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印刷新術(二)(1 / 2)

郭大路大搖大擺闖進鐵匠鋪:“李大眼,李鐵匠,又在衝著我給你的那幾把破刀流口水?我早過了,你逼我也沒用,我手裏就隻有這幾把刀,至於這刀是怎麼打出來的,一時三刻和你也不明白,這涉及多種微量元素,我隻知道裏麵需要添加鎳、鉻等,至於鎳、鉻是什麼樣子的,如何得到,我也不知道。”

李大眼連忙收起刀具,不滿地瞪了郭大路一眼:“我知道你這刀肯定是從你的救命恩人山中老人處得來的,你跟著他十多年,卻沒學到真正的本事,我要是你爹,早就一巴掌拍過來了。”

郭大路聳聳肩膀――封神山中的不知名的山中老人已經成了他一切行為的最好借口,還省得他解釋了――郭大路問道:“李大眼叔叔,我請你做的兩樣鐵器做得怎樣了?”

李大眼走到一邊,從櫃子裏翻出了兩個物件遞給了郭大路:“就這兩個物件,你大眼叔隨手就做好了――我,你這又是準備折騰啥?”

郭大路細細打量著手裏的兩個鐵器,一個是一枝鐵筆,筆頭尖尖的,另一個,則是一塊鐵板,隻不過鐵板底部凹凸不平,有著無數細的顆粒。

郭大路摸了摸鐵板上的細顆粒,笑道:“大眼叔好本事,這兩樣物體可有大用處,我要用它們在草紙上印出文字呢。”

李大眼呆在當場:“什麼?印刷文字?這鐵筆倒是能在竹簡上刻字,可這鐵板又有什麼用處?我隻見過用硬木雕版印刷的,沒聽過用鐵板鈍印刷的。”

郭大路笑道:“這兩個鐵器怎麼用,你等會兒就知道了,大眼叔,麻煩你把周木匠請來,我們一起商量一下這印刷萬張肥田方的事兒――這事兒我可是答應了湯筆貼式的,男子漢大丈夫,一口唾沫一枚釘,到就要做到。”

很快,李大眼、周木匠以及浩哥兒、傻大個一起來到了郭大路家,郭大路麵對著眾人好奇的眼神,從懷裏掏出了一個物件兒:“將這東西放在鐵板上,然後用鐵筆在這東西上刻字,再用油墨塗在這東西上麵,就可以在草紙上印刷了。”

郭大路掏出來的東西,是一卷蠟紙。

蠟紙、鐵筆、鐵板再加上油墨,這在以前的學校裏,可是最常用的印刷用品,郭大路以前在孤兒院沒少看到老師用這些東西自己印報紙、出試卷,隻不過後來有了打印機、複印機後,這些手工用品自然就淘汰了。

郭大路此前在垃圾桶傳來的垃圾中,現了一卷蠟紙,據他猜測,這蠟紙應該是師範學院的某個教務室扔棄的,類似這樣的舊物品長時間扔在角落裏,正好碰上大掃除什麼的,就整理了出來,隻不過在如今微信滿飛的年月,誰又會去用蠟紙,自然直接就進了垃圾簍裏。

郭大路正是有這蠟紙在手,才有底氣答應黃筆貼式印萬張肥田方,為他揚名,要不然,真要讓他動手抄,手都要抄斷了。

周木匠心翼翼地接過郭大路手裏的蠟紙,攤開在陽光下,仔細查看著,用手指刮了刮,甚至用鼻子嗅了嗅,遲疑道:“這是什麼?紙嗎?不過這紙好薄,嗯,上麵似乎還有層蠟。”

郭大路笑道:“沒錯,這東西就叫蠟紙。用鐵筆在蠟紙上刻字,然後用油墨一塗,油墨就從刻過字的地方,印到了下麵的草紙上,刻什麼印什麼,簡直就是立等可取。”

李大眼在旁邊重重一拍大腿:“唉呀,這可是好東西,這比什麼雕版方便多了!”

周木匠卻考慮得更多:“油墨――剛才郭哥兒要用油墨,難道普通的墨汁不行?”

郭大路知道,印刷術雖然是古代中國明的,但是在很長時間裏一直沒有采用油性墨汁,而活字印刷,尤其是金屬活字印刷,最關健的卻是油墨的使用,而蠟紙更需要油墨,普通的水墨根本用不了。

郭大路點點頭:“周大叔真是聰明,沒錯,這蠟紙印出一定要用油墨,不過這油墨並不神奇,隻不過是普通的墨和蓖麻油調和在一起就行了,至於油墨怎樣的比例最適合印刷,大家可以多試幾次。”

傻大個在旁邊問:“比例?啥是比例?好吃嗎?”

浩哥兒拍了他一下:“比例應該就是份量,指的是這油和墨分量多少不同――郭大哥,這事就讓我來辦吧,我把村裏的孩子都叫來,大家一起動手,一定配出最好比例的油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