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界,壓力和競爭是無所不在的且人所不能避免的;減壓,是在職業界人士生存和發展必做的功課,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怎樣才能做到減壓呢?方法自然是五花八門,這裏僅介紹幾種簡單的。
宣泄和傾訴。
當遇到不幸、煩惱和不順心的事之後,切勿憂鬱壓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應歸學會適當宣泄,或者將這些煩惱向親人好友師長傾訴。或者是自言自語也行,對身邊的動物講也行。林肯就有這個習慣,每當他十分忿恨一個人而無法排遣的時候,他總是我寫信把所忿恨的人狠狠地痛罵一頓。每當寫完了信,他總是感到十分舒暢,氣也消失了不少。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受到壓力、失敗或委屈時,如果對不良情緒不能正確對待,不加以及時調節疏導與釋放,就會影響人的工作、學習和正常生活,繼而導致身心疾病,危及人的健康。所以,人應該學會宣泄。
宣泄就是“排解或釋放緊張情緒的過程”,是對壓力、緊張的一種解脫,是對心理受傷的一種治療和複蘇。
宣泄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種就是適當發泄自己的情緒,把“氣”排出去。當壓力過大時,人們往往要大哭大叫大喊,或摔打東西。比如,“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吧!不要悶在心裏憋出病來。”當紅影星容祖兒減壓的方式就很特別,她會對著馬桶大喊“我好累、好困,又病了,什麼時候才能好,可不可以給我幾天假期?”然後就把它們衝到地下;如果不行就敲馬桶蓋。祖兒感覺這樣的減壓方式會有很多人聽到,但又不會傷害到他人,權當發泄。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做“長籲短歎”:選一處清靜的地方,先通過鼻腔吸氣以擴張肺部,然後將肺內氣體慢慢呼出,這就是“長籲短歎”。而美國總統林肯發泄的方法是將他所痛恨的人用寫信的方式痛罵一場,然後將這些信箋撕個粉碎。
最好的宣泄方法是向親人好友傾訴。這個中道理也很簡單:痛苦就像一把鹽,向親朋傾訴,這好像將這把鹽撒進一口清水井,頓時鹹味消失;傾訴可使你內心感情與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災免病。假如把痛苦自己憋在心裏,那就慘啦,就好像將這把鹽含著,那痛苦夠你受的。所以掃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不要自己生悶氣,把不良心境壓抑在內心,而應當學會傾訴。每個人的周圍總會有幾個知心朋友,當產生不良情緒時,朋友們聚一聚,一壺清茶,一杯咖啡,就事論事傾訴一番,把自己積鬱的消極情緒傾訴出來,以便得到別人的同情、開導和安慰。美國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一個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長壽20年”,可見,朋友對一個人生活的重要性。
一些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人(如“80後”或“90後”)顯得十分浮躁,情緒多是大起大落,這種思想行為很幼稚很令人擔心。但是有一點是好的,就是常回家傾訴,常回家牢騷。單位裏發生什麼事,她今天又遭領導批評呀,哪個同事又對我態度不好呀,哪個同事在追求我,哪件任務太重壓力太大呀,統統回家吿知,然後大叫“煩”和“累”,最後大叫“我不想幹了”、“我想跳槽”什麼的。我想,這雖說是件圷事,但也很件好事,因為他畢竟回家“傾訴”了,真正把父母當成為“主心骨”,把這個家當家。通過傾訴,苦惱得到一定的宣泄,更好重要的是得到父母和親人的理解和幫助,從中感到溫暖,得到人生的慰籍。有多少職場青年就是這樣在“傾訴”中傾角痛苦,在“傾訴”中成就成長的。難怪有些青年白領心理出現障礙時就學習外國人去看心理醫生,這顯然是一種明智之舉。
運動。
運動能夠增強血流量,包括腦血流量,並且運動本身倡導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尤其是團隊合作性的運動項目,這些都有助於緩解緊張和壓力。當然,運動量應該要掌握適宜的原則。各種運動如遊泳、體操、打球、健美、騎車、爬山、郊遊、冷水浴、瑜伽被認為是比較好的選擇。
英國偉大作家蕭伯納為什麼健康長壽,90多歲時還在快樂寫作且佳作不斷?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酷愛運動。遊泳、劃船、爬山、打網球、騎單車、跑步、騎馬、日光浴、冷水浴、體操,甚至拳擊都是他的愛好,其中遊泳和日光浴,是他酷愛的項目。每當他寫作到疲累時,他就下海遊泳。他喜歡在陽光下做日光浴,特別是到了晚年,簡直成了太陽的“崇拜者”。為了更多地得到陽光,他在故鄉的庭院裏造了一間茅屋。這間茅屋的房基安裝了軸承,可隨陽光的移動而轉動。這樣,蕭翁在這間茅屋裏寫作,整天可接受陽光的照射。每天很早起床,到郊外跑步、騎自行車。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規定自己每天寫作最多20 頁文稿,並規定寫多長時間就出去遊一次泳,或是散步、騎自行車,絕不因為貪多寫點而過分疲勞,影響身心的健康。所以他到高齡時,仍保持精力充沛,文思泉湧。
如今不少職業界人士都懂得了動力減壓的道理,工作之餘把手機關掉,到運動場、球場或遊泳場去鍛煉減壓;或者到大自然打高爾夫,或者撲向青山去攀登、跑步,或者到健康養生館去“做健美”,這都是很好的減壓。
旅遊。
當一個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惱時,他應到大自然中去,到外麵精彩的世界去旅遊。旅遊是一項很好的戶外活動,它能調節人心理活動,使人緩解壓力,放鬆心情,心胸開闊,心曠神怡,促進血液循環,強身健肺。對我們的健康大有裨益;俗話說,走萬裏路,破萬卷書旅遊還能開闊我們的視野;攜友同行,樂趣叢生,增進與朋友之間的友誼,對生活多了一份憑借。特別是山區或海濱周圍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陰離子。陰離子是人和動物生存必要的物質。空氣中的陰離子越多,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所得到的氧氣就愈充足,新陳代謝機能便盛,神經體液的調節功能增強,有利於促進機體的健康。愈健康,心理就愈容易平靜。許多學者、作家和科學家就是這樣通過周遊世界,曆遊名山大川,領略萬國風土人情以放鬆自我,緩解壓力,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達到身心健康,促進事業的。
讀書和寫作。
心理學專家們說,讀書就是最好的休息和放鬆。而休息和放鬆,對於在職場中打拚的人更是樂事一宗。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放鬆思緒,“換換腦”,可謂樂在其中。
書是個好東西,古人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走進這“黃金屋”和“顏如玉”,當然是“不亦樂乎”了;現代人說,書是是人類知識的寶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是人類精神食糧;與其好朋友“相會”,肯定是賞心樂事。
……
讀感興趣書,讀使人輕鬆愉快的書,讀時漫不經心,隨便翻翻。但抓住一本好書,則會愛不釋手,那麼,塵世間的一切煩惱都會拋到腦後。拿破侖愛讀書是出了名的。不論戰爭多激烈,不論行軍到哪,都要忙裏偷閑讀書、品書,他隨軍的書本多達2000冊,有人戲稱之為“戰地圖書館”。拿破侖為什麼要在軍營中讀書?當然是增長知識,放鬆心情,陶冶情趣。林肯的書桌角上總有一本詼諧的書籍放在那裏,每當他抑鬱煩悶的時候,便翻開來讀幾頁,不但可以解除煩悶,還能使疲倦消除。