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那些大眾媒體上一再宣揚的刻板形象才最具“母化”和“癱瘓機能”效用。關掉你家的電視,合上那些自助書籍,好好地看一看你的父母,那是自你出生便本著一片善意盡心盡力照顧你、愛護你的人。他們能怎樣“毒化”你?維持一輩子的關係怎麼會沒有衝突和傷害?但不能因為如此,就自家庭關係中退出來,或者視父母為幹涉和麻煩的製造者。鄙視父母或冷落父母,都是做孩子的不該犯的錯。
父母和成年子女遵守的十二條規範
人際交往中,成人與成人之間關係要暢通,自然有些原則要謹守。互相尊重最重要,同時還要相互體貼和敏銳觀察到對方的狀況。而坦誠和信任是建立合作和親近關係的基礎。保持關心、樂於相助的態度能溫暖人心,特別是在生活中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的深度和時間的久遠,不是任何其它的關係所能相比的,即使孩子成年也一樣。下麵列出十二條父母和成年於女相處的原則,作為建立一個良好關係的基礎。
一、接納他人,並欣賞每個人的獨特性。你真的欣賞孩子發展出的性格嗎?如果是,請把你的欣賞以真誠、帶感情的態度說出來。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讓父母失望了,並且一輩子活在這樣的陰影之中。不要讓你的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同樣的,父母也需要聽到孩子的讚賞以及感激的話。
二、對孩子的關心可以永遠存在,卻不比永遠的負責。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就認為自己的責任已了。就這一點來說,父母的確應該剪斷臍帶。但不是因此就把孩子從自己的生活排除,而是要給他們為自己做主的機會:包括他們要住在哪裏,要做什麼工作,要嫁娶什麼樣的對象等等。除非孩子能為自己的生活做主,否則他們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熟,不可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父母如果不先了解孩子的想法,自作主張地想影響孩子的重大決定,就是犯了幹涉的大忌。
三、孩子的錯誤和失敗不再總是與家長有關。父母可以影響孩子,但不能控製孩子,在他們小時候不行,他們長大了更不可能。你扶養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作法,到了成年之後,他更有能力決定他的方向。如果他們做了錯誤的決定,招致不好的後果,錯誤不在你身上。你並沒有虧欠那孩子什麼,所以沒有必要有罪惡感。
四、做孩子的生活顧問,但不可過多地幹涉。當孩子詢問你意見的時候,父母可以當個很好的回饋者和信息提供者。如果父母長篇說教,拚命想把自己的看法灌輸給孩子,那情況就不妙了。說教即使對年幼的孩子都沒有什麼效果,現在怎麼還可能會奏效呢?仔細地傾聽,幫助他們找出他們自己想要的答案,必要的話,和孩子腦力激蕩一番,但千萬別說教。
五、分享自己的經驗最有用。分享你的經驗和你所知道的事情。最好的教訓是我們自己得到的教訓,因為那是真實的,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你是不是也曾和老板處不好?大學的時候被當過處分?如果你的孩子有類似的問題,和他們分享你的這些經驗。孩子現在已經是成人,他們會以不同的角度來看你,視你為一個真實的人。要誠實,因為誠實帶來信任,而信任帶來更多的誠實。歲月帶給我們的好處就是智能,其中一項智能就是懂得欣賞誠實。以你自己的生命活出這項原則,在你的談話和表達中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誠實。盡管孩子上了大學,他們依然會模仿你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