他們進行性行為。但就我們所知,這一層顧慮並沒有事實上的依據。父母要往另一方麵去想:孩子要是缺乏避孕的知識,他的無知可能會增加他得到艾滋病的風險。有多少父母願意冒這種風險?有多少青少年應該承擔這樣的風險?在這個艾滋病流行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承受不起這種風險。教導青少年禁欲的價值觀也值得推崇,但我們不知道有多少的青少年有足夠的責任感和自製力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盡管父母可以塑造孩子擁有婚後才發生性行為的價值觀,仍然要讓他們知道有關避孕的知識,並且討論什麼才是負責的行為。

父母同時要以務實的態度和孩子討論有關同伴壓力、媒體的性行為信息,以及懷孕後果的問題。父母和孩子之間雙向溝通的方式會比父母單方麵說教有效得多。除了溝通和信息之外,青少年還需要父母和家庭的支持。那些較缺乏安全感、覺得不受關愛的孩子,比較容易在同伴的影響下發生性行為。在這方麵,家庭再度扮演重要的角色。家庭的關愛和接納,以及在價值觀、期望和行為塑造的功能,能幫助孩子更能抗拒外界的壓力。

現在有很多青少年懷孕的事情發生。對於青少年懷孕,這恐怕是人生中少數會影響人一生的大事。這通常都是不小心的結果,但也有些是事先計劃好的。成人們可能無法理解,但有些女孩的確會因為覺得孤單,而決定要生一個孩子做伴。當然,生孩子絕不是解決孤獨和缺乏關愛問題的方法,和同伴及長輩建立互相關懷的關係,才更切合實際、更負責,也更健康。除了情緒的因素之外,經濟上的考慮也是青少年不適合懷孕的主因。青少年懷孕會為寶寶和青少年本身帶來困擾。因為這個因素,很多青少年最後選擇放棄扶養權,把孩子交給別人收養,或幹脆拋棄嬰兒。

青少年總會有約會,建立異性關係等行為。對於青少年的約會、建立異性關係以及性行為等問題,父母要怎樣做才是對他們合理的要求呢?大部分的青少年在十六歲之前,寧可和一群夥伴在一起,並不想兩兩單獨約會。父母對這樣的狀況會覺得比較放心。很多父母禁止十六歲以下的女生單獨和男生待在汽車裏。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父母都要和孩子討論這方麵的限製,但不是要加強他們刻板的性別意識,像男生在性方麵要顯得進取,女生要保護貞操這類的觀念。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曉之以理,讓他們明白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以及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是什麼。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